查看原文
其他

穷人要想跨越阶层,除了钱,还缺什么?

王不二 2021-07-06

最近读了埃斯特·迪弗洛写的《贫穷的本质》和埃尔德·沙菲尔写的《稀缺》两本书。 感慨良多,决定还是把它写下来。题目就叫《众生皆苦,穷人更穷》


一, 贫穷的定义。


世界银行对于贫穷人口的定义是:一个人每天维持生计的开支低于1.9美金,约13元人民币。 


按照这一定义得到的数据:


2005年,全球贫困人口为8.65亿,占比为13%。而2019年,全球贫困人口约为13亿人,占总人口的18.5%。

 

从数据来看,穷人越来越多了。因为过去15年里,穷人的绝对数量以及比重都在显著增加。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为什么陷于贫困?是因为他们有着懒惰、短视、缺乏上进、意志不坚定等各色缺点么? 


当然不是。 


二,贫困的偏见。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贫困一直存在刻意的偏见。 


实际上,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有着同样的欲望和潜能,在某些方面,表现甚至更加优异。 


对于穷人来说,要想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家庭谋求未来,他们需要更加努力,付出更多的艰辛,承担更大的义务。同时也更理性,做抉择时非常谨慎,精打细算。 


因为穷人的试错空间极小。很多时候,穷人光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

 

三,资源的差异。

 

穷人首先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出身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贫穷会造成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贫穷的家庭会轻易丧失挖掘孩子潜能的机会。


穷人家的孩子或许很聪明,或许有运动天赋,或许有机会成为出色的艺术家,但这些潜力会因为资源匮乏而失去展露的机会。 


他可能只能上几年的学,可能只能上普通的学校,可能由于营养不足无法成为顶尖的运动员,可能某些天赋将永远地熄灭在身体里。 


而且,即使他有什么生意上的好想法,也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 


相反,富裕家庭有能力让成长中的孩子不断试错,尝试各种机会,较大的可能发掘出孩子的内在潜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思聪哥可以拿着几个亿练手,玩砸了有王爸爸兜底。 穷人家的孩子步入社会时,多半是两手空空,心怀惴惴。 


出身不同,起点不一样,成长中潜能发掘的程度霄壤之别。穷人的孩子更穷,富人的孩子更富,会是大概率的情形。 


四,穷人受制于“穷人思维”。  


穷人经常处于稀缺困境,当稀缺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便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资源稀缺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带来的稀缺心态。 


很多时候,穷人的能力并不差,只是因为穷人的大脑早已被稀缺所俘获,没有心思想其他事情,进行远期规划。 穷人在很多时候,做每件事情,都会面临资源的不足,花每一笔钱,都要仔细考虑,产生过多的心智负担,工作的成效会降低。 


穷人的思绪被各种权衡占得满满的,忙碌于生计中的琐碎,焦头烂额。 


稀缺的最大后果便是,会进一步延续并且加剧稀缺。穷人如果没有应对稀缺的能力,将会变得更加穷苦。 


多数情况下,人们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确的事情,会有更大的可能性,为“当下付出少量代价,而回报在遥远的未来”的行为进行投资。 


而穷人由于资源的匮乏,以及信息的缺失,没有条件以及动机做类似的行为。同时,资源的稀缺会带来心态上的稀缺,引发权衡式思维。 


不得不事事计较、思前想后,穷人根本没有余力对未来进行规划,进而摆脱困境。即使他们知道未来很重要,但眼前的事情永远占据了几乎所有精力。 


穷人没有远方的诗和田野,只有眼前的苟且。 


五,如何能够改善贫困的局面?


首先是重视教育,获取真正有用的知识,开启一个良性循环。 


古今中外,知识都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 


真正的知识是系统性的,有框架的,来龙去脉,结构严谨,包含体用术,既有理论又能落地。 


这些知识的获得,来自于系统性的学习、完整的阅读以及实践的经历,一堂课一堂课扎扎实实地听讲,一本书一本书用心地看下来,一件事一件事地踏实践行。 


毛主席说过,路在脚下,世上从没捷径可走,一分汗水,一分功劳!!!脚踏实际,才步步为营,点点改变才汇少成多!

 

碎片化、速成化的学习,只能给自己一种“我在努力学习,我要改变现状”的心理安慰,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六,最好的捷径,是从来不走捷径。 


要有耐心,几代人接力,一点点跃升,愚公移山。 


从穷人到中产,赤手空拳打拼到有家有业有恒产。从中产到富豪,衣食无忧奋斗到有钱有权有势力。从一个的阶层迈入到另一个阶层,会非常非常地艰难。 


阶层是一个相对概念,你在努力奋进的同时,别人也在上升。只有你的上升速度更快,就有可能跨越一个台阶。 


穷人与富人的差距不只是财富上的数字差距,而是全方面的差距,眼界、阅历、勇气、智慧、心态、人脉以及资源,每一个环节都是明显的碾压。 


每一点的上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几代人的努力,一点一点地磨掉差距。穷人想翻身,超越前面的人,比的是几代人时间跨度里的加速度。 


穷人要摆脱困顿的命运,需要克服资源匮乏、信息缺失、无法进行远期规划等实际问题,还要不断刻苦学习,提升知识技能,以及几代人前赴后继,克勤克俭,再加上一些运气,或许才能勉强完成阶层跃升。 


然而这整个就是地狱模式,真能够熬出来的人,只怕是少之又少。单论个体,现实里逆袭翻身的案例的确有很多。但站在群体的角度来看,穷人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穷。


要想让下一代完成阶层跃迁,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从出生起,让他觉得自己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并对自己想要的事物具有把控感(这可能需要父母意识形态的完全转变)。


二是,不要以自己的眼界限制下一代的眼界。(很多时候父母所为不是在教孩子,而是以自己的格局限制了孩子的格局。)终其根本,改变下一代还是改变自己。 


七,目前中国贫困人口的现状。


古人都讲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意思是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收入一千和一万的差距不是十倍。而是阶层的鸿沟。


社会资源都掌握在富人和官员的手中,穷人很难翻身。因为所有资源都以垄断分配完毕,而且分的很细一根针都插不进,穷人只能苦熬苦业凭力气挣钱吃饭,这还得穷尽心思,泯灭人性各显神通,才能抢到一口。 


更多的人被艰难的现状掏空了精力和身体,疲于奔命,每况愈下。

 

北上广的年轻人,出门坐的都是高铁飞机。入眼的都是资本论,企业家,成功学,以及为公益忧伤的年轻人。多么干净而向上的氛围啊,一步两步,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这些人去三级城市的火车站看看,准会惊掉下巴,因为这儿只兜售暴力,谣言和色情。“刘德华被撞死了!”,“赵本山入狱了!”,“中美在南海开战了!”。粗糙的文字,喷血的图片,嘿!这就是城乡二元的世界。


差异背后是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精英需要稳定和繁荣,底层的血液却早已被抽干,被牢牢钉死在稳定的车道上。寒门再难出贵子!


随着中产阶层的强势发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北上广可以用金钱,职位,教育以及培训保住自己的生存、地位、声望和灵魂舒适,但底层没得选,不是我干你,就是你干我。


他们的“诗与远方”是重新洗牌。你不得不佩服他们,这些在底层摸爬滚打的人,世界观是从绞肉机里诞生的,对人性的洞见就像放屁一样轻松。


钱和性,是人际交往的两大润滑剂。


鱼龙混杂的火车站是中国

整洁明亮的机场书店是中国;

等待拆迁的子弟小学是中国;

师资先进的实验小学也是中国;

它们共同勾画出当下真实的阶层生态。


焦虑的中产和愤怒的底层!没有什么是偶然和荒诞的,历史的任务就是寻找荒诞背后的逻辑,至于荒诞的结局是什么,没人知道。

 

历史机器的齿轮依旧转动,但已经能听清咯吱咯吱的微鸣了…… 


洗洗睡吧,晚安。


猜你喜欢,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