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废物小组
豆瓣上有个“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成员达到了惊人的11万人。985和废物这两个维度的词汇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落差感。引起了我的好奇。
深入了解后才明白,他们毕业于名校,在组群内分享自己的“失败”故事,抱团取暖,讨论如何脱离困境。他们口中的“失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一事无成,而是在所谓“成功”参照之下形成的心理落差。
名校毕业生大多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功利性的教育告诉他们考上名校就意味着成功。但人生远远不止于此,而他们也几乎没有被教授过如何战胜社会赋予的失意。
事实上,大多数成年人都在全力以赴地工作与生活,但拼尽全力之后,依旧只能过着普通而平凡的人生。
或许焦虑将会伴随他们一生。
心理学家罗洛·梅说,焦虑根本上是你想实现自己生命意义的一种迫切感。这种迫切感带来的焦虑有对成功的向往,也有与周遭成功人士对比后的意难平。
焦虑往往是自己一点点叠加出来的。如果不懂得松紧有度,弦最终会断。
焦虑,是人们在紧绷时代的强烈共鸣。在这场多层次、全方位的竞争中,几乎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全社会都在投入巨大的成本抢夺有限资源,使得竞争越来越白热化。
如今,成功学依然是一味毒药。
互联网碎片式“毒鸡汤”层出不穷:“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稍不努力你就会被时代抛弃”“你以为的稳定正在毁掉你”……类似“20岁实现财富自由”的成功故事、底层逆袭的传奇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让你不能也不敢正视自己的平庸与普通。
近几年,网络上充满了对“中年人”的恶意。
从这个意义上看,全社会都被卷入一条狭窄的赛道,你追我赶。现实是,卷入这场“军备竞赛”里的人,只有少数能够成为赢家,成为世俗眼光中的成功者。而绝大多数人付出了高成本,但最终只能平平无奇。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时,表达诉求也许可以成为改变的开始。
说白了,人生其实就三个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孩子的平庸”。
接受平庸,并不意味着甘愿低人一等,而是学会不攀比,不受唯一既定成功标准的桎梏,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屡屡登上热搜的“打工人”梗就是当代年轻人一面向成功学发起挑战,一面以自嘲的方式接受自己的平庸。
朱德庸说:“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背负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但所谓的幸福,却早被商业稀释单一化了。这是一个只有人教我们如何成功,却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保有自我的世界。”
身处紧绷社会的成年人都有着诸多不易,偶尔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多观照自己内心其他的部分,并将其充盈起来,慢慢地学着与自己和解,最终与这个世界和解。
接受自己的平庸并不可耻,偶尔放过自己也没那么糟糕。与自己和解才是真正的“人间值得”。
如此,人才能更好地直面人生困局,重新上路。
为了拯救不开心,我创建了“不二那些让人笑出内伤的段子群”,规定不许聊天,只可分享好玩搞笑的东西。
一群,二群目前500人坑位爆满,三群已满200人,需要邀请才能入群。如果你也想加入,可以添加微信“yangui555”,拉你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