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防灾减灾工作重要论述摘编


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着眼中国特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实践,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这是新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理论和实践的升华,是做好新时代防灾减灾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关于创新防灾减灾工作思路的论述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灾减灾救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要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从根本上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2015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方面进行努力。”

“要把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作为重大任务,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绷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要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坚持军民联防联动,全力保障人员安全,保证大中型水库运行安全。要加强灾区群众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做好灾区卫生防疫。要做好失踪失联人员搜救,加强受伤人员救治,妥善处置死亡人员善后事宜。要做好恢复重建规划安排和工作准备,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针对薄弱环节健全增强防汛抗洪能力的具体措施。”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强调


“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时强调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少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2018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致信强调


“当前正值汛期,全国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引发洪涝、滑坡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关地区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积极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9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长宁6.0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坚决落实责任制,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2020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就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十分重要。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2020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强调



(二)关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论述




“要切实增强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要把防灾减灾救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制度,提高灾害高风险区域和学校、医院、居民住房、重要基础设施的设防水平,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

——2015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守土有责、履职尽责,做好防汛抗洪抢险各项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6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强调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违背自然规律,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合规律的‘抗’只会适得其反;另一种倾向是不负责任、没有担当、麻痹大意,不作为造成的重大损失。”

“要着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方面进行努力。”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强调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规划建设川藏铁路,对国家长治久安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定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

“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总体还比较弱,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必须抓紧抓实。”

“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要坚持党的领导,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自然灾害防治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生态优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把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坚持国际合作,协力推动自然灾害防治。”

“要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掌握风险隐患底数;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森林、草原、河湖、湿地、荒漠、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海堤,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能力;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提高抗震防灾能力;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落实好‘十三五’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实施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建设若干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提高我国救援队伍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


“今年汛期以来,一些地方降雨量大,防汛形势严峻,自然灾害隐患较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积极组织力量,认真排查险情隐患,加强预报预警,强化灾害防范,切实落实工作责任,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2019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作出重要指示



(三)关于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论述



“大灾大难是检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时候,也是锻炼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时候,要引导各级党组织强化整体功能,教育党员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改进作风,做到哪里危险多、哪里困难大、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就有共产党人的奋斗。”

“全力做好受灾群众过渡期安置工作,是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中心任务。要继续抓好伤员救治、物资供应、基础设施保障、临时补助政策落实等工作,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处、有干净水喝、有医疗服务。要创造条件,让全面复课的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特别要安排好面临高考、中考学生的学习。要加强社会管理,加强心理安抚,加强防疫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确保灾区社会安定、人心稳定。要形成专群结合的灾害预防体系,坚决避免因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

——2013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芦山地震灾区考察时强调


“注意科学施救,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加强各类灾害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定预案,加强预警及应急处置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发生山体滑坡作出重要指示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各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从防汛责任落实、监测预报预警、避险撤离转移、防洪工程调度、山洪灾害防御、城市防洪排涝、险情巡查抢护、部门协调配合等方面强化防汛抗洪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坚强领导作用,各级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同重大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经受住考验。”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强调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强调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力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要加强气象、洪涝、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紧盯各类重点隐患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严防各类灾害和次生灾害发生。国家防总、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等相关部门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指导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2018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要注意科学施救,做好险情监测,防范次生灾害。”

——2019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作出重要指示



(四)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论述



“要全面准确评估灾害损失,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要求,尽快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借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功经验,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统筹群众生活、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建设工程抗震标准,提高规划编制科学化水平。”

“要坚持抗震救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灾区群众广泛开展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活动,在中央和四川省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3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完成重建任务需要一个过程,农民群众自己动手修建过渡期安置房是一种好形式,应该鼓励和支持。他希望乡亲们在过渡安置期间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同时主动想办法、出主意,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

“要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恢复重建上来。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特别要按时完成灾害损失、灾害范围评估,搞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科学编制好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研究资金、税费、金融、土地、产业、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支持政策。工作中,既要考虑灾区原有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又要充分利用恢复重建提供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度重视产业升级、节能环保,努力实现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要实行中央统筹、分级负责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灾区群众开展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建房兴业、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13年5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芦山地震灾区考察时强调


“灾区恢复重建一定要搞好规划,生活恢复和生产恢复一起抓,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重建家园步伐要加快。要把住房质量放在首位,提高抗震水平,建设抗震民居,确保灾区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安排好群众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天灾无情人有情。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我们13亿多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全国各族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大家一条心,有党和政府支持,有全国人民支援,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大家要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不怕灾害,不怕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时强调


“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之所以能够在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取得显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党的力量来自人民。只要党把人民凝聚起来,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能经受住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严峻考验,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的光辉历程,以及我们开展的许多重大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深刻启示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就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其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强调



更多精彩文章

1、贵州省公示29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和监测人名单!

2、成语中描绘的地质灾害

3、图解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4、一图读懂丨全国两会知识


(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