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骏:我的“开源”人生 | 我在微软做研发

丹棱君 微软丹棱街5号 2022-11-29


丹棱君有话说:本期的《我在微软做研发》,丹棱君采访了一位热情干劲儿足的微软工程师韩骏。工作八年,韩骏走出了一条特色开发者成长之路。跟丹棱君一起来认识他吧……


丹棱君: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韩骏:我是微软工程师韩骏,2009 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12 年暑假在微软实习,之后成功转正,2013 年正式加入微软,我放弃了研究生的保送,就是希望在实际项目中积累更多工程经验,时至今日,一直庆幸当初做了适合自己的决定。目前,我在微软中国开发平台事业部(Developer Division),为 Azure  Microsoft 365 开发者提供最佳的开发工具和服务。日常中,我非常喜欢交朋友,尝试各种事物,工作之余我玩起了自媒体,写书,跟同事和朋友们打羽毛球、乒乓球、桌球、网球、棋牌、桌游,或是围着圆桌一起谈天说地,聊聊经济、军事、地理。

 

 微软工程师韩骏


丹棱君:加入微软八年的成长。


韩骏: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写好代码、做好产品;第二,搭建社区。开源是很重要的引擎。

 

我 2013 年加入微软,2014 年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上任后推动公司转型,深度拥抱开源开放,我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微软工程师从思考开源的意义,转变为执着于开源的实现。这几年我们看到微软的许多举措,比如拥抱操作系统 Linux、Microsoft 365 等应用和服务支持 iOS 平台、近期发布的 Windows 11 也宣布支持安卓应用……都为全世界的开发者带来了更多机会。

 

写好代码、做好产品是我终身学习的必修课。微软对技术的多元化以及包容性也是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技术能力,比如说,我写过 C# ,还写过 PHP,Java,Python 以及我的最爱 TypeScript,正是接触了这么多编程语言,使得我有机会在业余时间开发了超过 2000 万下载量的 Code Runner for VS Code。随着工程经验不断丰富,我开始由点及面,站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高度看开发体系、开发构架,也越来越能读懂行业需求和客户痛点。

 

随着技术能力提升,我也有了很多机会,把我的一些经验分享给朋友们。我创建了Visual Studio Code(VS Code,微软开发的跨平台免费源代码编辑器)开发者中文社区,做了微信公众号“HJ说”(WeChat ID:hendry_channel)和“玩转 VS Code”(WeChat ID:vs_code),加速微软 VS Code 的本地化,帮助国内开发者互相取经学习。


韩骏与开发者朋友们分享经验

 

丹棱君:在微软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韩骏:身边的同事很牛,团队氛围很好,公司有很丰富的技术资源,微软也越来越拥抱开源。公司对我成长的帮助是巨大的。从实习开始每位员工都会有导师,他们手把手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们。

 

在工程方面,微软在业界有严谨的执行规范和完善的流程。许多项目需要合作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跨团队沟通。比如,工程师会聆听产品经理带来的一手客户信息,不断试错做出最佳方案;产品经理不会“拍脑袋”随意提需求,而是充分考虑工程落地的可行性,将协作流程安排得合理而高效,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角色的优势。

 

微软鼓励创新,尤其是对社会和行业有意义的创新,比如,微软有一个创新节叫做“骇客松”,自 2014 年起每年都在公司全球范围举办,各部门同事和实习生都可以自由组队提案,解决关心的议题,我每年都参与。2019 年,上海市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我们看到市民在短时间内很难分清楚垃圾的种类,就想着如何能用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来把这个场景数字化。于是我们在骇客松发起了“Intelligent Garbage Classification”项目,翻译成中文叫做“智能的垃圾分类”,只要使用智能手机扫描垃圾,或对着手机说出垃圾名称,程序就能告知用户垃圾的类别。


韩骏和微软骇客松项目

“Intelligent Garbage Classification”部分成员合影

 

另外我想特别分享,公司在各方面都把我们照顾得很周到,比如两台 2K 高清显示器 + 高性能台式机是标配;每天都有新鲜的水果,如果是柚子之类的水果,茶水间阿姨会帮忙一个个剥好。还有丰富的零食供应、多方位的休闲环境、丰富的活动等等。前不久,我和 B 站 Up 主 Christina 小姐姐合作了小视频,给大家分享一些在微软工作的体验和心得:

 


丹棱君:介绍一下你所在的微软开发平台事业部吧。


韩骏:我们团队叫做 DevDiv 全称是 Developer Division,中文可翻译为微软开发平台事业部。DevDiv 一直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最好的开发体验。从工具,到框架,再到服务,涵盖了整个开发生命周期。许多大名鼎鼎的产品都来自微软开发平台事业部,比如 Visual Studio 和编辑器 Visual Studio Code。我们团队也是大咖汇聚,且不说 Erich Gamma (《设计模式》的作者之一、开发了 JUnit、领导了 Eclipse JDT、VS Code 的总负责人),还有 TypeScript 之父 Anders Hejlsberg(他还是 C#、Delphi 和 TurboPascal 的主要作者), Python 之父“龟叔” Guidovan Rossum 也在去年加入了。除了在西雅图总部,微软开发平台事业部在多个国家都有分部,我所在的微软中国开发平台事业部坐标在上海,主要负责为广大开发者提供最佳的开发工具和服务。前不久我还尝试为我们微软开发平台事业部的同事做了一个探班视频,发布到我的微信视频号“ HJ 说”上,邀请大家来看看:


目前,微软中国开发平台事业部有许多岗位正在开放招聘,如果大家想要随时随地与开源社区交流想法,想要参与全链路的产品开发体验,开拓视野,挖掘潜力,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投递简历~


微软中国开发平台事业部最新社招职位


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