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疾病预测》 >> 人体相学 >>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加微qq315394586 外治方法大全 2023-07-01

骨病就用黑百通,皮肤有病活氧油!

皮肤既是人体的第一屏障,亦是人体最大的外镜。从皮肤上可以透视内脏的病变信息,一切内脏疾患、早衰、癌症等,皆可从这面巨大的照妖镜上显露原形……

第一节 皮肤先兆的理论基础

皮肤覆盖于人体表面,面积约为1.5~2平方米,约占体重的16%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中医极为重视皮肤的作用,根据中医脏象学说,认为皮肤是内脏的巨大外象,皮肤遍布经络网,皮肤通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和孙络等把人体外部皮肤及内在脏腑相维系,因此人体内部疾患便可通过皮肤反映出来,这样皮肤实际上也就成了人体之外镜。事实上,皮肤有着巨大的血管系,容纳了人体1/3的循环血量,是人体精血的重要贮备场所。

《灵枢.本藏》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指出皮肤腠理与三焦膀胱的密切关系,膀胱为巨阳之气,主统诸阳,并行气于身之表,三焦为气之所终始,故膀胱巨阳之气及三焦皆与皮肤密切相关。《内经》又言“肺主皮毛”,“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肺主气,行气于皮毛,而三焦为六腑功能之总括,其中“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说明皮肤腠理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地,和人体呼吸吐纳密切关连。因此,人体皮肤是重要的呼吸通道,24小时内由皮肤呼出的碳酸气占肺总呼出量的2%,吸入氧气占肺总吸入量的0.5~1%,说明皮肤腠理确是元真之气的出入之所,是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之枢要,故《金匮要略》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另外,皮肤和肾的关系也不无相关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皮毛生肾”,即言皮毛生于肾,为肾之精液所滋溉。《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脏,主津液”肾又为宗气之根,真气之所出,主司人体气化活动,因此皮肤腠理之温煦,津液之气化,无不赖之于肾,肾气虚衰皮肤必然有所反应。现代医学亦认为皮肤含水量占人体总水分的1/4,是人体最大的津液仓库。可见皮肤和肺、肾、三焦、膀胱都密切相关,影响着人体气、血、津液的运化。

此外,皮肤和肝、心、脾也极为关连。因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直接关系着皮肤的滋养,故皮肤与人体脏腑经络皆不无关连,因此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于皮肤,皮肤是内脏的外镜。透过皮肤哨所,可以预报内脏病变信息。

第二节 皮肤先兆的临床意义

皮肤为人体第一道外围,当经络内虚,其经气不能正常运行于相应之皮部,则导致皮部失于屏障而邪气内注,故《素问.十二皮部》曰:“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事实上皮肤密布淋巴管,是人体第一道防线,皮肤除有御体作用之外,还有贮精血、津液的作用,皮肤寓含丰富的血管、神经、汗腺……有调节人体气血的作用。皮肤腠理是气机出入的枢要,清浊吐纳之门户,是维持人体生机的要冲。

人体皮肤与人体内脏的关系是通过十二经脉来实现的。《素问.皮部论》论述了十二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十二皮部的划分是以十二经络的循行分布为依据的,即十二经脉都各有分支之络,这些络脉浮行于体表皮肤部,各有一定的分布区域,这就是所谓的十二经皮部。十二经络之气行于皮部,因此十二皮部也就是十二经络的反应区,如是在其相应的皮部便可以反应脏腑经气的病变,在临床上颇具指导意义。由于人体皮部和经藏密切相关,因此皮部的变化可反应内在脏器的状况。《素问.皮部论》曰:“皮有分部……”言人体皮部的划分是以经络的循行为准则的,所谓“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故内脏病变往往反映于与其相应的部位,就是说皮部信息是有其专一性的,此即皮部理论可作为“以外测内”的经络依据。如是每一块皮肤在体内都有相应的脏腑及经络,同样,脏腑经络在皮肤部位亦都有各自的投影,现代医学也认为脑干的皮肤投射区在面部,脊髓的皮肤相应区在颈部、躯干及肢体。皮肤能反应脏腑状况,在《内经》中早有记载,如根据皮肤厚薄推测内脏虚实,《灵枢.本藏》曰:“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厚者脉厚,皮薄者脉薄。”再如根据皮肤判断人体的卫御功能,如《灵枢.论勇》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黑色而皮厚肉坚,因不伤于四时风,其皮薄而肉不坚……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皮肤尤能反映肺的疾病,因皮肤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曰:“肺生皮毛”《素问.经脉别论》说:“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其华在毛,其充在皮毛”。因此,皮肤的屏障功能,腠理的固密与肺气的充足密切相关。在病理方面,肺气不宣必致皮肤失养,“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故皮毛最能反映肺的状况。

上述说明皮肤对脏腑的状况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故《素问.经脉别论》说:“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强调了诊皮肤的重要性。

一、皮肤是衰老的最早信息

皮肤是衰老的重要标志,如《灵枢.天年》说:“四十岁……腠理(皮肤)始疎,荣华颓落,发颇斑白。”人体的生长壮老已取决于肾气的盛衰变化,而皮毛又与肾的关系较大,所以皮肤毛发是衰老的最早信息。事实上,衰老开始最早出现皮肤松弛起皱,多表现于额部及面部眼周,故中医有“皮与肉相裹则寿,皮与肉不相裹则夭”之说,及“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的观点,并认为皮肤薄者五脏必柔弱,皮肤厚者五脏坚。足见,由于皮肤的厚薄、脆坚、泽夭为脏腑盛衰状况的反映。因此,皮肤往往是人体衰老的报标区,皮肤逐渐出现松弛、皱纹,枯躁、晦滞、毛发疏松脱落为衰老的预兆。妇女面部皮肤失华而松弛尤为早衰征兆,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五七(三十五岁)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所言与临床实践甚符。

二、皮肤对体内恶性肿瘤的预报意义

皮肤和内体息息相通应,据《灵枢.皮部论》十二皮部分属十二经络理论,人体皮肤预报疾病是有经络特定区域的,如在面颊下骸部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出现疣及赘生物等,往往预报胃部肿瘤的潜在。又如在外阴周围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出现瘙痒等又可能是体内生殖系统有新生物的警报。因此,根据皮肤预报内脏疾病是有其特定意义的。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皮肤瘙痒和皮肤疣、赘生物与体内恶性肿瘤的潜在有关,尤其与消化系统癌的关系更大,预报价值可由数月到数年,如面部和颈项出现分叉的蕈状赘生物,有的人不久即发现了胃癌。有的人在肛门周围出现瘙痒或生长疣,以后却患了结肠癌,而作了手术后,皮肤上的瘙痒忽然消失,疣等赘生物也不异而飞了。而阴道、口腔等处出现白斑,又多是癌前变化,皮肤出现蓝斑,是血癌的预兆。秦作梁氏报道,皮肤的许多病证每每为内体恶性肿瘤的先躯兆候,常是一些肿瘤的标志。因此,观察皮肤变化可预测肿瘤的恶化趋势,从而作出预报。皮脂腺囊肿、口唇部色斑、掌跖角化过度,常有胃肠息肉或胃肠恶性肿瘤的存在。皮肤黑棘皮病,内部必有腺性癌症,发病率高达90%以上。皮肌炎常为鼻咽癌、肺癌、泌尿生殖系癌的先驱征兆,皮肤出现红斑(回旋匍行性),可能会有乳房腺癌。皮肤鱼鳞癣病常为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的凶兆,皮肤瘙痒,甚至出现红皮症,常有白血病及腹部恶性肿瘤、红皮症的癌标志可为15%。

出现多型性红斑,多预报胃癌、肺癌、白血病,红斑的出现多为癌症在迅速扩散的恶兆,红皮病则被认为是网状内皮系统的肿瘤。老年疣和老年角化病,也常有癌变潜势,全身突然迅速长出毳毛是气管、胆囊、直肠、膀胱等有恶性肿瘤生长之警钟,皮肤蕈样霉菌病,可为恶性淋巴瘤的信号。

潘德年氏报道,躯干白斑,指胸、剑突周围、腹、背、腰五个部位圆形或椭圆形白斑,直径为0.2~1厘米,个数不等。观察结果:胃癌阳性率71%,食管癌阳性率62%,肝癌阳性率44%,肠癌阳性率38%。

上述说明皮肤的异常改变,与内体恶性肿瘤潜在密切相关,尤其皮肤白斑、瘙痒或蕈状物、黑棘状物的出现,不能不考虑内体有癌变的隐患。

三、皮肤对诸种疾病的预报意义

《内经》根据皮肤预报疾病已有消瘅、痹肠中积聚、不耐痛等记载,如《灵枢.五变》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

临床上,皮肤黑变,如“黑黬黬”多为虚劳、黑瘅(女劳瘅)瘀血之兆。现代医学的内分泌失调、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即可见面黑。另外,全身皮肤出现瘙痒,又常为糖尿病、白血病、隐性黄疸病的预兆。尤其外阴部瘙痒常是消渴病的信号。此外,面部蝴蝶红斑是红斑性狼疮的标志,皮肤甲错为瘀血的征象,黑棘皮病提示腹腔癌症。

近年来还发现,皮肤可以预报胆固醇异常,胆固醇过高时,皮肤上会起小肿疮,它的表面光滑、呈黄色多长在眼皮、胳膊肘、大腿、脚后跟等部位。尤其眼皮及面部的黄色小疮肿往往是血内胆固醇过高的外兆。

此外,皮肤对遗传性疾病亦有一定预报意义,许多遗传性疾病在皮肤上均有其标志,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在腋窝,会阴出现咖啡牛奶样斑常为遗传性疾病神经纤维瘤的外部先兆。期望通过表皮嵴线来探测染色体缺陷和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已为现代皮纹医学的宗旨,皮纹的结构异常贮载着一些遗传性疾病的信息,无论手或足的皮纹嵴线包括指纹、屈纹的异常都有一定预诊价值(详见本书第十一章遗传与潜病)。

须要提及的是,皮肤对疾病吉凶的预报有着重要意义。皮肤贵在宽缓滑柔,紧急涸乃皮肤之大忌,皮枯毛落为肺绝之征,如《灵枢.经脉》说:“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皮肤颜色的变化亦可为凶证的预兆,如《灵枢.五色》曰:“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此外,关格病、消渴病及黄疸病及癌症出现皮肤瘙痒均为不祥之兆,说明皮肤异常往往可以作为疾病的恶讯。故《内经》一再强调皮肤腠理对疾病的预报作用,如《素问.三部九候论》曰:“皮肤著者死”,《灵枢.五变》曰:“肉不坚,腠理疎则善病风”。

第三节 尺肤先兆

尺肤为全身皮肤的缩影,五脏六腑于尺肤部位皆有全息投射区域,因此通过尺肤可以了解全身五脏六腑的信息,故诊皮肤往往可以独取尺肤……

尺肤即人体腕纹至肘的皮肤,《内经》称之曰“尺”,尺部皮肤和全身脏腑经气相通,并有一定的相应部位,通过尺肤可以了解全身五脏六腑信息,因此尺肤具有疾病预诊价值。

尺肤与内脏相应的情况记载于《内经》,如曰:“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侯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候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股胫足中事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内经》对诊尺肤予以很高评价,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即言善于诊尺肤者可以不必诊脉,说明前人的经验认为尺肤诊法有其独立性和特殊性,尺肤诊法虽为全身皮肤诊法的一个部分,但尺肤诊法具有全身皮肤的缩影。如同寸口诊脉能代替三部九候遍身诊脉一样,根据尺肤的寒热、粗涩、滑润、肉脱、肉枯等各种现象,可以判断内脏的盛衰虚实,如《灵枢.论疾诊尺》曰:“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尺肤涩者,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饮也。”

中医课程总汇

01

倪海厦全部课程

02

所有常见病中医治疗大全

03

王鸿谟面诊课程

04

《迈入中医之门》全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