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次跨学科考博,我经历了些什么?

龟龟 考博圈 2019-06-09

编辑:学长


我一共参加了两次博士入学考试,两次分别是两个学校的两个不同学科,并且与我的本科、硕士专业也是不同的。两次考试相距6年,我也从一个单身女青年变成了宝宝妈妈。


第一次考博是6年前。当时硕士毕业后工作了4年,工作挺轻松的,就计划了考博。硕士所学专业的博士点很少,于是我选了一个相近学科开启了第一次跨专业考博之路,目标是一所省内的985,211的高校。当时对考博也没有什么具体概念,网上搜了一些攻略学习了下,首先做了三个工作:


一是在学校的官网上搜了一下书单,按照书单购买了全套的书籍;


二是联系了三个导师,其中有两个导师因为专业方向相距较大,拒绝了我。第三个导师同意报考;


三是报了一个英语复习的网络班。总共复习了三个月左右,每天大致就是上午听英语网课,下午看专业书,晚上随机分配。因为是第一次考博,又是跨专业,并没有报多大的希望。同时也在准备结婚的事情,整个复习的状态是轻松、随意的。


初试成绩出来后,分数不高,但有幸入围复试。接到复试通知的时候,是又惊又喜,有一种万万没想到的惊讶。我询问了一个博士毕业的朋友如何准备复试,他说不需要准备什么吧,你复试没问题的。于是我复试就被刷了。


第一次考博失败之后,不是没有考虑过接着再考。只是婚后家里的事情也逐渐多了起来,没有大段大段的时间看书,就把这个事情也搁置了。


第二次考博,我已经是宝宝的妈妈了。宝宝去上幼儿园了,我也有了一些时间。这一次我选择了一所省属高校来考,也另选了一个学科。这次是学科跨度较上次更大。首先,还是做了三件工作:


一是联系导师;


二是找了一个英语老师;


三是买书。


还是这三件事,在吸取第一次考试经验的基础上,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所不同。


第一次考博,一个老师都不认识,选老师是凭感觉选择的,只是简单地通过电话询问是否同意报考。第二次考博,我是先到学校去旁听博士课程。听了几个老师的课之后,我根据老师的亲和程度、学术能力等综合因素,选了一个比较喜欢的老师,这个阶段就是看缘分了。看了几本这个老师出的书和发过的所有文章后,我找到了与自己硕士专业的结合点,思考了下读博的具体研究方向,总体判断选择这个专业和这个老师是可行的。


因为英语底子不好,毕业后也长期没有使用英语,所以对英语还是挺担心。也听说博士考试英语很重要,英语被刷是挺划不来的,同时也知道学习这个专业需要比较扎实的英语能力,所以补齐英语短板非常有必要。第一次考博我是在网上通过网课学英语,感觉需要比较多的时间,也需要比较强的自制力。这次我调整了策略,请了一个英语专业的老师单独辅导,目的是复习更有征对性。和英语老师交流后,他根据我的具体情况给了一些复习建议。基本的操作方法就是做题顺带背单词,有疑难的地方记下来,积累到一定的量后向他请教。临近考前,写了几篇真题的作文请他修改。


买参考书是根据往届学生列的书单来买。这一次与第一次考博不同,我没有一次性买齐所有书,而是先买了最基本的三本。再根据学习的进度,逐步补齐其他书。这样不会觉得堆很多书,老有看不完的感觉。根据学习的进度调整买书的节奏,经常收到快递,也是件愉快的事情。与往届博士交流之后,确定了精读的三本书,和略读的几本书。大致规划了下时间和阅读顺序。就开始按部就班地看书。


从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总共5个月时间,中间除去过年走亲访友、外出旅行和其他琐碎事情耽误的一个月,基本上有4个月能够比较安静地看书。跟第一次不太一样的是这一次有了宝宝,看书的时间只能放在白天,晚上要带从幼儿园放学的宝宝玩耍和陪他睡觉。所以白天的时间就非常珍贵。基本上还是按照自己习惯的时间分配方式。上午看英语,做题加背单词,下午看专业书。后半程,英语题情况相对稳定了,就把上午的英语时间分配一部分来看专业书。


第一次考博和第二次考博虽然选择不同专业,但是文科类的知识有许多想通之处。第一次考博学习的东西,在第二次考博复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回忆、调动起来。有的概念、观念之间还有相互提示、融会贯通的感觉,所以看起书来也不算很吃力。


2月份,已经看了三个月左右的书了,对所选专业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我开始撰写研究计划。虽然研究计划动笔的时间较晚,但是看书的过程中一直在构思。之前作的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写研究计划的时候就派上了用途。研究计划写起来比较顺利。写完之后请相关专业的两个老师提意见,修改两稿后定稿。研究计划写完后,打印了放在手边,一有空闲就翻出来读一读,发现有需要补充、更改的地方,又继续调整。小规模的修改和调整一直持续到向研究生院提交前。


临近考试,我准备了一些白纸,回忆专业的知识框架体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三本重点要看的书过了一遍。这个过程主要是想做到心中有数。在考试的时候,知道试题考察的是哪些知识,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考题不可能是考察死知识,所以平时的积累就很重要。在看书的同时,在知网上搜一些专家学者的文章,以及权威期刊的近期文章来看,对当下的热点、焦点问题有所把握。同时,也学习别人论文写作的谋篇布局。


脑袋的准备有必要,手上的准备也有必要。长期用电脑打字,我担心自己在书写试卷的时候会提笔忘字,或者笔迹太丑。在梳理知识框架的时候,有意识地训练了写字的速度和规范了字迹。这个训练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必要,我翻看了从最开始写的字迹和后来考试前的字迹,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字迹的工整程度和辨识度在文科类考试是挺重要的,会侧面反映考生答题当时是否从容,以及相应的文字功底以及个性修养。


真题能够帮助锁定考试的范围,让复习更有针对性。历年的英语真题和专业真题可能没有时间完全做完,但是有时间还是需要看一看,心中有数。我选择了一些做,请往年的博士看一看,提一些答题的技巧和意见。我总结了有几点:


一是答题需要快速组织思路,平时应该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逻辑。


二是答题要调理清晰,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要层次分明。


三是尽可能多答。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每一道题尽量答满2页纸。虽然字数不是考察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是一个问题需要表述清楚,是需要字数作为保障的。


因为是跨专业考试,有多少人考,其他人的水平能力如何也不清楚。自己也没有去想,也没有空闲去想这些,因为想了也没有用。一门心思按照自己的节奏尽可能地准备充分就可以了。备考之初约了一个朋友一起考,想的是学贵得良友。遗憾的是他在中途因为太忙而放弃了。经历了几天的小失落之后,我在微信上关注了几个考博的公众号,空闲的时候翻看一些文字,寻找一点启发、建议和动力,也算找到有朋友陪伴的感觉。


初试后十来天出了成绩,成绩不错,也收到复试入围通知,紧接着就着手准备复试。复试分为专业和英语两个部分。咨询了往届的博士,据说专业复试的问题挺随机,可能没法有针对性地准备。我担心的是跨学科的考试,导师组会对我的专业能力有所质疑,可能会提很多专业相关问题。我把重点放在研究计划的陈述上,复试当天尽量把导师们的问题往自己的研究计划上面引导。这样,聊自己熟悉的话题会比较自信。


一个小小的细节啰嗦一下。复试那天,因为严重的重感冒,嗓子哑了几乎说不出话,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不太好。去考试的路上碰到一个朋友,知道我要去参加博士复试。她给了我两个建议:一是不管生病多严重,一定不要给导师组说自己生病了,以免有博取同情之嫌疑,反而令人生厌。二是精神状态要饱满自信。她当即拿出口红给我抹上,说就这样漂漂亮亮地去参加考试吧。于是,我干了一杯10ml甘草合剂,信心满满走进了考场。


复试之后知道等待的时间比较漫长,就忙别的事情去了。直到有一天开车在高速路上,接到了录取的电话通知。只觉得那天阳光很好,风很大,一路上很顺畅。


跨学科考试也许没有那么容易,但是也并不是太难。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踏实努力,我想天道酬勤吧。希望能给跨学科考博的小伙伴一点点帮助。


MORE
延伸阅读


◐◑上海交大学长:读博之后一定要往下看,千万不能往上看

◐◑ 从双非到南开经济学院:一个人的战斗,希望你坚持到底

◐◑本硕985学长,告诉你如何准备北师大文艺学

◐◑ 从本三到985,希望你足够勇敢

◐◑考博失败经验:愿赌服输,修行一场

◐◑浙大医学生发表SCI论文致谢偶像,导师回应亮了!



征稿启事

学长欢迎大家用文字分享自己的考博经验,分享自己的读博故事。2000字以上。每篇文章一经采用,有200元稿酬或者购书费(具体样式请参考考博圈往期文章,我们的采纳率不低哦!)


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你,赶紧写出你的考博经历,附带你的录取通知书发到学长邮箱1138917069@qq.com吧。


不论你成功与否,希望大家多多分享经验,给考博人更多的鼓舞!



考博英语每日一练

学习100天,每天15分钟

【6月20日开课】 


100天记牢掌握2000个考博核心考点词汇

100天看懂理解100个考试必会长难句

100天夯实翻译、写作内功,率先直击考试难点

 

抱团学习、监督打卡、全勤奖励,一起坚持



购买方式: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