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这所“双一流”高校的世界排名

考博圈 2019-06-15

来源 BioWorld、南方日报 via 中国科讯

编辑 学长


2018年7月18日,Science杂志子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等人的题为:A mid-Cretaceous embryonic-to-neonate snake in amber from Myanmar的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该研究团队找到了一个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蛇,这也是世界上首例蛇类琥珀,这也是人类目前明确已知的唯一一种生活在陆生森林的中生代蛇类。鉴于这一发现的重要性,Nature头条报道了这一成果。


▲Nature.com的报道


而在此之前,邢立达博士团队已经发现了第一枚古鸟琥珀、第一枚恐龙琥珀、第一枚雏鸟琥珀、第一枚亚成鸟琥珀、第一枚介形琥珀、第一枚蛙琥珀,再加上这次的第一枚古蛇琥珀,成功集齐七龙珠。遇到一个这样重要的琥珀化石可能就要用掉一生的运气,而邢立达博士不仅遇到了7个,而且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因此邢立达博士也有了“人形锦鲤”的外号。


下来我们通过邢立达博士的这七篇论文系统地介绍他这些重要发现,按论文发表时间倒叙。


1、第一枚古蛇琥珀



发表杂志:Science Advances


发表时间:2018年7月18日


论文标题:A mid-Cretaceous embryonic-to-neonate snake in amber from Myanmar


研究亮点:发现了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古蛇,这也是世界上首例蛇类琥珀,这也是人类目前明确已知的唯一一种生活在陆生森类的中生代蛇类。


2、第一枚蛙琥珀


发表杂志:Scientific Reports


发表时间:2018年6月14日


论文标题:The earliest direct evidence of frogs in wet tropical forests from 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研究亮点:发现了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蛙,这是世界首例蛙琥珀,是白垩纪湿热带森林中有青蛙的最早直接证据。


3、第一枚介形琥珀


发表杂志:Scientific Reports


发表时间:2018年1月22日


论文标题:A gigantic marine ostracod (Crustacea: Myodocopa) trapped in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研究亮点:发现了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海洋介形虫,这是世界首例中生代介形琥珀,该发现有效地使介形琥珀记录的年龄增加一倍,对我们理解缅甸琥珀森林的古环境,以及的介形类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第一枚亚成鸟琥珀


发表杂志:Science Bulletin


发表时间:2018年1月3日


论文标题:A flattened enantiornithine in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Morphology and preservation


研究亮点:发现了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几乎完整的古鸟,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鸟类琥珀标本,也是目前琥珀中发育程度最高的古鸟。


5、第一枚雏鸟琥珀


发表杂志:Gondwana Research


发表时间:2017年6月2日


论文标题:A flattened enantiornithine in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Morphology and preservation


研究亮点:发现了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一只出生仅几周的雏鸟,这是世界首例雏鸟琥珀,这个琥珀保存有史以来最丰富的雏鸟骨学与软组织细节,为我们理解反鸟类与今鸟类在法域上的显著差异提供了新的证据。


6、第一枚恐龙琥珀


发表杂志:Current Biology


发表时间:2016年12月19日


论文标题:A Feathered Dinosaur Tail with Primitive Plumage Trapped in Mid-Cretaceous Amber


研究亮点:发现了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恐龙(尾部)琥珀,这是首次发现琥珀中的恐龙标本,从琥珀中可清晰观察到该恐龙有进化的很好的羽毛,根据推测该恐龙体长仅18.5cm。


7、第一枚古鸟琥珀


发表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时间:2016年6月28日


论文标题:Mummified precocial bird wings in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研究亮点:发现了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古鸟翅膀,这是当时首次发现琥珀中的鸟类,也是当时人类首次能够看清古鸟类。


然而,这些仅是邢立达博士近百篇SCI论文中的一小部分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微介绍,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当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中国高校排名中提升迅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邢立达博士毕业并留校,提高学校学术成果。啥也不说了,膜拜吧。


▲邢立达博士


补充资料——

邢立达与恐龙的故事,完美演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多数男孩子小时候都很喜欢恐龙,它神秘而且凶猛。”邢立达描述他与恐龙最初的邂逅时说。他喜欢看《恐龙特急克塞号》《恐龙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这类书籍。而且,小时候的他已经展现出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并且开始了最初的探索。

上高中的时候,邢立达仍然爱着恐龙。趁着网络的热潮,邢立达1998年创办了国内首个聚焦恐龙科普的“恐龙网”,在第一周就有了4600次点击率。高中生活格外紧张,邢立达既要保证学习时间,又要坚持更新和维护网站,他经常学习到晚上11时多,早上4时多又起来更新网页。

“那时候我把市面上所有能买到的跟恐龙、古生物有关的书都买了。”邢立达把这些书的内容录入电脑,放到网站上作为资料。他又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老师,希望他能帮忙解答网友的提问,支持这个科普网站的发展。

彼时的中国互联网刚起步,科学院的老师觉得他很热心就答应帮忙,而见到邢立达时,老师惊叹他还是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

带着这份爱好,邢立达步入了大学,但是却没能与他喜欢的恐龙亲密相遇,而是遵从家人的意愿选择了金融专业。

在大学期间,邢立达作为志愿者多次跟随科研人员参与考察,还去到了甘肃省最北部、跟外蒙接壤的无人区。

大学毕业之后,邢立达来到《南方》杂志,做了一名科技记者,他关注的仍然是关于恐龙知识的科普,所以经常申请做一些关于古生物的选题。

经年累月地做恐龙知识科普之后,他发现已经没有太多的新资料来支撑他,难以割舍的爱好,加上对新知识的渴求,让邢立达最终放弃了工作,专心投入到对恐龙的研究中去。

科研方向是恐龙足迹学

辞职之后,邢立达首先到了成都理工大学进修,之后去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深造,后来通过不懈努力,成了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的前任会长菲利普·柯里的学生。

此后,邢立达就成为了一个经常带着地质锤与铁锹挖掘恐龙足迹的研究人员。“不是说这块化石有多么重要,能写出多么好的论文,但就是想把它保护下来,如果不保护,说不定就再也找不到了。”邢立达就抱着这种想法抢救了一块又一块恐龙化石,“比如看到悬崖下面有一块很好的恐龙脚印化石,但是下次涨潮的时候它就被冲走了,你就要下去把它搞上来,很重的一块石头。岩壁很滑,下去的时候就是手脚并用,上来的时候,还得带上这块石头。所以我们把背包的绳子拆下来,把石头绑在人身上,然后再爬上去。”

这种长期经历练就了邢立达的“眼力劲”。有一次,他去往江西的赣州博物馆帮忙鉴定一块恐龙化石,工作完成之后要搭乘公交车前往火车站,而公交站旁边是一处工地,“我想靠在那面墙上休息一下,后来发现身上有很多灰,可是就在我回头拍打身上的灰的时候,突然发现土坯墙上嵌着一块恐龙蛋的蛋壳化石。”邢立达的发现果然没错,他最终用钥匙挖出来30多块恐龙蛋的蛋壳化石。

在最终确定科研方向的时候,邢立达选择了恐龙足迹学,“一方面这块是科研的空白,另一方面,这也是很有价值的方向,你看那些脚印的时候,就能猜想到一亿年前这些地球的主人经历了什么,也是一种对于历史的追溯。”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教的邢立达,与学生说得最多的是让他们建立科学的精神、掌握科学的方式,“我怕他们迷醉在北京的灯红酒绿中,希望他们真正地走上科学的道路。”


注:本文来源BioWorld、南方日报 via 中国科讯,仅作学术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先与微信号xuezhang600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往期回顾

1.借“宣言“提气考博学子:风雨无阻,一路同行!

2.北大女生在英国超市偷东西之后,微博上果然又开掐了

3.从学生到教授,我在北大这38年的感悟,你一定要听听!


2019考博英语VIP全程精品学习班

        ——全新升级,给你超值体验             


陪伴全程的直播课程

课程同步讲义


分阶段、分模块同步学习效果诊断测试

按阶段下发学习计划


不限次数的作业精细批改,答疑解惑


超值的学习价格

现在购买仅需

1999元


购买方式一: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购买方式二: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