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份子钱”对于当代研究生群体的困扰

乘风破浪 考博圈 2019-06-14

来源:考博圈原创

编辑:学长


1

“份子钱”的概念和由来



“份子钱”俗称红包、礼金、利是、人情钱,南北东西称呼可能会有所差别,再俗一点就是亲朋好友办喜事邀请你吃酒席,你除了带嘴之外必须带的一样东西。自从我国产生文化习俗以来,这个事务就一直随着社会交往的发展而发展,异化而异化。可以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一例外。


每到年关岁末,重大节日,邀请就会分外多。笔者的经历来看,去的最多的就是同学结婚,例如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活生生被过成了“十一结婚周”。这也好理解,硕博生一般都是二十五六的小伙子、小姑娘基本都是适婚年龄,如果不是还在接受教育同龄人大多都已经谈婚论嫁或者说就是在去民政局的路上了,当然在校生现在结婚的也不在少数。更别说还有生日、参军、乔迁新居、喜得贵子等等其他。总之,名目很多,花样百出,热闹非凡。现在物价飞涨的,什么都在涨,就是生活补贴不见涨的年代!对于硕博们的而言,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份子钱”和入不敷出的补贴之间的矛盾!


那么问题来了!首先,你要做一个去还是不去的决定!办酒席的东道主有的是亲自见面来邀请你,有的给你打电话邀请,有的给你发来请柬,有的托人邀请你,有的更是用微信给你发来一个动画邀请。我想大家的同学、朋友、闺蜜、兄弟都会有个亲疏远近,这个大家自己衡量。笔者的态度是一般特意见面或者离得远的打电话(发短信),发请柬的都还是去了,毕竟人家特意惦记着你能来参加,有这个诚意,有这个感情基础在。如果是发朋友圈公告,或者要某某代为通知的,是可去可不去的,毕竟人家没特意邀请免得去了尴尬,可以自己定夺。也有的是,因为时间冲突,自己应该去但是又去不了,有的会要朋友帮忙随一个红包再给东道主说明下情况,俗称“人不到礼到”。


第二步,既然去了依照我国的风俗肯定会涉及到“份子钱”这个习俗了,包个红包表示恭贺,图个吉祥,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是份子钱的多少,这个也跟各个地方的风俗有关,我问过五湖四海、南北东西、城市农村的研究生同学,发觉这个差别很大。有东北的农村同学说200元就可以有西南省区的说100元就可以有的富裕地区说一千为主。但笔者生活的某长江中游地区,基本上是500起步了。这个嘛,其实也是分人,如果是亲戚+同学给的再多也不为过,如果是感情十分好的同学、朋友,多随点也很正常。笔者一般是跟着同学们随大流,大家随多少我随多少,特别好的额外随,笔者基本上每年节衣缩食攒的点钱春节回家就“送”光了。

 

图一:硕博生群体给大学同学结婚随礼金额调查

(数据来源: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7973722)



2

“份子钱”与研究生群体的矛盾



正常来说,“份子钱”是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上进行社会交往的一个正常事务,但为何在广大研究生群体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甚至是困扰?这里面一个关键的矛盾就在于:研究生已经具有社会属性和自身经济无法独立造成其无法承担社会属性的矛盾。大家开始研究生(主要指硕士研究生)生涯的时候,基本是22-23+的年龄,毕业的时候年龄基本是(24:27),博士研究生(23:28),大家会发觉大学毕业2-3年后很多中学、大学的直接参加工作的同龄同学基本都开始结婚成家,喜得贵子。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婚丧嫁娶基本都有爸妈兜着,不用你来操心,可是自己的老铁、同学、发小、朋友、战友、闺蜜之类的,自己还得去吧!那么问题就来了,自己的那点生活补贴撑得住份子钱吗?

 

图一:博生群体月收入水平调查

(数据来源于: http://muchong.com/t-9649902-1)


现在刚刚十月,在北京某高校读博士的小A就给笔者来诉苦了!他是自己已经27岁,博士还没有毕业,十一回来趟老家参加了四场同学的婚礼。去了以后,断断续续又接到了三场婚礼的邀请,加上自己预料得到的年底要结婚的,保守估计今年接到的邀请会有七八家,按照家乡的习俗一家最低去500,就得至少五千。自己一个月也就两千多的补贴,真是捉襟见肘啊!


正所谓“人穷的一逼,但是人还是要做”!焦虑、矛盾、苦恼就这么来了!从社会角色上来看,研究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生,至少社会不会把你当一个单纯的学生来看待,是一个社会人,社会人就有气社会属性。别的同龄人没有继续读研读博早就是劳动者,承担了其社会角色。但是问题在于研究生本质上仍旧处于接受教育的状态,即使是有经济收入,按照我国的研究生生活补贴,基本上连吃饱饭都为难。这在经济基础上就是不具有独立性,这就是社会角色与经济基础的错位,研究生应该承担社会属性但是却无力承担的角色嬗变。一方面研究生群体要承担起社会角色,不能简单的说我还是学生去躲避;另一方面,研究生群体在经济上一部分仍是处于被支援的境地,如果说接受这种习俗就是入不敷出。所以,每当年关岁末,这个担忧就在研究生群体漫散开来。




3

“份子钱”是情感的异化吗?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在其现实性上,是一起社会关系的总和”,高中或者大学毕业后,你的同学参加工作成为了社会人,礼尚往来随份子钱这属于社会习俗,是社会性的一种表现,这本身并不违背公序良俗。但是很多研究生同学因为还在校园,一是没有稳定的收入,或是收入有限,囊中羞涩;二是觉得自己还是学生,同学之间没必要这么物质。


有的研究生会想,我现在没钱送礼,朋友邀请我了我也不去了!这其实没必要。


这个问题还是要讲究个辩证法,你在高校读研读博也是社会人,只是是相对于特殊点的社会。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你来我往。按照同龄人、同学们的身份随份子钱也是无可厚非,毕竟人家收了你的礼金都是记了账的,等到你结婚基本都是加钱给你送回来的,那家bu'hui'you'ge。记得我读大二那会,一高中兄弟就要结婚了,当时我穷的两百块都没有,老妈知道了塞给我两百块要我去,说“你以后结婚人家是会给你随回来的”。


如果读研期间确实是经济紧张,家庭经济状况也为难的情况下,我建议是一般同学之间诚挚的邀请还是去,其实,随不随“份子钱”,随多少?大家都可以理解。也可以别出心裁的送个礼物、哪怕是大大方方的送几句祝福都行。假如同学朋友邀请你,证明相熟相知,好朋友、好同学之间相互的经济情况都有所了解,不随礼或者少随礼,真正的朋友,其实大家都不会计较这么多,都是图个热闹、开心、祝贺。




4

“份子钱”的影响



热播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如果你资金充裕当然也就不会纯在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一个社情民意的反应,社会舆论也是对各地的“人情风”“人情债”广泛关注,只是我们硕博群体也不能避免。对于这个习俗没必要口诛笔伐,人在江湖,谁家都会有个喜事,办个酒席。


年关岁末,又会有新一轮的结婚潮袭来,人与人都有个亲疏远近,如果是邀请者与被邀请者,感情深,关系稳固,大家都很珍惜这份交情,也应该参与到这种社会交往之中,没有谁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假如自己坐东,还不是希望同学朋友都来捧个场。


至于该不该随份子钱,随多少份子钱,还是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假如自己经济宽裕,随多一点也无妨。假如经济紧张,随少点,也没多大关系,大家都是图个吉利。


既要维护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切莫随大流,超过自己的经济能力去随礼,简单点说:大方得体就好!




往期回顾

1.46岁开始科研,71岁成为武大唯一女院士: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2.我去过最美的景点,是做科研去的采样点

3.农村博士的归乡与失身



博圈【词汇语法课】


2019年仅有的一次

词汇语法直播课程


词汇课每周三

语法课每周四

8个课时11月30号结束


词汇记不住?我们让你记住!

语法看不懂?我们教你看懂!


提醒】现在购买只需

499元


250人之后

599元


购买方式一:扫描图中二维码了解详情

购买方式二: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