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会计处理手段当成艺术
【股市笙歌】如果不清楚公司经营的真实情况、会计游戏背后的实质,很容易沦为接盘侠。
套用一句人情世故的俗语,越来越多的公司行为表明,会计盈余管理是本分,不管理是情分。很多时候,把盈余两个字换成操纵,可以更贴切地描绘许多公司的会计处理方式。
反复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一而再地被公司业绩增长振奋,但是相当比例的公司往前一查业绩就露了底。有时候公司自己可能并不高调,但市场其他机构反倒鼓噪大赞,成长性公司、业绩亮丽云云,煽动误导了一颗颗纯真的投资心。
谁都知道,年度业绩亏1万元和亏1亿元都是亏,而且一次亏个够,甚至不该亏的也亏进去,是很多公司的首选博弈策略,俗称“大洗澡”。之所以把不该亏的亏进去,相当于公司储存了一个甜饼罐,第二年、第三年尽可以转回来,从而增加净利润。
凡事都有动机,动机对应的是个人利益。管理层更换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情况,让前任背上黑锅,还留有余地让未来几年业绩都有甜饼可以维系。民营企业的管理承接相对市场化,而国企就时而出现会计“大洗澡”的情况了。
有一家退市国企当年巨亏几十亿元,一查其实主要是资产减值。你之前多少年都没减值这么多,突然一下会计政策谨慎起来,实在有点蹊跷。其实公司经营最有可能的未来,就是不断出现减值转回,让公司净利润连续几年高增长。一般而言,资产减值是大洗澡的主要工具。有的公司属于重资产行业,这样行业门槛高消灭了潜在竞争对手,但尾大不掉遇到行业景气度差时,公司也很难有办法。那么,对于管理层,资产适时的减值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个时候的会计处理手段就成了艺术。
资产减值喜欢的道具还有存货、应收账款等等,A股几年汹涌的并购大潮后,动辄数亿元的商誉也面临着剧烈波动的局面。特别是存货大幅减值的情况经常出现在农林牧渔行业的上市公司,这与行业产品难以统计从而容易造假有很大关系。同时,法律法规对造假的处罚力度也无法震慑造假冲动。
客观条件上,很多水产品难以统计,所以国内资本市场出现了几次数亿元、甚至10亿元价格的水产品减值,导致公司业绩巨亏的案例。
另有一家从事畜牧行业的公司长年屯着几十亿元的存货,多次遭到质疑但一直不能确认造假,但公司随后长期停牌计划拱手出让控股权。
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怎么洗都是不健康的,但对内恰恰相反。如果公司想搞股权激励,不论大洗小洗之后,未来几年将多洗的部分慢慢释放出来,可以为业绩保驾护航,较为容易地达到激励前置条件。如果不清楚公司经营的真实情况、会计游戏背后的实质,就很容易沦为公司内部人士或者其他聪明投资者的接盘侠,搞不好还以为自己在进行价值投资甚至是在投资成长股。
对于会计估计变更以及会计科目重大变化,苛刻一点去考量,甚至有罪推定地揣测有哪些可能获利的人,就不会被澡堂的热气蒙住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