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研究员:“表面介孔化”策略在肿瘤诊疗纳米医学领域的探索与应用
近年来,纳米医学在肿瘤诊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高性能造影剂、新型治疗策略以及集高效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诊疗新模式。目前,因单一功能的纳米材料难以实现对肿瘤的高效诊疗,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功能纳米材料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实现纳米材料多功能化的策略中,基于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的表面介孔化策略展现出了较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化学性质活泼的-Si-OH基团以及赋予其表面特征性的孔道结构,表面介孔化策略一方面能显著改善纳米材料尤其是无机纳米材料的化学特性,提高其表面可修饰性;另一方面,其表面特征性的孔道结构也能为实现材料的多功能化应用提供结构基础。基于MSNs的表面介孔化策略在肿瘤诊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肿瘤靶向治疗、肿瘤多模态成像、联合治疗和诊疗一体化应用。
近期,Sci. China Chem. 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雨研究员撰写了综述“Theranostic Nanomedicine by Surface Nanopore Engineering”。文章系统介绍了基于MSNs的表面介孔化策略在肿瘤诊疗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包括:(1)表面介孔化的化学合成策略以及相关结构调控;(2)表面介孔化策略在实现肿瘤高性能成像以及多模态成像中的应用;(3)通过表面介孔化策略构建肿瘤靶向纳米输运体系;(4)在引入表面孔道结构的基础上实现肿瘤的联合治疗和一体化诊疗。最后,作者对表面介孔化策略在体内生物安全性的评估和临床转化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详见:Zhenli Li, Luodan Yu, Tian Yang* & Yu Chen*. Theranostic nanomedicine by surface nanopore engineering. Sci. China Chem., 2018,doi: 10.1007/s11426-018-9297-5.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免费下载全文。
通讯作者简介
陈雨 1984年出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项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百人计划”入选者,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和《无机材料学报》编委、《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微/纳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生物学效应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在Nat. Commun., Nat. Chem. Biol.,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 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IF)大于10的论文43篇,被引用8700余次,H-index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