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在可见光驱动的有机光化学合成领域的最新进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科学杂志社 Author 中国科学化学

像自然界的光合作用一样进行有机光化学合成,是合成化学家们的一个百年梦想!在国内外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可见光诱导的有机合成在近十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发展了光致单电子转移(Photo-SET)、能量转移(ET)、质子耦合电子(PCET)等多种光活化模式,而且使得有机光化学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可控、对环境基本无害等诸多优势。

鉴于我国科学家在可见光诱导的有机光化学合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显著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近期,该领域著名专家肖文精教授、朱成建教授、陈以昀研究员陆良秋教授以及余达刚教授等接受Sci. China Chem.邀请,合作撰写了综述文章“Visible light-driven organic photochemical synthesis in China”,系统总结了我国大陆地区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综述主要从“碳氢键转化”、“含氮杂环合成”、“不对称催化”、“生物相容反应”和“气体小分子转化”等五个方面(如图所示)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对可见光驱动的有机光化学合成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阐释。

该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引言

2. 光氧化还原催化的碳氢键官能化

  2.1 可见光促进的sp3碳氢键官能化

  2.2 可见光促进的sp2碳氢键官能化

3. 可见光诱导的优势氮杂芳环合成

  3.1 可见光诱导的吡咯和吲哚合成

  3.2 可见光诱导的吡啶、喹啉、异喹啉和菲啶合成

  3.3 可见光诱导的其它氮杂芳环合成

4. 可见光诱导的不对称有机光化学合成

  4.1 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辅助的不对称光化学合成

  4.2 手性有机金属催化剂辅助的不对称光化学合成

5. 可见光诱导的气体小分子转化

  5.1 可见光诱导的二氧化碳转化

  5.2 可见光诱导的一氧化碳转化

  5.3 可见光诱导的甲烷转化

6. 可见光诱导的生物相容反应

7. 总结


该综述发表于Sci. China Chem. 2019年第1期。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下载全文。

引用格式:Chen Y, Lu LQ, Yu DG, Zhu CJ, Xiao WJ. Visible light-driven organic photochemical synthesis in China. Sci China Chem, 2019, 62(1): 24–57.

通讯作者简介(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陈以昀

2002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2007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先后于哈佛大学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2011年秋加入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任课题组长,研究兴趣为发展用于化学及生物学的新的生物相容的光化学方法。获得首届中国光化学泊菲莱优秀青年科学家奖,任ChemPhotoChem(Wiley)杂志编委。



陆良秋

2001-2011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导师:肖文精教授)。之后,赴德国莱布尼茨催化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Matthias Beller教授)。2013年6月回华中师范大学任教,两年后破格晋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催化的偶极环化反应和可见光驱动的有机合成。曾荣获德国洪堡奖学金(2011)、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等奖励,并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015)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8)等项目资助。


肖文精

1984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2000年在Ottawa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和美国Materia, Inc.公司学习和工作,2003年回到华中师范大学工作至今。现任中国化学会理事、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光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化学学报》、《有机化学》、Chin. J. Chem.Eur. J. Org. Chem.、ChemPhotoChem等杂志的编委或顾问编委。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曾荣获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余达刚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之后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明斯特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开展独立工作。他发展了CO2高效活化与选择性转化的新理念、新策略和新反应,利用可见光催化促进了CO2的高效利用,同时发展了可见光促进的新型过渡金属催化体系。2018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朱成建

南京大学教授。1996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分别在法国、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2000年受聘于南京大学副教授,2003年被聘为教授。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学报》及Molecules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光氧化还原催化及过渡金属催化。



推荐阅读

香港中文大学谢作伟院士团队:首次实现铜催化碳硼烷B−H键的选择性烯基化/炔基化

华侨大学宋秋玲教授课题组:碱促进的顺式1,2-二硼烯烃的合成及其转化

清华大学何伟教授:利用非金属催化剂、可见光和空气将硅烷氧化为硅醇

Sci. China Chem. 综述:Ni-Al双金属催化不活泼键转化的研究进展

Selected SCC Review Articles in Organic Chemistry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