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E:十八寒暑渐成年

Sci. China Chem. 近期邀请李振教授唐本忠院士等撰写了综述文章“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 coming-of-age ceremony at the age of eighteen”,文章介绍了聚集诱导发光(AIE)提出至今18年以来的重要发展历程,包括AIE现象、机理以及潜在的应用。此外,一些源于AIE,但又区别于AIE的新兴研究方向也被重点介绍。欢迎阅读!

聚集诱导发光(AIE)是指化合物在稀溶液状态下不发光,但在聚集态下能产生强烈发光的现象。自2001, AIE这一概念被唐本忠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经过短短18年的蓬勃发展,AIE已经成功地由一个简单的奇特现象发展成为涉及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

本文系统概括了AIE在这18年间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1) AIE现象的发现;(2) AIE机理的探究:分子内旋转受阻(RIR)和分子内振动受阻(RIV)(3) AIE潜在的应用:有机发光二极管、传感、生物成像等;(4) AIE概念的拓展:结晶诱导发光(CIE)、结晶诱导磷光(CIP)、非芳香发光体、力致发光等。

最后,作者通过灵魂三问的方式引领人们对AIE研究进行进一步思考,从而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作者认为AIE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其奇特的发光现象和广泛的潜在应用,更因为其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引领人们对于固态发光、甚至于在此基础上延伸到分子聚集态科学的深入思考及相关研究。

1  AIE的重要发展历程示意图。


文章第一作者是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杨杰博士,中山大学池振国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教授也参与了此文的撰写,通讯联系人为李振教授和唐本忠院士。

详见:Yang J, Chi Z, Zhu W, Tang BZ, Li Z.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 coming-of-age ceremony at the age of eighteen. Sci. China Chem., 2019, doi: 10.1007/s11426-019-9512-x.

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全文


杨杰博士,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导师李振教授。2018年进入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工作。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聚集诱导发光;力致发光;室温磷光。以第一作者在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 (3篇)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项。


李振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先后主持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两个重点项目、科技部973课题等,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被他人引用11000余次,H-指数为65。担任《中国科学:化学》、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等期刊编委。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等。 


唐本忠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和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成果。作为AIE概念的提出者和研究的引领者,唐本忠院士累计发表学术论文约1000篇,引用50000余次,H-指数为112,并于2014-2018年连续入选化学和材料双领域高被引用科学家。现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化学》副主编、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主编等职务。

【扩展阅读】

新型AIE分子:刚性二苯乙烯衍生物

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实现了“点亮”型的细胞成像和对细胞的原位杀伤

Sci. China Chem. 聚集诱导发光合辑 (2017-2018)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