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科大黄辉教授在基于非稠环电子受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2-06-22

近年来,溶液可加工的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迅猛。随着稠环电子受体设计理念的提出,一系列高效率受体材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最高效率已超过18%。然而这类材料的合成路线一般较为复杂,总产率较低。

为了增强分子内部的共平面性,这类材料的设计通常要考虑引入分子内弱相互作用力,即非共价构象锁Noncovalent conformational locks)。这一概念最早由黄辉教授与美国西北大学的Tobin Marks教授等人提出(J. Am. Chem. Soc. 2012, 134, 10966.)。目前,非共价键构象锁已经广泛运用到共轭小分子和聚合物材料的设计中,得到了一系列可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和场效应晶体管等领域的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并逐渐成为设计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策略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黄辉团队设计合成了以苯并三氮唑为A′单元,含有S···O“构象锁的新型非稠环电子受体BTzO-4F,与聚合物PBDB-T共混达到了13.8%的光电转换效率,取得了目前文献报道的基于非稠环电子受体光电转化效率的最高纪录。

该项成果进一步展现了非共价键构象锁的应用潜力,也对非稠环电子受体材料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 

1 (A)非稠环受体BTzO-4F结构式;(B)受体纯膜的2D-GIWAXS图谱;(C)最优器件的J-V曲线图。 
详见:Xingzheng Liu, Yanan Wei, Xin Zhang, Linqing Qin, Zhixiang Wei, Hui Huang. Sci. China Chem., 2020, doi: 10.1007/s11426-020-9868-8


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全文


【扩展阅读】

北航霍利军教授综述:二噻吩并苯并二噻吩类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南开大学刘永胜课题组:可溶液处理的类COF二维聚合物光电材料合成及应用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周二军课题组 | 苄基改变分子堆积:非富勒烯受体设计新手段

郭旭岗/高峰等:低非辐射损失0.16 eV,高开路电压1.15V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渊课题组:分子分散提高准双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效率和热稳定性

武汉大学闵杰课题组:能量损失仅0.47eV的高效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香港科技大学颜河教授:利用三元共聚实现对聚合物PM6 的HOMO能级的微调

中南大学邹应萍课题组:A-DA'D-A型非富勒烯受体基器件填充因子的调控策略

苏州大学李耀文教授:可应用于大面积刮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制备的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层材料

华南理工大学黄飞教授团队:氧杂哌啶鎓盐二次掺杂PEDOT:PSS实现高效有机光伏器件

武汉理工大学王涛教授:非富勒烯受体纤维化策略助力16.6%效率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

杨楚罗教授课题组: 调控小分子受体烷基链的分支位置提升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

北京交通大学张福俊教授:能量转换效率超过16.7%的三元有机光伏器件





作者简介 


黄辉,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9)。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随后进入美国西北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10年加入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全球研发中心从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工作,2013年作为中科院海外引进人才加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目前任中国化学会分子聚集发光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科院青联委员,InfoMat杂志编委、Sci. China Chem.青年编委等。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在光电、光热应用等方向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