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舫/孟磊课题组:基于喹喔啉类聚合物空穴传输层材料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给电子单元-受电子单元(D-A)共聚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构筑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高性能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此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带噻吩共轭侧链的苯并二噻吩(BDTT)D-单元和二氟取代喹喔啉(DFQ)A-单元的宽带隙D-A共聚物给体PBQ10(Chem. Mater., 2020, 32, 3254–3261),PBQ5和PBQ6(Adv. Mater., 2021, 33, 2100474)。其中,基于PBQ6:Y6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达到了17.62%的高能量转换效率(PCE)。
本研究中,他们把喹喔啉系列D-A共聚物材料(PBQ5,PBQ6和PBQ10,分子结构见图1a)作为空穴传输层材料运用于n-i-p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聚合物 PBQ5,PBQ6,PBQ10薄膜的空穴迁移率分别为2.2×10−4, 4.6×10−4和1.3×10−4 cm2 V−1 s−1。其中,PBQ6更高的空穴迁移率得益于其更优化的分子自组装特性以及结晶性。同时PBQ6的HOMO能级(−5.43 eV)与钙钛矿活性层拥有优良的能级匹配(图1c)。
图1 喹喔啉系列D-A共聚物材料分子结构及性能
在n-i-p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图2a),利用聚合物PBQ5,PBQ6,PBQ10和PTAA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得到的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20.8%,22.6%,19.7%和18.5%(图2b)。其中,基于PBQ6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2.6%的高效率得益于其高的开路电压(1.13 V)和高的填充因子(80.8%),这源于PBQ6与钙钛矿层之间更好的能级匹配以及PBQ6自身优良的空穴传输性能。此外,他们还通过大面积刀片刮涂的形式制备得到了具有21%以上能量转化效率的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图2d),进一步证实了聚合物传输层优良的大面积刮涂加工特性。
图2 利用聚合物PBQ5,PBQ6,PBQ10和PTAA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所得器件的结构与光伏性能
稳态荧光光谱分析(图3a)表明,基于PBQ6作为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薄膜在800 nm附近有着最小的稳态荧光光谱峰,表明PBQ6具有更优异的载流子抽取能力。瞬态荧光光谱分析(图3b)也表明了基于PBQ6作为传输层的钙钛矿薄膜有着更短的荧光寿命,与稳态荧光光谱分析有着一致的结果。他们同时也通过瞬态光电流分析发现,PBQ5,PBQ6,PBQ10和PTAA 的载流子寿命分别为0.72, 0.62, 1.20 和1.10 µs(图3c),变光强测试(图3d)所得到的理想因子分别为1.52,1.28,1.38,1.41。这些结果都表明PBQ6相较于其他的聚合物空穴传输层而言,拥有更好的载流子传输特性以及更少的载流子复合。
图3 基于PBQ6的钙钛矿薄膜的稳态荧光光谱分析、瞬态荧光光谱分析、瞬态光电流分析和变光强测试
另外,在得到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同时,器件稳定性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图4)。在具有一定湿度的室内环境中存放一个月,未发现有明显的器件性能衰减;在85 ºC的持续加热条件下,器件能够保持93%以上的原始效率;在光照条件下一个月后,器件能够保持97%以上的原始效率。相较于传统的Spiro-OMeTAD空穴传输层,基于新型聚合物传输层PBQ6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图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测试
该工作最近发表于SCIENCE CHINA Chemistry,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化学所博士生卢晨星,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朱灿,共同通讯作者为中科院化学所李永舫研究员和孟磊研究员。详见:Lu C, Zhu C, Meng L, Sun C, Lai W, Qin S, Zhang J, Huang W, Du J, Wang Y, Li Y.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of 22.6% via quinoxaline-based polymeric hole transport material. Sci. China Chem., 2021, 64, https://doi.org/10.1007/s11426-021-1084-y。本文将收录在"2021 Emerging Investigator Issue"中。
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全文
通讯作者简介
李永舫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化学》副主编。主要从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800 多篇,SCI他引45000余次,h-因子107。 “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获1993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和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的研究” 获200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排名第一);“带共轭侧链的聚合物给体和茚双加成富勒烯衍生物受体光伏材料”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1998年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2年获美国化学会“Macro2012 Lecture Award”,入选汤森路透发布的2013年“Hottest Scientific Researchers”21人名单、连续多年入选化学、材料领域“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单。
孟磊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材料系获得硕士学位,201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材料系获得博士学位(Yang Yang 教授课题组),毕业后在UCLA材料系继续进行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的工作。2018年10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在李永舫院士团队担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研究方向包括有机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多种叠层太阳能电池以及其他类型光电器件等。至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 Nanotech.,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cc. Chem. Res.,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扩展阅读】
陈永华教授课题组:离子液体型有机大体积铵分子盐制备高效稳定的二维Ruddlesden-Popper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南京大学谭海仁课题组:交联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层用于高效率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合辑
陈义旺/胡笑添课题组:非润湿导电高分子阳极界面层制备高性能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
张闯、赵永生研究员开发出大面积钙钛矿周期结构用于多色激光显示
南方科大郭旭岗教授等:构建树枝状空穴传输材料大幅提高钙钛矿电池填充因子
南开大学刘永胜课题组:可溶液处理的类COF二维聚合物光电材料合成及应用
苏州大学李耀文教授:可应用于大面积刮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制备的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层材料
韩礼元、宁志军、韩宏伟、孟庆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韩礼元教授首次在国际权威机构获得纯锡钙钛矿太阳电池认证效率(9.15%),是目前非铅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