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枪击案:“中国看客”居然露出灿烂而残忍的笑容
鲁迅笔下的中国看客不少,有的喜欢看杀人,有的喜欢看孔乙己难堪。在先生的笔下,看客们的形象都很逼真,“竭力伸长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舻鱼。”
鲁迅塑造的中国看客近百年了,可中国看客仍然坚挺地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里。那时看客们处在军阀混战时期,枪炮声音不断,自己什么时候死自己不知道,因此大家的自我防范意识很强。有了枪声,看客们就会躲得远远的。
如今,中国看客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现在当看客,有时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但死了也要看。
上面这张照片取之于视频,拍摄于2019年3月3日13点23分前后。这是发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场生死较量,是一场正义和邪恶的对决:持刀和持伸缩棍的歹徒面对警方的抓捕“毫无畏惧”,不住地冲向警察。最后的结果是犯罪嫌疑人被击毙,而警方一位人士被伸缩棍击中头部,昏迷不醒,受伤的还有一个民警和一个辅警。
众多的吃瓜群众是来观望警察和歹徒“谁更厉害的”,他们边录制视频边评价,当犯罪嫌疑人持刀和棍横冲直撞,以及警察无奈开枪的时候,便呈鸟兽散。
这张照片尽管有些模糊,但我们看待出,逃脱的看客中有一张女士的脸,她边跑边露出灿烂而残忍的笑容。她也许庆幸自己看到了很刺激事儿,至于后面的死伤和她关系不大。
很多人评论说警察开枪晚了,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不知道有人想过没有,在周围都是围观者的情况下,哪一个警察敢轻易开枪呢?很多人批评警方为什么不放置警戒线,但也有人说警察上来就面对生与死,他们没有时间这样做。
还有一位沈阳的民警对我说,沈阳这几年枪真的没少开,最多一次一天击毙了两个歹徒。在依法的前提下,沈阳公安算是有血性的了,检察院和监察委的同志都认定是依法开枪。问题的关键是,那些死者的家属事后都上访,没完没了。让他们走法律程序,可都不干。这种上访很让人头疼,有因为寻衅滋事被拘留了,可出来还是上访。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民警是不会开枪的。
这起血案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但当时的现场是一回事儿,事后总结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应该说,这案子最终的结局肯定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战术问题留给当地警方总结吧,但中国看客问题肯定影响了警方的发挥,更应该引起国人的思考和足够重视。
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人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个别的国人不该把精力用在那些无聊的事儿上面。国外的一些评论家钦佩不已,评价中国是在欧美国家不断争吵的时期发展起来的,可我们的一些国民的基本素质却和这种评价有所差异。
相反,欧美的人从小就接受如何在突发事件中保护自己的教育。我们看到国外警方处理突发事件时,国民所表现出的配合警方执法和防卫意识,让我们感慨万千。
中国的经济发展太快了,快得如同驾驶了高速列车,在不停的行驶,有些中国人的灵魂跟不上。
面对那个女看客的灿烂而残忍的笑容,我们只能说:她的他们的灵魂应该回炉了。
2019年冬季警察礼品店(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