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进人的承诺

2016-10-14 林海 开明视点

 

 点击上方蓝字开明视点关注我们!




中国人自古十分注重承诺,“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斤”等,都是中国人对诚信鲜明的态度。

 《庄子·盗跖篇》有这样一段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则故事后来演变成成语“尾生之信”和“抱柱之信”,用来形容坚守承诺,忠诚不渝。《史记》中有“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的说法;嵇康《琴赋》写道:“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李白的《长干行》有“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的句子;汤显祖《牡丹亭》中有:“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的台词……尾生抱柱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久不衰,反复被提及,从中可以看出遵守承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资治通鉴》有这样一段记载:“(魏)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文侯是历史上有名的名君,他与虞人约定一起打猎,正在与群臣高兴地饮酒时,下起大雨,他停止宴饮,亲自去通知虞人,其实他完全可以不去,虞人一定会理解的,或者他也可以派下属去通知虞人,但他一定要亲自前往,体现了他对诚信的高度重视,对国人有示范作用。魏文侯是一位明君,在他治理下,魏国强盛。



民进人信守承诺的佳话


近读民进会史,深感注重承诺、讲究诚信也是民进历来的优良传统,民进历史上有很多如尾生、魏文侯般感人的故事。时至今日,民进人仍然保持着重承诺的优良作风。



柯灵与《爱俪园梦影录》的三十年寄托



1943年夏天,柯灵接编通俗读物《万象》杂志后,约一位名叫李恩绩的人写了一系列以《爱俪园——海上的迷宫》为题的文章。

 


“爱俪园”是20世纪上海一座著名的私人花园,他的主人哈同是英国籍犹太人。由于“爱俪园”宏大幽深,加之当时人们对外国商人接触较少,有神秘感,围绕着它便有许多传说。李恩绩学问好,能画善写,又长期在“爱俪园”中工作,以自身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爱俪园”来,很受读者欢迎。可惜文章在连载了近一年时,作者突然不愿意写下去了。柯灵专程到爱俪园拜访了李恩绩,但没有再约到稿子。


 

20世纪50年代初,柯灵忽然接到李恩绩从绍兴寄来的一卷名为《爱俪园梦影录》的手稿,该稿以个人回忆录的形式,记述爱俪园的前尘旧事,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态历历如在眼前。柯灵通读书稿,认为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作品。但在新中国初期,这类作品无法出版,柯灵便把它存在手中。

 此后,柯灵一直珍藏着这部书稿。到了80年代初,柯灵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可是这30多年来,他与李恩绩没有任何联系。于是他一面为稿子寻找出路,一面寻找作者。经过柯灵的努力,香港《文汇报》决定连载这部书稿,三联书店也决定出版,可作者却迟迟找不到。柯灵多方打听,一年多后,才在上海南市贫民区找到了落魄的李恩绩。

 当时李恩绩只是把书稿寄给柯灵,柯灵并没有义务出版,但柯灵在内心给了李恩绩一个承诺,并用30多年的时间来兑现这个承诺。这就是民进人对“承诺”的态度。


叶圣陶与冰心的海棠之约


叶圣陶平生最爱海棠,他在北京东四八条71号的家,院内有一株西府海棠。“文化大革命”后期,每到5月海棠盛开的日子,叶圣陶必定会选一个日子,准备些酒菜,邀请王伯祥、顾颉刚、章元善、俞平伯四位先生一同赏海棠,五位都是80岁上下的人,因而取名“五老赏花会”。




  1983年的一天,叶圣陶去看望冰心,冰心问起这一年一度的海棠会,叶圣陶当即表示,明年海棠花开,一定请冰心先生去看看。不料此后一连三年,每年海棠花开的季节,叶老都是在医院度过的,病中的叶圣陶每年都为没能兑现对冰心的许诺而遗憾。

 

  1984年4月5日,冰心老到医院来看望叶老,叶老非常感动,写诗致谢,开头两句便是:“正候高轩看海棠,却于病舍接容光。”1985年3月,叶老在病床上作了一首七绝:“廊外春阳守病房,今年又负满庭芳。章俞二老冰心姐,仍歉虚邀看海棠。”他对邀请冰心看海棠的承诺念念不忘。

 


  1987年4月4日,叶老出院回家。当时他视力极度衰弱,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一进院门,子女便告诉他,海棠已经绽出花蕾了,叶老马上回答说,今年可以邀请冰心阿姨来看海棠了。不料天天刮风,子女们做好安排,只等风停。叶至善先生回忆说,他们惴惴不安,生怕风大把花刮谢了,还得瞒住两位老人,不敢向他们提及此事,怕他们知道要见面,会兴奋得睡不着觉。天遂人愿,22日早上,风停了,叶老的子女们立即打电话给冰心老,并且联系好汽车,打扫屋子。

  

  这时,冰心老腿脚不利索,在家走动都得扶着步行架,难得出门,但她坚持要赴这个四年之前定下的海棠之约。下午3点,冰心老到了叶老家,两位老人握住手,相看了好一会儿,都说想不到大家身体还好,站在海棠树下拍了好多照片。叶老请冰心老到屋里坐,冰心老说海棠开得这么好,不如就在院子里坐吧。两位老人坐在院子里,又拍了好多照片。叶至善回忆:“父亲的耳朵背得厉害,冰心阿姨凑在他耳朵边上高声说话,他还得把手拢在耳朵背后听;拍摄在照片上,好像两个人在说悄悄话。”冰心老临走时,叶老让孩子把新开的郁金香剪下三朵,请冰心老带回去。叶老送到二门口,两位老人一再互相叮嘱:“千万保重身体!”

 

  1988年海棠花开的时候,叶老已经过世两个月了,他的子女们剪了两枝开得最盛的海棠和三枝郁金香,带着去看冰心老。叶至善在回忆文章中说:“我们想,父亲要是还在,一定会这样吩咐我们的。”

 



  叶圣陶与冰心历时四年之久的海棠之约,成为民进人信守承诺和珍贵友谊的一段佳话,叶至善在《父亲长长的一生》和《父亲的希望》两书中,都做了详细记载。

 

  叶老是真正称得上“一诺千金”的人。他曾经许诺,来信必复,由于他的很多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很多老师写信给他请教文章中的一些问题,所以复信成为沉重的负担,年龄渐长后,逐渐无法应付。他为了避免无法兑现承诺,竟然提出把其中的一些文章从课本中撤下来。可见“承诺”二字在叶老心目中的份量。




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正能量


作为一个参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一直坚守政治承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更是体现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品质。



 

  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1945年12月30日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参会的26人中,有中共地下党员6人(王绍鏊、徐伯昕、陈巳生、梅达君、谢仁冰、张纪元),民进第一届理事会三位常务理事,除马叙伦外,王绍鏊、陈巳生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实际上,中国民主促进会是在上海中共地下党的指导下成立的,与中国共产党有着血脉联系。民进的老一代领导人周建人、徐伯昕、许广平,都既是民进会员,又是中共党员,他们都对中国共产党无限忠诚。1969年3月,周恩来在接见浙江省赴京汇报团时明确表示:“周建人是党员,又是民进,他是在中国最黑暗的年代加入共产党的,是党要他去民进的,他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民进成立后,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积极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作斗争,并且于1948年5月,发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宣言》。宣言中写到:“‘五一’廿三条是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史的结晶,是今后中国政治运动舵向的指标,中国的民主人士及民主党派要团结在这口号的周围,形成坚固的爱国统一战线。”从此,中国民主促进会与中国共产党彻底走在了一起,并且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始终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新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而奋斗。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益多元的社会思潮,中国民主促进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治承诺。严隽琪主席指出,民进要清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定位,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增强“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增强“三个自信”,巩固“三个认同”,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正能量。

 



  严隽琪主席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弘扬民进优良传统,在搞好政治交接上不断线。政治交接的核心是继承和弘扬民主党派老一辈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要坚持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提高履职能力为重点,扎实推进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建设。





(本文原载《民主》杂志2014年12期,略有删减)



推荐阅读

听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朱鸿讲丝绸之路上英雄的故事

中秋节想家吗?读读民进老一辈的思乡美文

诗书画印四能者林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