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史故事 | 林汉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扫盲工作
题 记
林汉达先生(1900—1972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翻译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研究和写作,先后编写出版了《上下五千年》《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向传统教育挑战》《高中标准英语读本》等著述,涉及面广,颇有影响。在这些荣誉与成果背后,体现的是他一生为中国的教育发展事业不断思索、寻找出路的执著和坚韧。
今年恰逢林汉达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特别分享这篇旧文,重温先生为群众教育事业奉献心血的风采。
汉达先生从事群众教育工作,说来有历史渊源。20世纪30年代,他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研究院就读的就是民众教育系,获博士学位。1947年6月,他来到东北解放区,任辽北省教育厅厅长,曾在双辽、通辽、法库、新立屯、洮安、阜新等十多个县的农村,做过农民教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当过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后改名工农教育司)司长、中央扫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主要职责是开展全国的工农群众教育,从识字、学文化做起,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扫盲要认汉字。作为语言学家兼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的汉达先生,在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解决扫盲先认哪些字的问题,1952年教育部公布了1500个汉字常用字表,以备编写识字课本用。他利用各种场合热情推动汉字简化,有时以自己姓名的三个字为例,说明简化的好处:“林汉达三个字,繁体字一共34笔,而简化字(包括简化写法)则只需14笔。”他说推广简化字,能解决广大工农群众认字难、写字难的问题,功德无量。他还为制定国语拼音文字作出了贡献。
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52年11月。领导班子很强:主任是德高望重的楚图南先生,副主任是李昌(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林汉达和祁建华。扫盲工作委员会仅存在两年,于1954年11月又合并于教育部。这两年里,扎实地做了不少工作,如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扫盲工作会议;规定了扫盲标准和扫盲毕业考试办法;对扫盲冒进现象进行整顿;在冬学结束后,推动农村办常年民校;出版《扫盲通讯》和识字教材等等。这些工作为日后大规模开展扫盲工作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这些工作,在集体领导中都凝聚着民众教育专家汉达先生的智慧与心血。
值此汉达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可以告慰于先生的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很快将实现全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辈们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所付出的辛劳,做出的业绩,将永远铭记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
(本文原载《民主》杂志2000年2期,有删改)
推荐阅读
会史故事 | “民进三老”与“民进三宝”会史故事 | 寻觅民进先辈的足迹
会史故事 | 雷洁琼与赵朴初:高情厚谊六十年
车红:我的爷爷车向忱
陈漱渝:马叙伦和鲁迅、许广平的情谊
叶兆言:祖父的金兰谱
吴冰:教育原来在清华
商金林:叶圣陶“读”出来的沈从文
责任编辑:九龄
责任校对: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