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史故事| 叶圣陶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纪实
1949年6月到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作为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委员和起草新政协组织条例的小组成员之一,参与起草了政协组织条例和共同纲领,以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经过。
叶圣陶(中)在政协会上。
6月11日,齐燕铭到叶圣陶居住的六国饭店来访,告之从15日开始要召开新政协筹备会,他已经被推荐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叶圣陶认为自己 “于此等事实非所习,参加时亦不过默然听之”(注)。他把恐怕自己不能胜任的想法告诉齐燕铭, 说如果有更适合的人选,最好能免去这个任命。齐燕铭劝他说:开会次数不多,既然已经定下来就不必推辞了。叶圣陶遂之同意了。
叶圣陶在日记中像流水账似的记录了每次参加会议的事宜。
筹备会本身也得筹备。第二天,参加筹备的人按所代表的方面分小组开会,叶圣陶与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田汉、侯外庐、曾昭伦同属“文化界民主人士组”。宣布筹备会自15日开始,先后要开全体筹备委员大会五次,所有决议交秘书处执行,正式大会将在两个月后召开。
15日下午5点半,叶圣陶等筹备委员先到北京饭店,“晚膳后,筹备代表共至中南海。会场在勤政殿,布置颇雅致。此会全名‘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8时许开幕,毛泽东、朱德、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陈嘉庚七人依次讲话,皆不甚长,作用同于序文”。会议简洁明了,令叶圣陶感觉欣喜,“初料今夕之会必将甚久,而简短若此,殊觉欣悦”。
16日下午3点,叶圣陶在中南海参加了第二次全体大会,“李济深任主席。讨论新政协筹备会条例,大体照草案通过。并推出常务委员二十一人”。
18日下午,叶圣陶在中南海参加了新政协筹备第二小组会,“第二小组主起草新政协组织条例”。这次会议主要是交换意见,制订计划,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四五次讨论会,“方克完稿”。
19日下午3点半,叶圣陶在中南海参加了第三次大会,“通过以后正式参加会议之参加单位凡四十有五……又加特别邀请之一单位,以容纳傅作义、张治中、邵力子等人……俟常委会及各小组工作完成后,再行召开大会”。
24日上午9点在北京饭店,叶圣陶与谭平山、周新民等四人讨论新政协组织条例的纲要,“以便提出于小组会议,为讨论之依据”。这次会议讨论了政协的性质,“为统一战线或人民阵线”,论作用“相当于人民代表大会,政府由会议产生”。会上还明确了政协会议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同于英美之议院,亦不同于苏联之苏维埃”,但“究竟如何,尚待细论”。
28日下午2点,叶圣陶参加了在北京饭店召开的筹备第二组全体会议,对24日商定的新政协组织条例提纲逐一进行讨论。他在日记里写道:“一致认为此新政协为暂代人民代表大会之机构,在人民代表大会召集之前,闭会期有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仍旧存在,以便有需要时开第二次大会。”会议最后“推定起草者十一人,余亦在内”。当天晚上7点,在东总部胡同召开了末次全体筹备委员会,通过了政协代表团团长副团长人选,大会议程,主席团人选,全体代表人选等项,“皆极费斟酌”,会议一直开到半夜一点钟才结束。
7月5日晚饭后,叶圣陶随全体筹备委员乘车到怀仁堂开第四次大会。“缘纪念‘七七’,新政协筹备会将发一宣言,表明我国之立场。此稿已由常委会通过,周恩来即据此而为说明,以集各方之意见”。
在这一段日子里,叶圣陶还参与了文代会、教代会的筹备工作。两代会规模空前,为协商出席新政协的代表,同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教代会筹备大会上,叶圣陶被推选为新政协代表。
9月7日下午3点,叶圣陶等政协代表及其他各界人士到北京饭店听周恩来作报告,与会者有四五百人。他在日记中记下了报告的内容:“周之报告分三点:一、关于各单位及人选之说明;二、关于政协组织之说明;三、关于政府组织之说明。人选取其有代表性,实现统一战线之策略。人数将有六百五六十人。政协组织将长期存在,即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之后, 此会仍有协商意见,调和各方之用。政府组织不同于旧民主,无所谓总统制与内阁制,而取民主集中之方式。其言甚扼要。”
8日下午3点在北京饭店,叶圣陶与政协筹备会第二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纲领之草案。此共同纲领实为今后之约法,作用同于宪法。凡七章六十条,逐条诵读而推敲之”。
9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叶圣陶参加小组讨论共同纲领。“凡已来平之政协代表俱以今日讨论此草案,共分二十小组……此方式余以为甚善。六百馀人共聚一堂,必不能为详密之讨论,今于事先分组研究,然后综合各组之意见而为修订,可谓普及于人人,实比旧日开会方式进步多多。此新民主之民主集中大异于旧民主者也”。参加的政协代表“最高年者为萨镇冰 (未到),九十二岁,而学生代表之最年轻者二十二岁,人喜谓此四世同堂也”。
14日下午2点在北京饭店,叶圣陶参加第三次共同纲领的讨论,“所据草案系经过讨论而加以修改者”。共同纲领经过多次讨论,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叶圣陶认为“如此商论,由分而合,合而复分,实足包纳众意,期于尽善。是深可称道者也”。
15日下午在北京饭店,叶圣陶出席了政协筹备会起草政协组织条例的小组会。会上谭平山报告了政协组织条例起草的经过,准备将定稿的政协组织条例提交两天后召开的筹备委员会。
17日下午,在勤政殿召开政协筹备会闭幕大会,会议“通过各小组所拟政协组织法、政府组织法及共同纲领,即可提交将来之正式会议。又通过大会主席团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从9月21日开幕至9月30日结束,叶圣陶作为中华全国教育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的代表出席了政协会议,并被推举为政协常委。会议为期十天,叶圣陶在日记中记下了每次会议的概况。
21日下午6点,叶圣陶等代表坐车到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主席台的上方,悬挂巨幅会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台的后幕中间悬挂政治协商会议会徽,会徽的左右,挂着孙中山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两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主席台布置得庄严大方。“会场经过改造, 有桌可凭,有圈椅可靠,较之前此舒适多矣”。“乐声时作,场外鸣礼炮,全体鼓掌,会遂开幕”。毛泽东致开幕词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刘少奇、宋庆龄、何香凝、张澜、高岗等十二人相继讲话。对讲话的内容,叶圣陶在日记中作了评价,“毛氏之言为充实,次之则刘少奇、宋庆龄二人亦有意义”。他在日记里还记下了会议中间发生的小小的异常,“开会未久,外面起大雷雨,电灯曾熄灭少时”。
22 日下午3点,叶圣陶到怀仁堂参加全体会议,林伯渠报告政协发起和筹备的经过,谭平山、董必武、周恩来分别报告起草政协组织法,政府组织法和共同纲领的经过。23日上午,叶圣陶参加了在北京饭店召开的小组讨论会,会上讨论国旗、国都、纪年的问题。国旗是公开征集的,从众多的应征者中选出三十几幅彩印分发给全体代表,并分组讨论。“余之一组之意见,多数赞同首数幅,即红旗上缀一黄星,又加一条黄条纹者。黄条纹象征黄河,示我国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为我国之特征。究竟采用何式,尚待综合各组意见,反复详究而后定。至于国都,一致赞同定于北平,改北平之名为北京。纪年则一致赞同用公元”。
23日、24日、25日,每天下午在怀仁堂开全体会议,叶圣陶均悉数参加。26日政协休会。
27日下午3点,在怀仁堂召开政协全体会议,会上有二十五人发言直到下午六点。然后又继续讨论通过了政协组织法、人民政府组织法两草案 “鼓掌历数分钟”。叶圣陶在日记中记下了当天讨论通过的各项重大决议:“讨论国都,决定北京。纪年,决用公元。国旗,决用五星红旗。五星一大四小,均在四分之一之部分内,四星集向大星,确比前次小组讨论者为好看。国歌,决以《义勇军进行曲》 暂代。至于国名,两个文件内皆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不赞同用‘中华民国’为简称。以‘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绝非同物也。”在会上,毛泽东对五星红旗图案做了精辟的说明:“中国的革命胜利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为基础,团结了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今后还要共同努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我看这个图案反映了中国革命实际,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团结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方向。我看就提在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人民的大团结。国旗是不是就选这个图案?”大家热烈鼓掌表示赞同。对于这次会议做出的如此重大的决议,决定了一个新的中国,以新的面貌,新的形象诞生,赋予了新的名称,叶圣陶感慨万分,“此确是一件大事件,值得永远纪念”。
28日,叶圣陶参加了在华文学校召开的政协小组会,讨论主席团提出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名单及中央政府委员会名单。
29日下午3点, 政协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然后又讨论了几项提案,“通过数案中最重要者为通告联合国,国民党之代表已不能代表我国,联合国一切决议,在新中国代表未参加之前,我国不负任何责任”。
30日下午,全体政协代表到怀仁堂开大会。首先选出全国政协委员,一百八十人的名单一次举手通过。然后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政府正副主席和政府委员。大会还通过了“建立百馀年来为国牺牲之英雄之纪念碑,即以政协全体会议名义于今日奠基”的决议,地点选在天安门前广场正中。随即,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全体政协代表从怀仁堂来到天安门广场,另外还有3000名各界群众参加,大家整好队伍举行纪念碑奠基典礼。周恩来代表大会主席团致辞, 接着全体代表脱帽静默致哀。哀毕,毛泽东宣读纪念碑碑文:“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 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而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及其他政协代表一一铲土为纪念碑的基石培土,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整个仪式简单明快,“为时约十馀分钟”。
代表们回到会场时开票已经结束。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六人当选为国家副主席,另有五十六人当选为政府委员。全体代表“一时鼓掌高呼,情至热烈”。最后朱总司令致闭幕词,乐队奏国歌,“政协会议至此乃圆满完毕”。当天晚上,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盛大宴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胜利闭幕。
1949年10月1日下午,叶圣陶作为政协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凭栏而望,群众之盛,红旗之密,颇有壮观”。3点整,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后是“海陆空俱备”的大阅兵和群众队伍的大游行。晚上,游行队伍“所携纸灯皆点燃,或则持火炬,殊为大观。五彩高射花炮齐发,亦为可观”。叶圣陶感慨曰:“如此场面,如此意义之盛事,诚为生平罕觏。”
(本文原载《民主》杂志2009年9期)
会史故事| 修养·职业·喝茶——叶圣陶先生长寿的原因会史故事| 纪元宛在化为桥
会史故事| 皓天舒白日 灵景耀神州会史故事| 叶永烈:郁树敏谈傅雷一家
会史故事| “寻找”民进一届理事会候补理事朱绍文
会史故事| 民进全国代表大会次数与中央委员会届数为什么差两届
策划:闻涓
责任编辑:九龄
责任校对:烟波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