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育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终于达成共识!
这是一读EDU推送的第295篇文章
全文1716字,预计阅读3分钟
11月25日-27日,第四届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正持续进行中,不知你有没有来到大会现场,欣赏各种新奇的教育创新呢?
没去现场的话,也不用太遗憾,因为,一读EDU已作为第三方媒体,受邀参与此次会议现场报道。今天推送的就是第一篇,欢迎大家跟着一读EDU持续关注本次大会!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讲话现场(来源:芥末堆)
“我这里给大家报备一个好消息。”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抬起头,向参加第四届未来学校大会的众多嘉宾如此说道。
他说,过去,我们主要是以社会科学范式研究教育,但经过多年争取,教育部已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达成共识,“从明年开始在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门开辟支持教育研究的渠道。”
据其透露,此举意在推动以自然科学范式和手段,特别是让传统教育科学与信息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相交叉,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从而推动有关教育的科学发展。
目前,尚不清楚相关研究项目的更多细节,但雷朝滋透露,届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在官网上发布研究指南。
他呼吁,教科院、教育发展中心等研究机构,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中小学和大学都要联合起来,积极参与到新研究中。
“我们很希望更多人参与,如果研究队伍壮大到一定程度,我们就要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门成立一个研究教育的部门。”雷朝滋称,初步考虑是,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认知科学部,专门研究人的学习。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显示,基金委目前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生命、地球、工程与材料、信息、管理、医学等8个科学部,尚未有专门与教育科学有关的学部建制。
如果自然科学基金委果真在2018年对外征集相关研究项目申请,那么,具有相关研究基础和计划的学者,就可及时申请,一些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及相关院系也需及时关注有关动态。
而在申请时,笔者预计,也并非就是教育学科的学者更有把握拿到有关项目,相反,一些在脑科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倒是可以换种思路,尝试和本校教育学科的教职工合作,申请基金委的相关项目。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也可鼓励这方面的跨学科研究合作。
其实,这种源于课题申报的研究导向,是建立在我国教育学科发展实际基础上的。
一些高校已捕捉到这种学术发展趋势,建立了相关科研机构,或在教育学科布局上,有针对性地引入信息科学、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
例如,2005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就创建了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该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里面,既有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又有已连续两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贺永教授。不过,在2016年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该实验室被列为整改类实验室。科技部要求限期整改,在2年整改期间,停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
东南大学也有类似机构,2002年,学校建立了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并于2005年在该中心基础上,又筹建了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已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成为学校新的学科增长点。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也于今年4月27日在东南大学成立。东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广军表示,神经教育学代表现代教育发展方向,将在一定意义上改变国家教育政策的探讨方向,改变现存教学模式和教师培养模式,改变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从而对中国教育乃至人类进步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宣布教育心理学系成立(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微信公众号)
而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方面,华东师范大学于11月8日举行了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成立仪式。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指出,认知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插上了新的翅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工具。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学校决定成立教育心理学系,旨在更好探讨人的发展规律,研究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机制,开展教育创新。
在国际上,近80%的教育心理学系均隶属于教育学院,而华东师大在教育学部成立教育心理学系,在国内高校尚属首家。
这些举措与兰州大学、中山大学撤销教育学院及山东大学撤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举措形成了鲜明对比,未来,我国高校究竟该如何审视、决策教育学科的未来发展,仍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议题,一读EDU也将持续跟进有关动态。
Reference:
陈晓宇. 关于我国教育学科发展若干问题的认识[J]. 高等教育研究, 2017(2).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73190
https://mp.weixin.qq.com/s/t7-kJywt9M5X6_9vLr7VGw
本期作者
北京研究分站 许路阳 宋晓雯
一读EDU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