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校国际化战略怎么定?来看看这两所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国际化建设专题】②

方略研究院 一读EDU
2024-09-26

引言:

国际化既是高校迈向世界卓越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国际社会复杂形势导致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摇摆期。如何积极应对时代挑战,在大变局中谋划教育对外开放新策略?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与大学的历史使命,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担当。

鉴于此,一读特别围绕高校国际化建设专题,组织研究力量,进行文献分析与案例调研,并发布一系列文章,期望为新时期高校国际化建设提供思考路径,为打造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格局,为世界高等教育共建共享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高校国际化建设专题】共分为七大部分

一、对高校国际化指标体系建设做综述,并针对国内高校应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指标体系提出建议;

二、以两所世界一流大学为例,分析其国际化战略的共同点和和特色;

三、分析高校工作中跨文化交际冲突的主要来源,并提出应对之道;

四、通过两所世界一流大学全球胜任力教育的实践,探讨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公民;

五、通过对学术产出数据的分析,解读我国高校科研国际合作的现状与趋势;

六、剖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作中的难点与关键,并就如何提升学生满意度提出意见与建议;

七、剖析新时期高校国际合作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解决思路。

本期推送的内容为专题的第二篇文章——《高校国际化战略怎么定?来看看这两所世界一流大学》,主要对两所世界一流大学——清华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全球战略进行剖析,并对这两所大学全球战略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两校的国际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了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同频共振关系,院校受国家政策驱动迅速推进国际化进程,实现了自身办学实力与全球声誉的重要提升,也得以通过自身职能的发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本期目录:

1. 清华大学全球战略简析

2. 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战略简析

3. 清华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战略的异同点分析

4. 小结




国际化战略是大学开展国际化建设的重要顶层规划与发展愿景,彰显了大学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国际化战略为引领,大学在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策略部署得以有序逐步推进。

放眼世界,众多知名高校都将制定国际化战略作为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使过去松散的国际接触转变为系统的、有组织的,顶层指引下的国际化办学实践。近些年来我国一批知名院校紧跟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趋势,以开拓的视野吸取国际有益经验,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奋斗目标,积极探索自身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并逐步形成了明晰的顶层战略纲领。

01

清华大学全球战略简析

作为国内顶尖高校,清华大学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在我国一直具有显著的标杆作用。

多年来学校践行开放式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已探索出一套多渠道、多层次并行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为自身国际化战略的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的贺信中,明确要求清华大学要“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2016年7月清华大学首次制定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2017年又提出“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时隔四年后,清华大学在2021年发布了三个面向2030年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其中《清华大学2030全球战略》位列其中,可以说,清华逐步明晰地将国际化嵌入学校的发展理念中,以全球视野引领学校的发展路向,实现了国际化水平的极大提升。

因此,笔者首先以清华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为例,详细分析国内顶尖高校是如何制定和部署国际化战略的。

图1 清华大学首个全球战略


图2 清华大学2030全球战略

从这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从首个全球战略的出台到《2030全球战略》这一中长期国际化发展规划的制定,不变的是清华“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传承创新、卓越发展”的国际化发展大原则及育人观上对全球胜任力的关注和强调。

在发展定位上,首个全球战略提出了“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追求,而后者确立了“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大学,服务于国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一更宏伟的目标,体现了清华对国家、对世界的责任感及对国际话语权的追求。

在战略方向上,一前一后两份顶层规划都将学生群体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与密集的全球合作视作落实学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确立了更高的标准提升国际合作交流的层次,期望以学校的开放能力、融合能力和国际化办学韧性的提升,构建清华大学的未来塑造力, 使学校在全球高等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1]。定位与目标的提升,既是对时代趋势与现实背景的回应,也是学校对多年来国际化办学探索积累的经验的继承与发扬。

从具体的实践来看,清华通过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全球布局的推进与广泛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的结成,极大提升了该校的国际化水平。

1、从单向外流到流入流出并重的学生双向循环

清华大学注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在本土学生的国际流动方面,学校的合作对象包括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瑞士苏黎世大学等众多世界知名学府。以各类公派研究生项目、交换生项目、短期海外研修项目为依托,学生得以从清华走向世界,接受国际一流教育资源的熏陶,培养跨文化交流与国际理解的能力。

在学位教育项目上,清华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联合培养双授联授学位项目多达52项,其中最早启动的是始于2001年的清华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双硕士学位项目,最近启动的是2021年清华与美国苏富比艺术学院合作举办艺术管理硕士双学位教育项目。

在国际学生流入方面,清华通过课程资源的国际化建设,营造国际化的培养环境,为国际学生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自1996年起,学校先后开设了30项英文研究生学位项目,这些项目遍布学校多个院系,面向全球招生,聚焦不同领域的重要问题。如2015年启动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全球领导力”硕士学位项目,每年面向全球招生200人,旨在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具备优秀综合素质和卓越领导能力并理解中国的未来领袖。据清华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学校有本科层次国际学生1056人,硕士层次国际学生1723人(含非学历专业学位18人),博士层次国际学生456人[2],从以单向输出为主到畅通的双向流动循环,生源要素的国际化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契合“全球学生”这一战略方向的要求。

2、引进与培养并举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梅贻琦先生有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全球卓越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保证,这些年清华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在强化本土师资的国际化素养及引进国外优秀师资等方面做了重要努力。

从国际化师资的引进来看,其实早在2001年,清华就实施了“讲席教授制度”,并与国内外一些企业共同设立了“讲席教授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学者和专家来校执教,帮助学校提高育人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学术梯队建设。

此后清华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加大海外师资“请进来”的力度,增加海外知名专家和诺奖获得者的聘请人数,以讲座、课程等形式将学术前沿信息、国际视野、多元文化带到清华校园。

除了聘请长短期来校海外专家,清化也重视引进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优秀师资实施“百名人才引进计划”,为国际优秀专家学者建立实验室并供优渥的待遇,吸纳了一批优秀人才,促进了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

另一方面,学校也非常注重“造血式”的本土师资国际化培养,通过“教学骨干派出计划”、“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提升计划”等项目的开展,支持一批表现优秀、富有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前往世界知名学府进修或参与为期半年以上的合作研究,以优化师资的学源背景,提升师资的国际化素养。

除此以外,清华吸纳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理念,不断完善人事制度,激发学校的管理活力与效能。2013年学校提出建立教师队伍分系列管理制度,2015年设立了长聘评审委员会作为教研岗位长聘职务的终审机构,2019年全面实施讲席教授、冠名(副)教授制度,逐步建立了科学的人才激励与流动机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清华聘请了首位外籍副处长入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2020年又聘请了一位外籍教授担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来人居研究院院长,逐渐开启了行政管理体制国际化发展的新突破,体现了“全球师资”与“卓越管理”的战略追求。

3、海外布局的崭新开拓

2015年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在美国华盛顿州贝尔维尤市联合设立了全球创新学院,这是清华在海外设立的首个实体校区。这所学院强调交叉创新,聚焦于互联设备、智能城市、移动医疗、清洁能源等战略性创新领域开展双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及合作科学研究。

从学院的办学模式来看,它实行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涵盖信息技术(Technology)、创新创业(Entrepreneurship)以及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三大领域,分别从清华和华盛顿大学多个院系选拔优秀师资任教,同时聘请来自知名国际企业与技术创新型初创企业的优秀员工担任导师,关照实践环节,以培养具备多学科交叉型知识结构的优秀国际人才。

2017年清华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签署协议,双方合作共建中意设计创新基地,聚焦于设计产业,开展创新管理博士项目、文化创意产业领袖系列研修项目、智慧城市联合培养硕士项目等高端教育项目。这是清华在欧洲设立的首个教育科研基地,拓展了清华学生海外实习实践的空间范围,也将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出国门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清华大学先后在印尼和智利设立了海外中心,前者辐射东南亚地区,主要开展非学历教育及人文交流活动,促进清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企业与各类机构的合作往来,后者作为清华在拉丁美洲的联络和交流基地,服务于清华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学术研究合作与人文交流。一系列海外布局的崭新开拓,进一步落实了清华的全球战略,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4、拓展多边对话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

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教育资源的国际整合趋势,清华大学相继加入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等多个高等教育国际组织,建构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网络,为其教学、科研、师生交流等层面的国际往来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同时,清华积极承办国际学术会议、论坛等活动,集群智共商全球关切的议题,共谋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2021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大学校长全球论坛”活动,来自全球330多所大学,77家国际组织及学术机构的校长及专家们齐聚线下与云端,共商世界高等教育的未来变革的前景、挑战与责任使命,并发布了《清华共识》,呼吁彼此加强合作,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推动高等教育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蓬勃发展[3]。同一时期,清华还举办了“大学·开放”论坛与“大学·可持续发展”论坛,通过全球双语网络直播,向世界讲述大学国际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清华故事,进一步彰显学校的开放理念。

在高水平的科研交流合作方面,清华与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海外知名跨国企业发展了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以促进学科建设,提升该校在学术科研上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据学校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清华已与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帝国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16所大学与科研机构签署了战略科研合作协议,并启动联合种子基金项目170余项,也与丰田、苹果、西门子、博世等世界知名企业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加强了产学研多领域的国际合作。据泰晤士2021年度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结果显示,清华大学位居全球第十、亚洲第一,可见近些年来该校实现了全球影响力与国际声誉的快速提升。

5、更国际化的清华的创设

在清华的全球战略中,“全球胜任力”是被反复提及的核心关键词,该校将“全球胜任力”定义为“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4]。这样的关键能力被学校视为学生迎接未来世界机会与挑战的答案,2018年清华成立了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该机构以服务全校中外本研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发展为使命,力图将全球胜任力融入育人培养的全过程。

从该机构的属性来看,它隶属于学生处,日常运转由国际教育办公室与学生处共同负责,所开展的项目分为本土国际化培养与海外学习与研究两大板块,两者的开展过程包括上述介绍涉及的国际化的课程、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人文交流活动,还强调了国际化的实习实践,鼓励中外学生进入跨国公司、驻华国际组织实习,组织他们参与深度了解中国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增进对国际事务、全球治理的了解,增进对不同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最终指向认知、人际与个人层面所关涉全球胜任力的六大核心素养。

 除此以外,国际化建设中的人文温度亦有凸显,这些年该校以学生群体为主导先后成立了国际学生学者中心、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清华大学学生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等学生组织,营造中外学生和谐共处的校园氛围。这些组织的职能包括为国际学生和国际学者在清华的生活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服务,协助学校完成外事接待工作,还包括组织丰富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文化节、国际学生学者新年晚会、国际学者新年招待会、清华国际音乐节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园中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除了文娱活动,自2020年起清华每年在云端举办“全球暑期学校”短期课程学习项目,齐聚不同国家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邀请海内外知名教授共同授课,通过主旨演讲、研讨会、学术讲座、工作坊、小组讨论等多种活动形式共同探讨全球发展的重要议题,成为该校在疫情期间重要的国际化创新举措。

0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读EDU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