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排名机构之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发布2024-2025 U.S. News & World Report 全球最佳院校排名。此次最新的排名中,共有来自全球104个国家的2,250所高校上榜,区别与不同国家的高校存量不同,位居排名数量前五位的分别为中国(含港澳台)(445所)、美国(283所)、日本(112所)、印度(109所)、英国(96所)。相较往年的U.S. News 全球最佳院校排名,国内高校的入榜数量显著增加,逐步体现中国大学对于学术质量的重视,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学术表现的提升。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位列全球前三。美国老牌名校仍然霸榜TOP 10,共有7所高校入列前十;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代表英国杰出的学术水平,分别位列TOP 4、TOP 6、TOP 7。美英两地的高等教育水平仍然引领全球。中国内地高校共有9所高校上榜百强。清华大学跻身全球前20,位列全球第16。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位列全球第31和全球第51。全球前100的中国内地高校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全球第54)、中国科学院大学(全球第6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球第82)、复旦大学(全球第85)、南京大学(全球第98)、华中科技大学(全球第100)。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四大权威大学榜单中,清北华五已在其中三大榜单进入全球前100。
从哲学角度来看,大学排名是一种相对性的大学评价,它的评价对象是大学的价值,而不是大学本身。
换句话说,大学排名是对不同大学满足高等教育需要程度的比较。
所以,制作一份大学排名的第一步应该是明确评价目的,然后还要确定目标用户群体,接下来才是选择评价视角、评价领域,确定评价标准等环节。
与大学历史相比,大学排名的历史并不算长,但发展速度惊人,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本文将在介绍四大世界大学排名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合理发展大学排名,以及我们如何科学看待大学排名等问题。
目前世界上拥有较成熟指标体系的大学排行榜共74个,其中美国25个,英国7个,中国5个,澳大利亚、俄罗斯和智利各有3个,欧盟、日本、德国等23个国家各有1至2个。
在这些大学排行榜中,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和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四个世界大学排名因为国际认可度高、影响范围广而被合称为“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
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信息
美国社会学家洛根•威尔逊提出,美国的大学排名始于1911年美国大学协会对344所大学的排名。
大学排名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从偏重科研到教学科研并重;指标也从单一逐渐走向多元;评价方法更趋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的对象也从研究生教育扩展至本科生教育。
目前所认为的世界上第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排名是产生于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and World Report)发布的“美国最好的大学”(America’s BestColleges)排名。
US News排名包括三部分:美国大学本科排名、美国大学研究生排名和世界大学排名,它的指标体系包含声誉影响、科研产量和科研影响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
US News排行榜参考指标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的前身是《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HES),从1992年开始发布针对英国国内大学的排行榜。200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开始成为独立的刊物,并更名为《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与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联合,推出了“THE-QS世界大学排名”。到2010年,THE与QS分开,开始与汤姆森公司(Thomson)合作独立发布THE世界大学排名,2015年9月之后,THE又结束了与汤姆森公司(Thomson)的合作,开始采用爱思唯尔(Elsevier)/斯高帕斯(Scopus)论文库中有关学术期刊发表的数据。THE排名注重考察高校的基本功能,例如:教学、科研、知识转化和国际化程度等。目前THE所用的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体系(教学、研究、引用、国际展望、产业收入)和13个二级指标体系。
2024年THE世界大学排名体系采用的全新排名体系——WUR3.0(图片:THE)
QS排名是历史第二悠久的全球大学排名,也是参与机构最多、世界影响范围最广的排名之一。从2014年开始,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再次分开,继续与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合作,开始独立发布QS世界大学排名。它的指标体系包括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师生数量比、教师论文引用率、国际教师比例、留学生比例、国际研究网络、就业能力以及可持续性等九个指标。
上海交通大学在2003年发布了世界上首个全球性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500强。从2009年开始,ARWU排行榜由上海软科提供咨询的独立机构进行制作,一直采用汤姆森公司(Thomson)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它成立的初衷是寻找中国顶级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为中国名牌大学在世界大学体系中进行定位,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ARWU排名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教育质量、教师质量、科研成果和师均表现)以及6个二级指标。
ARWU世界大学排行榜参考指标
中国大学排行榜已有近30年历史,如何更科学化发展?
中国的大学排行榜已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有“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网大论坛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中国青年报》推出的《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研究报告》和“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等在内的一些具有成熟体系的大学排行榜。但是,这些大学排行榜中,仍有部分缺乏可靠的数据来源,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是否科学还有待商榷。为了帮助我国的大学排名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我们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议:我国的高校有公办、民办,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重点、非重点,本科、专科,理工、人文、农、林、医等之分。有部分学者担心,用大学排名将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高校放在一起使用统一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得出的结果未必科学。世界一流大学(榜单前200)排名的结果也多以绝对名次的形式出现,少有以区间名次或分类名次的形式出现,这样可能会导致综合发展水平相近的高校的排名结果出现偏差。而先根据大学的职能定位对大学进行分类,然后再由排名者对大学进行排名的方式,不仅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还能够起到引导大学个性化发展的作用。例如,德国的CHE排名就不发布机构层面的排名,而是由排名使用者在排名者呈现的指标中自行选择指标,从而形成个人化的机构排名。因为在排名者看来,不同大学的学科各有优劣,无法依此准确评判一所大学的好坏。CHE大学排名不对大学给予明确的名次,而只对大学进行分层。具体的排名制作过程如下:首先,CHE设计了一个包括九个组成部分的指标体系,包括:大学所在城市、学生、产出、国际化、教学、资源、研究、劳动力及就业能力等等;其次,每个组成部分都包含一些二级指标(例如:学生的特点、教学与课程、就业的问题等);最后,按照以上指标体系将大学归到高组(top group)、低组(bottom group)和中间组(middle group)三个类别中,位于不同组别的大学之间有明显差异,处于同一组内的大学差距不大。例如,欧洲“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就将“对话”的方法融入大学排名的过程中来,在大学排名的实施过程中,每个步骤都由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借助网络等手段开展广泛的交流,逐步过渡到各利益相关者群体代表面对面深度交流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减少分歧,促进共识达成的效果。在多方对话的过程中,排名者还应始终遵循包容性、公正和诚实、平等与尊重、可行性和公开性等七项基本原则,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也应该遵守平等性、义务性、理性、可理解性和真实性五项原则。
“不该以排名论大学”,排名结果需理性看待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晓宇教授认为,中国大学要想真正达到建设更高水平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实现内涵发展,需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其中,在激励动机上,要重点关注外部评价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关联。
因此,一份好的大学排名应该起到这样的引导作用:鼓励大学更加关注自身的核心价值以及对社会和全人类的贡献和影响,而不是仅仅关注排名本身,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排名的作用和价值。
对排名的使用者来说,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每一份大学排名的结果。排行榜实质上是把许多大学的全部工作归结为单一的、可比的、量化的指标体系。但机构收集上来的大学数据并不能完全说明学校的情况,因为这里除了论文的引用数量、教师数量等客观数据外,还有一些主观数据。机构、大学以及学者在评价过程中会存在天然的“认知倾向”,而这种不自觉的偏向性,隐匿在庞杂的数据中,让人难以察觉。潘懋元先生在2003年就对排名是否能够反映教育质量提出质疑:“既然排名就必须要量化,既然量化就必须找到定量化的指标,把一些很难量化的东西勉强找出指标来,能真正反映事物的实质么?”因此,在使用大学排名之前,应该仔细分析排名的“具体结构”,弄清楚排名的一级、二级指标有哪些,各指标所占的权重是多少,还有排名结果采取何种方式呈现等问题。可信度高的大学排名理应建立在完善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数据来源的基础之上。一个大学排行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的影响因素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考察,例如: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的公开程度,权重分配、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科学性。还有历年排行榜制作过程的一致性,历年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渠道、计算方法、数据有效时间、评价对象、发布渠道和发布时间等因素都需要仔细考量。无论是制定大学排名,还是阅读排名结果都非易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需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大学排名,决不能草率地将任何一份大学排名结果拿来评价一所高校的整体水平。任何一种大学排名都处在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它无法全方位地衡量出一所高校为国家培育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我们不该以排名论大学。一方面,我们真切地希望国内的大学评价体系能够朝着日益优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始终保持冷静客观地态度,在仔细省思排名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之上,再对其作出合理评价。【1】梁卿.大学排名过程的反思与优化[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谢亚兰.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及影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3】陶瑜.世界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比较与位序变动性研究——以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大学.2018.其他消息综合自U.S. News官网、THE官网、QS官网、ARWU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