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敬楷模||杨匏安——信仰的力量铸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广州市中心的越华路上,闹市隐藏的深巷里,有一座具有浓郁岭南建筑特色的百年老祠堂——杨家祠,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百年前,华南的红色星火从这里照亮。
01
华南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杨匏安
杨家祠是香山县(现珠海市)南屏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祠,是参加科举考试的杨氏子弟在广州读书的邸舍。北山杨氏太祖是杨泗儒,故杨家祠又称“泗儒书室”。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杨匏安旧居修复总顾问曹劲
1919年,杨匏安就是在杨家祠的东厢阁楼里,在一盏闪烁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写出了一系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南国脱颖而出,杨匏安也成为华南地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为何百年祠堂里,会走出华南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杨匏安呢?
杨匏安
杨匏安,字麟焘,1896年11月出身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一个破落的茶商家庭。他自幼好学,常习古典诗词,他在《诗选自序》中说:少年时“谬以诗文词见称朋旧”。可见少年时代的杨匏安已初显才华。
1911年,杨匏安考入两广高等学堂预科(即今广雅中学),这所学堂是华南最有名望的学府。杨匏安入学时,该校礼堂中仍悬挂着一副张之洞撰写的楹联:“虽富贵不易其心 虽贫贱不移其行 ;以通经学古为高 以救时行道为贤”。杨匏安深受熏陶。当时,著名国学家吴道镕、爱国诗人黄节相继任校长。杨匏安在良师的引导下,不仅打下了深厚的文史学基础,而且广泛接触了各种社会思潮。
这时,恰逢国内的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杨匏安受聘《广东中华新报》当记者,借助这一平台,杨匏安将其在日本所了解的心理学、政治学、哲学、美学等西方学说系统介绍给读者,成为广东新文化运动的弄潮儿。
02
“南杨北李”
中共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杨匏安撰写的《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在《广东中华新报》连续登载了19天,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原理、阶级斗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这篇文章与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著名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篇)几乎同时问世。杨匏安与李大钊南北遥相呼应,共同宣传马克思主义。杨匏安被誉为华南地区系统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张棣副教授
杨匏安在杨家祠写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为广东党组织的诞生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1921年,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春,杨匏安为广东青年团的机关报刊——《青年周刊》撰写创刊《宣言》,公开宣告:“我们最服膺马克思主义”。杨匏安开启了为他信奉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崭新历程!杨家祠,也成为了中共早期党组织开展活动非常重要的据点。
杨匏安在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下,养成一身浩然正气。国共合作时期,杨匏安在国民党中央担任过中央组织部秘书和代部长及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九大常委”之一。身居要职,很多亲戚朋友上门求差。他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绝不徇私滥任。
03
一丝不苟,为官清廉
他那时一个月的薪金有300大洋,足以买田、买地,但他把大部分钱都交给党作活动经费,只留下极少的一部分作为家用。因此,我们家里也就不可避免地清贫、困难了,家人都必须去做工贴补家用。
——杨岗
杨匏安孙子杨岗
周恩来对杨匏安予以高度评价,他说:“杨匏安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是模范”。1927年中共“五大”首次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时,杨匏安当选为六名委员之一,并任职监委副主席。
1927年底,国内正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杨匏安坚守“公忠不可忘!”1929年他全家迁居上海,继续为党工作。他利用空余时间,编译成20余万字的《西洋史要》,这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写成的一部西洋史著作。
1929年,杨匏安以“王纯一”为笔名,耗时3个月,编译成20万字的《西洋史要》
此时,杨匏安身患肺病,7个孩子中有2个因无钱治病而夭折,一家人生活异常艰苦,这台静静安放在珠海杨匏安纪念馆一角的缝纫机,就是当时杨家唯一的谋生工具。
杨匏安纪念馆中的缝纫机
04
“死可以,变节不行”
他被捕后,设法给家人传出铅笔手写的纸条。叮嘱“玄儿不可顽皮”,“缝纫机虽穷不可卖去”。千万不能接受国民党要人送的钱物,如不能生活下去就立即南返。在遗书中只字不提让家人去找党组织,因为他不想给组织增添负担。
1931年7月,因叛徒告密,杨匏安被捕,他多次拒绝了国民党元老们高官厚禄的利诱和蒋介石的亲自劝降,杨匏安说:“我从参加革命起,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
杨匏安儿子复写的杨匏安遗书
1931年8月4日,年仅35岁的杨匏安在上海英勇就义。临刑前夕,他写下一首千古不朽的诗篇《示狱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表现出其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崇高气节。
老城古巷,两百多岁的杨家祠,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藏着一幕幕历史往事,一段段感人记忆。
05
杨匏安:将信仰的诗文融入生命
我们脚下的这些青石板路,是修缮杨家祠的时候,为了解决排水问题,铺设各种管线时挖掘发现的。我们把这些青石板依然复原在路面上,非常沧桑,这是历史的见证!大家走在青石路上,也是踏着杨匏安的足迹,踏着中共早期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林伯渠、陈延年等革命者的足迹,走进杨家祠,感受他们的革命精神!
踏着这条青石板路,我们仿佛看到在这里秘密筹备的中共三大会议的紧张忙碌,听到了《国际歌》的汉译作者瞿秋白,在这里向人们传唱的《国际歌》。墙壁上杨匏安撰写诗文,仿佛让我们读到了杨匏安无限忠诚、气节崇高的一生。
华灯初上,这坚定而柔和的光影,使两百岁的杨家祠焕发着新的生机!这座百年祠堂里不熄的“华南明灯”,承载着“我们最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宣言,拨亮人们心中的“信仰”,其历史的光彩跨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与未来。
● 【党史学习教育】凌靖波书记出席我校海南旧址立石揭幕仪式并与五指山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教学建设科||关于组织开展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 校校交流||豫章师范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到管理学院开展调研交流
● 学风建设||计算机科学学院开展“建设优良班风、建设和谐宿舍”主题活动月启动仪式
● 学党史 正学风|| 严以治学 格物致知 春风化雨转载:广东政当时
排版:谭培荣 程 洵
编辑:喻太红 邱向宇
审核: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