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3) || 绿色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治进路
本期分享: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 曾晓昀老师 | 《环境资源法》绿色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治进路
曾晓昀,法学博士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专业负责人,日本国立岡山大学外国人客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环境资源法、农业法,主讲《环境资源法》《国际经济法》《民族法学》。
《环境资源法》课程的第三章为“环境污染防治法”,本案例选其中的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法”(见图1)。大气污染防治法是环境污染防治法的基础板块,依法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是绿色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图1 案例所在章节示意图
了解大气标准,掌握大气污染监管制度,熟练运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要素,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培养献身环境法治建设的远大理想。
(一)大气标准
立足绿色中国,对比国外污染实例,探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需要考虑公众健康、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需要考虑大气环境质量、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因素。(见图2)结合广师大白云校区的大气现状(见图3),把母校情怀与爱国精神、绿色担当结合起来。
图2 大气标准考虑因素
图3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白云校区空气清新图
(二)工业污染防治
关于工业污染防治制度,聚焦提高大气防治工艺、严格控制重点污染物排放、限期治理污染等相关法律问题。着眼于绿色中国的长远发展,分别比较污染在先(排放绒尘)、污染在后(铝产品生产加工)的两个典型案例(见图4),思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进一步提升生态素养、辩证思维、法治理念。
图4 大气污染案比较分析图
(三)交通工具污染防治
加强交通工具尾气排放检验,完善交通工具排污监管机制。提倡公共交通,制定更为严格的公共交通工具污染防治措施。无论如何,属于设计、生产缺陷或者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交通工具,应当召回;未召回的,依法责令其召回。从大众排放门案例出发(见图5),回顾我国神州飞船发展历程,进行爱国情怀、绿色理念的教育。
图5 大众汽车污染案分析图
综上所述,本节课从大气标准、工业污染防治、交通工具污染防治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讲解,设计相应的思政育人案例(见表1)。
表1 思政育人案例设计表(一)知识传授
加强概念界定、立法认知,熟悉大气标准、工业污染防治、交通工具污染防治等要点,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知识。
(二)能力培养
透视大气污染系列案例,提高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达成法治职业认同感。
(三)价值塑造
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出发,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爱国情怀、法治使命。
(一)成效
上课氛围好,课程思政径路贯彻到位,达成思政育人目标。
(二)反思(见图6)
应当进一步加强预习、复习,使绿色中国理念贯穿学习全过程。
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全方位融入绿色中国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
持续跟进课程思政,进行毕业论文指导(如17法学指导3位学生,均为环境资源法领域,见图7),形成对环境资源法的终身兴趣。
图6 学生作业反馈图
图7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现场合影图
● 教学建设科 || 关于做好我校2022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考试专业能力考核方案及命题工作的通知
● 教学建设科 || 关于做好我校2022年新增本科专业学位授予权申报工作的通知
● 评估科 || 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简报图文来源:曾晓昀
活动组织:赵建云 胡玲
编辑:谢雪莹 彭婷婷
初审:孔 贺 邱向宇
终审: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