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2-05-09



2020年第3期


目 录


专题·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

编者按

 / 5 

学术史研究及其方法论辨正

陈众议 / 6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的理论及方法论价值

聂珍钊 / 12

也谈“经典作家的学术史研究”

陈建华 / 21

学术史中不断生成的巴尔扎克研究

——以《人间喜剧》为例

罗国祥 / 26


理论前沿

数字时代的“世界文学”研究:从概念模型到计算批评

赵薇 / 35


重读·韦伯逝世百年纪念

马克斯·韦伯的中国观:基于研究立场、文本来源的考察

何蓉 / 49


作家研究

肯尼亚新生代作家宾亚凡加·瓦奈纳的当代非洲书写

杨建玫 / 60

诗与画

——论安塞尔姆·基弗对巴赫曼与策兰诗歌作品的视觉重构

张晓静 / 69

论克洛德·西蒙小说的“肉身化”书写

张荆芳 / 76

《狼皮》的反故土意象描写艺术

张沫 / 85


新作评论

在文学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析维诺库罗夫小说《黑龙之子》

孔俐颖 / 95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中的文化创伤叙事

朱荣华 / 102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来稿须知 

/ 112




内容提要

学术史研究及其方法论辨正

陈众议


内容提要  学术史研究是文学研究的常规武器。然而,在林林总总、熙熙攘攘的当代学术思潮中,这种常规武器被有意无意地淹没、忽略和遗弃。随之失踪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于是,唯文本论和形式主义、碎片化和虚无主义大行其道。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自世纪之交开始萌生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动议,并邀请数十位所内外专家加盟,先后对数十位(部)外国经典作家作品进行历时性梳理和共时性阐释。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经典作家作品 《塞万提斯》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的理论及方法论价值

聂珍钊


内容提要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取得了跨世纪发展,其标志就是由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持的“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这项学术史研究工程对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影响巨大,有许多重要的经验需要总结和借鉴,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这项研究工程能够坚持正本清源的学术思想。它站在世纪的高度和民族立场上重新审视外国文学,通过一个个经典作家的学术史研究,以作家为个案对外国文学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展开研究之研究,守正创新,从中吸取有益经验,作为我们今天的借鉴。

关键词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 正本清源 守正创新 “三套丛书”


也谈“经典作家的学术史研究”

陈建华


内容提要  学术史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典作家研究方法。没有学术史基础,就谈不上学术的承继与发展。学术史研究不仅可以汲取前人智慧,避免重复劳动,而且往往能够实现在前人成果基础之上的新的开拓,从而超越其本身,并启发和加深人们对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关键词  经典作家 学术史 学人研究 列夫·托尔斯泰


学术史中不断生成的巴尔扎克研究

——以《人间喜剧》为例

罗国祥


内容提要  巴尔扎克研究成果丰硕,影响也十分广泛;尤其是在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苏联的重视,使巴尔扎克研究成为显学。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和纷纷扰扰的理论与后理论也未曾使巴尔扎克黯然失色。文学发生学、文化人类学、社会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巴尔扎克研究层出不穷。正因为如此,我国批评界一度忽视的被现代派小说家抛弃的“巴尔扎克式”文学主题和美学技巧,仍值得我们关注、介绍和研究。而学术史方法正是为了客观地展示个中奥妙,弥补有关阙如。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巴尔扎克 长河小说 新人间喜剧


数字时代的“世界文学”研究:从概念模型到计算批评

赵 薇


内容提要  本文以意大利学者弗朗科·莫莱蒂及其领衔的文学实验室的早期探索为中心,尝试用“世界文学”问题来检视“莫莱蒂道路”的得失,揭示其所提倡的“远读”研究之实质和局限,追踪它随后汇入数字人文大潮的轨迹。以这一时期莫莱蒂的文学建模路径为线索,可以发现一种带有文化分析学面向的计算文学研究,将如何取代《世界文学猜想》中对“概念模型”的理论设想,而必然地导向了更具反思性和实践性的计算批评。

关键词  世界文学 远读 实证化 数字人文 计算批评


马克斯·韦伯的中国观:基于研究立场、文本来源的考察

何 蓉


内容提要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中国研究是其世界诸文明体系的比较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韦伯作品的思想体系、方法立场等入手,确立其中国研究的理论地位,并在梳理其所引资料的基础之上,尝试树立其中国观的一个初步轮廓,韦伯对中国的政治治理、文明形态和社会组织原则等方面的特征的认识。

关键词  韦伯 《儒教与道教》 《中国的宗教》 汉学研究 中国研究


肯尼亚新生代作家宾亚凡加·瓦奈纳的当代非洲书写 

杨建玫 


内容提要  宾亚凡加·瓦奈纳是肯尼亚第一位凯恩非洲文学奖得主。作为肯尼亚英语文学新生代作家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文学成就斐然,还致力于推进肯尼亚文学乃至非洲文学在国际文坛的影响。瓦奈纳专注于当代非洲书写,通过揭露白人笔下扭曲的非洲形象瓦解了殖民话语,争得了话语权。同时,他担负起了为肯尼亚和非洲进行民族书写的重任,在向世人展现新世纪非洲新面貌的同时,也未回避当代非洲的民族和政治矛盾。瓦奈纳向世界展现了当代非洲的真实面貌,以此重塑了当代非洲的形象。 

关键词  肯尼亚 新生代作家 宾亚凡加·瓦奈纳 当代非洲


诗与画

——论安塞尔姆·基弗对巴赫曼与策兰诗歌作品的视觉重构

张晓静

内容提要  当代德国著名造型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学底蕴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开创了一种诗性的绘画语言,从德语文学的丰富资源中汲取养分,将文本语言转译为视觉符号,扩展了艺术与文学的边界。本文将着重探讨基弗在创作中对两位德语战后诗人保罗·策兰与英格伯格·巴赫曼的引用。作者认为,两位诗人的作品在基弗的艺术创作中是密不可分的,诗人之间的互文关系成为画家在视觉艺术上的重构对象,策兰-巴赫曼-基弗这一稳固的三角关系,构成了文学与绘画艺术亲密关系中典型的互文之互文。

关键词  文学文本 图像符号 互文 安塞尔姆·基弗


论克洛德·西蒙小说的“肉身化”书写

张荆芳


内容提要  法国新小说家克洛德·西蒙作品的明显特征之一是过度的“身体描写”。这一是指小说的内容充斥着大量的身体意象,二是指身体描写其实已然僭越情节成为一种“前景式描写”,并呈现出了身体性的自反式特征。本文借助对梅洛-庞蒂后期“肉身”概念的可逆性理解,试图藉由这种“肉身化”书写产生一种观看西蒙小说世界的全新方式,并认为其小说世界中同时也暗含了重建残骸世界的希望。

关键词  克洛德·西蒙 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 肉身 书写


《狼皮》的反故土意象描写艺术

张 沫


内容提要  奥地利当代作家汉斯·雷伯特的长篇小说《狼皮》堪称战后反故土文学的奠基之作,引领了奥地利反故土文学潮流数十年之久,至今在历史反思的层面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家藉由去诗意化的田园意象拷问乡土历史,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深层文化根源,勾勒出一幅颠覆奥地利故土文学传统的负面乡村画面。本文以奥地利故土文学的嬗变为切入点,结合反故土文学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这部小说的意象化构思和描写技巧以及历史追责和现实批判的归旨,进而揭示反故土小说的文学范式及其历史反思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  《狼皮》 故土 反故土 意象 历史反思


在文学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析维诺库罗夫小说《黑龙之子》

孔俐颖


内容提要  《黑龙之子》是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维诺库罗夫于2017年推出的一部力作,问世以来引起俄罗斯学者的广泛关注。小说以颇具魔幻现实主义的文笔,讲述了发生在黑龙江沿岸一个叫“贝瓦洛耶”的俄罗斯村庄里俄罗斯人、中国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故事,语言朴素明了,篇幅不长却蕴含作家在文学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本文试从语言层、风格层、文化层等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解读。

关键词  阿·维诺库罗夫 《黑龙之子》 “共同体”视野 中国形象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中的文化创伤叙事

朱荣华


内容提要  当代美国黑人作家杰丝米妮·瓦德通过扉页引言,以副文本的形式为小说《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中的创伤叙事创设了言说的历史文化情境,使小说内容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为小说中的个体性叙述转化为种族身份的表征进行了铺垫。为了表征美国黑人遭受种族压迫和歧视的文化创伤,小说采用了集体型叙述的方式,历述美国黑人受到的屈辱和伤痛。不仅如此,小说还设置了创伤倾听者。倾听者成为种族文化创伤的传递者,勇敢地承担起铭记历史的重负,以同情和善意去探索生活的希望。

关键词  杰丝米妮·瓦德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 文化创伤 叙事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原名《外国文学动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外国文学研究所和译林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学术双月刊,迄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本刊以密切关注和追踪研究外国文学创作现状、理论发展趋势为宗旨,要求来稿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学术性。本刊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新作评论、动态研究、年度文学研究、理论前沿、重读、访谈等,另设有专题栏目。本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已被CNKI等数据库收录。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投稿邮箱

wgwxdt@aliyun.com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关注我们






社科期刊网


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