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编辑部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2-05-09



点击封面,进入微店订阅

2021年第5期  目 录

专题 · “战后思想”与右翼话语反思

日本知识分子与战争责任问题:在“战后思想”与“现代思想”之间

林少阳 / 5

推移的边界:德国新右翼话语背景下的莫妮卡·马龙事件

徐 畅 / 19

“庸常化”“神化”与“妖魔化”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文学表述

彭 倩 / 31

专题 · “9·11”:两种文学记忆和叙事

生命权力与生命政治:“9·11”后的美国回忆录文学

曾艳钰 / 41

溯源与反思

——阿拉伯小说中的“9·11”叙事

黄婷婷 / 50

新作评论

《坠物之声》:打开哥伦比亚宏大历史叙事的缺口

谷佳维 / 59

创伤、记忆与罪责

——评席拉赫小说《科里尼案件》

张 培 / 70

爱的追寻

——论拉什迪的新作《吉诃德》

贾宏涛 / 78

蒂姆·温顿小说中“有毒的男性气质”与治疗

王福禄 / 87

动态研究

走近俄语作家纳博科夫-西林

——《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长篇小说〈天赋〉注解》评介

文导微 / 96

东西方的碰撞:论《蛮夷的上帝》中的认知错位与文明冲突

余 冰 / 105

试论日本“不良”文学

马 冰 / 113

国内苏格兰文学研究述评(1959—2019)

张娉婷 / 119

作家研究

文化创伤与寄生虫

——评一起重要的澳大利亚文学事件

孔一蕾 / 127

理论前沿

体验形式论:哈斯的抒情诗学方案

殷晓芳 / 134

建构生物叙事学研究范式

——评戴维·赫尔曼的《超人类叙事学:故事讲述与动物生命》

宋 杰 / 143

重 读

波德莱尔:“忧郁”作为一种诗学

树 才 / 152

2021年第5期  摘 要
日本知识分子与战争责任问题:在“战后思想”与“现代思想”之间

林少阳

内容提要  欧美(尤其法国)现当代思想自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至2010 年代中期,在日本风行大约近四十年,其时间跨度之大,影响之巨,不可小觑。这一被俗称为“后现代思潮”的新理论,其本土化的、有着一定批判意识的部分,近年则被称为“现代思想”开始在日本学术制度中固定下来,并在日本学术和知识分子思想史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战后日本知识分子共同的关心,是新日本的再出发,而这一目标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则与战争责任的追究及历史真相的捍卫息息相关。“现代思想”在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问题上与日本“战后思想”之间有着怎样的连续和断裂,这一连续和断裂又是发生在怎样的社会、政治和思想史的脉络中,是本文的主旨。

关键词  日本知识分子  战争责任  战后思想  现代思想



推移的边界:德国新右翼话语背景下的莫妮卡·马龙事件

徐 畅

内容提要  2020 年10 月,德国菲舍尔出版社终止了与作家莫妮卡·马龙近四十年的合作,消息公布后在德国媒体上引发了巨大的舆论争议。很多评论认为,马龙是由于与主流政治观点不一致而受到了出版社的言论压制,是“取消文化”的牺牲品。本文认为,莫妮卡·马龙事件是一个极好的窗口,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包括新右翼话语在内的德国当代舆论话语纷争,同时也促使人们反思文学在这种纷争中的角色和处境。

关键词  莫妮卡·马龙  德国新右翼话语  “取消文化”


“庸常化”“神化”与“妖魔化”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文学表述


彭 倩

内容提要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与莫拉维亚等作家所记录的意大利国民性格密切相关。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文学表述大致反映出“庸常化”“神化”及“妖魔化”这三种路径。集体记忆存在对缺少法西斯之恶讨论的遗憾,体现出意大利的自我宽恕心态。此外,墨索里尼神话至今仍广为流传,法西斯“善政”亦反复在文学中提及。而在从受害者视角出发的“反法西斯范式”新时代叙事遭遇危机之际,新一代作家力求不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偏见,或可实现更合理的反法西斯主义当代重构。

关键词  意大利法西斯  自我宽恕  墨索里尼神话  反法西斯范式  《M:世纪之子》


生命权力与生命政治:“9·11”后的美国回忆录文学

曾艳钰

内容提要  新世纪以来,回忆录文学成为美国文学最重要的文类之一,与美国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前提、互为建构和互为阐释的互文关系。美国回忆录文学的繁盛与当代公共领域的主旨和功能的扩大及话语形式的变化密切相关,也与“后9·11”时代美国社会文化的变化息息相关。本文结合回忆录的繁荣与公共领域演变之间的关系,分析“后9·11”回忆录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作为“自我技术”的“后9·11”回忆录文学的重要类别及主要特征。

关键词  回忆录  “后9·11”  生命权力  生命政治


溯源与反思

——阿拉伯小说中的“9·11”叙事

黄婷婷

内容提要  “9·11”事件之后,阿拉伯作家们创作了许多相关主题的小说。在直接取材于这一事件的小说《天堂之风》《第二十号恐怖分子》和《星期二男人的传说》中,作家们通过淡化暴力叙事、采用恐怖分子视角的策略,挖掘了引发“9·11”事件的历史根源,考察了普通青年蜕变为恐怖分子的现实动因,并在作品中呼唤理性反思,倡导与时俱进的宗教观,为我们深入了解恐怖主义的复杂成因和全面认识当代阿拉伯社会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9·11” 《天堂之风》《第二十号恐怖分子》《星期二男人的传说》


《坠物之声》:打开哥伦比亚宏大历史叙事的缺口

谷佳维

内容提要  哥伦比亚作家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的小说《坠物之声》通过展示历史断裂处他异性的存在,对该国的毒品恐怖主义场景和城市暴力史进行了重构。与此同时,作品在深入宏大历史裂隙的发现之旅中,揭示出当代哥伦比亚人在暴力与恐惧之下深陷集体无意识与结构性失忆的困境,并探索个体在与历史的对话中领悟自身命运与国家历史的连结,进而重建身份认同的可能。小说带有新历史主义的色彩,反映了巴斯克斯将文学视为构建历史的能动力量的创作理念,其对历史的讲述包含了未来的维度,寄托了作者对哥伦比亚和平前景的深切期望。

关键词  《坠物之声》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  哥伦比亚  历史重构


创伤、记忆与罪责

——评席拉赫小说《科里尼案件》


张 培

内容提要  《科里尼案件》是德国作家费迪南德·冯·席拉赫2011 年发表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一起恶性杀人事件,事件的起因涉及二战历史和二战后对战犯的惩罚问题。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创伤与记忆重塑过去,拎出罪责。席拉赫揭露纳粹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聚焦战后德国司法界的一桩丑闻所引发的后果。对于席拉赫而言,从法律的视角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创伤、记忆和罪责,是回望过去、直视现在、面对未来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科里尼案件》  席拉赫  创伤  记忆  历史  罪责


爱的追寻

——论拉什迪的新作《吉诃德》


贾宏涛

内容提要  萨尔曼·拉什迪的新作《吉诃德》揭示了在一个异化的世界里,众生如何以爱联结彼此,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文学如何成为唤醒爱的有效方式。本文从该小说中爱的追寻入手,从异化危机、爱的追寻以及文学之用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说明拉什迪对面临生存危机的现代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吉诃德》 爱  异化  文学


蒂姆·温顿小说中“有毒的男性气质”与治疗

王福禄

内容提要  在蒂姆·温顿的小说中,“有毒的男性气质”表现为家暴、谋杀、性别歧视、厌女等多种形式,具备这类气质的男性不仅给他人带来痛苦,也给自己招致危险甚至死亡,并且给心智不成熟的儿童和少年塑造了错误的性别范式。对此,温顿借助阅读、亲近自然和语言交流等方式为治疗这种性别气质提供了参考。本文借鉴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从“有毒的男性气质”的表现、危害和治疗三个方面,对温顿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中可见温顿批判父权制、倡导两性平等的亲女权主义立场。

关键词  蒂姆·温顿  男性人物形象  有毒的男性气质  治疗


走近俄语作家纳博科夫-西林

——《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长篇小说〈天赋〉注解》评介


文导微

内容提要  《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长篇小说〈天赋〉注解》是俄罗斯文学史家、纳博科夫研究者多利宁酝酿数十年之作,它逐句注释了纳博科夫最后一部俄语长篇小说《天赋》。多利宁重视文本的历史语境与历史真实,竭力还原小说各类历史语境,将历史语境作为阐释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对小说进行了细致考证。这部研究著作发现了小说中含有大量与实际精确相符的记述;揭示了小说不同层面的普希金印记,让人看到普希金是如何渗透纳博科夫的文本;解析了小说的俄语文字游戏,让人认识纳博科夫的“形式”并了知其深意。全书的细密注解对完善《天赋》中译本也深有裨益。

关键词  多利宁  纳博科夫  历史  普希金  文字游戏 


东西方的碰撞:论《蛮夷的上帝》中的认知错位与文明冲突


余 冰

内容提要  德国作家施益坚的小说《蛮夷的上帝》以19 世纪的中国为历史背景,通过多线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位德国年轻传教士意外加入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东方历险故事,同时借助史料着重刻画了晚清历史舞台上的真实人物——重臣曾国藩与英军统帅额尔金。小说展现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与清末社会变革,同时折射现实,引发正处于历史大变局中的人们去思考面对文明冲突时应何去何从。

关键词  施益坚  《蛮夷的上帝》  太平天国  文明冲突


试论日本“不良”文学


马 冰

内容提要  战后日本社会兴起的“不良”文化在近二十年来的衰弱之势不言而喻,而“不良”风格的人物角色、形象要素以及“不良”主题逐渐渗透到日本文学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中。以作者个人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性“不良”文学作品和其他“不良”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充斥着内心情感的自我暴露和自白,因此明显地带有私小说性质。作为一种亚文化的“不良”文学在与主流文学相抗衡时,因始终带有“下位”标签而其文学性几乎从未得到正视,但是固化的“不良”视觉要素使“不良”文学逆“不良”文化式微趋势而得以存续。当今网络文化盛行和图像时代趋势下,“不良”文学的时代意义值得重新思考。

关键词  “不良”文学  “不良”文化  私小说  亚文化


国内苏格兰文学研究述评(1959—2019) 


张娉婷

内容提要  近年来,国内苏格兰文学研究成果日渐增多,这并非突然现象;自我国建国以来,苏格兰文学就长期处于国内研究者的视野中,相关研究广度和深度随着社会语境的变迁和苏格兰文学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拓展。总体说来,国内苏格兰文学研究体现了以下特征:个案分析和整体研究并进,司各特等经典作家持续受到关注,斯帕克等当代作家成为热点,苏格兰文学的独特性日渐彰显。不过,同时也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系统研究不足、部分文本类型和时期研究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  苏格兰文学  国内苏格兰文学研究  1959 年至2019 年


文化创伤与寄生虫

——评一起重要的澳大利亚文学事件


孔一蕾

内容提要  库里骗局是新世纪发生在澳大利亚的一起重要文学事件。诺玛·库里凭借其出色的言说策略、对“后9·11”时代西方社会政治形势和读者心理的准确把握,在《禁忌之爱》中成功建构了文化创伤,获得了广泛好评。但是,由于她违反了言语行为可接受性的三大认可条件,其建构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坍塌。库里骗局就像一只寄生虫,大大削弱了它的宿主——见证文学的影响力,同时严重挤压了澳大利亚文学公共领域,使之日益萎缩:公众由文化批判者转为文化消费者,文学活动的自主性也大大削弱。

关键词  库里骗局  文化创伤  寄生虫  言语行为  见证文学  文学公共领域


体验形式论:哈斯的抒情诗学方案


殷晓芳

内容提要  罗伯特·哈斯的体验形式,旨在纠正语言怀疑论以超验冲动为特征的表象形式和新批评主义以理念统一为标志的层级形式。体验形式论强调形式源自感知体验,且应呈现一个有张力和深度的感知过程,形成一个感知与被感知的整体性动态关系及一种以多元力量平衡为标志的秩序完成感。体验形式具有唯物性、复杂性和增进性。作为抒情实践的展现,体验形式既因及物性和参与性将诗的向内抒情与社会情境有机融合,又以专注性和重复性使诗的当下完成融入历史的进程。

关键词  罗伯特·哈斯  体验形式  抒情实践  社会性  历史性


建构生物叙事学研究范式

——评戴维·赫尔曼的《超人类叙事学:故事讲述与动物生命》


宋 杰

内容提要  在《超人类叙事学》中,赫尔曼深入探讨了叙事文本中人类如何重新认识自己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动物如何建构主体身份等问题,力图建构生物叙事学研究范式。这种研究具有鲜明的跨学科、跨媒介特色,内蕴人类与动物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想。该书继承了赫尔曼的后经典叙事学思想,贯彻了其认知叙事学思想中最核心的“世界建构”理念,不同以往的关注点体现了他在叙事学研究上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  戴维·赫尔曼  《超人类叙事学》  生物叙事学  后经典叙事学  “世界建构”


波德莱尔:“忧郁”作为一种诗学


树 才

内容提要  2021 年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诞辰200 周年。波德莱尔被公认为“现代诗”的开山鼻祖,他的诗学理念和诗歌成果,把诗歌从浪漫主义推向了现代主义,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诗人。“忧郁”被他升华为一种诗学,“恶”被他转化为语言的“花朵”,散发出“美”的芳香。本文追述了波德莱尔的文学生涯,重读他那部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探讨诗歌的翻译问题,并结合中国现代诗的现状,提出了“现代诗还有戏吗”这一诘问。

关键词  现代诗  德莱尔  忧郁  困境  诗歌翻译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原名《外国文学动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外国文学研究所和译林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学术双月刊,迄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本刊以密切关注和追踪研究外国文学创作现状、理论发展趋势为宗旨,要求来稿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学术性。本刊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新作评论、动态研究、年度文学研究、理论前沿、重读、访谈等,另设有专题栏目。本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已被CNKI等数据库收录。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投稿邮箱

wgwxdt@aliyun.com


—— 扫码关注我们 ——
—— 扫码关注我们 ——社科期刊网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