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2年第2期目录及提要

编辑部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2-05-10
     点击封面 · 订阅包邮

2022年第2期  目录

专题·诺贝尔文学奖

后殖民文学中的记忆、语言、异质性与地方性

——古尔纳的创作与批评思想解析

张 峰 / 5

“这片土地在人类成就史上无足轻重”

——论古尔纳新作《来世》中的历史书写

余静远 / 18

跨越深海之隙

——新现实主义视阈下古尔纳小说的难民主题探究

周博佳 / 30

新作评论

科幻背后的美国现实批判

——以欧茨的新著《漂流在时间里的人》为例

韦清琦 / 39

历史书写的现实意义

——以《积恨成仇》为例

宗笑飞 / 47

“现实主义的后现代主义”

——评安东·乌特金的历史小说《环舞》

侯 丹 / 57

历史是怎么制成的:沃达拉兹金《岛的辩护》中的历史叙事结构

颜 宽 / 66

“橱窗小说”:斯捷潘诺娃小说《记忆记忆》的叙事艺术探索

胡 焕 / 75

专题·西方当代左翼文艺思想

复数的独异性

——论南希的存在论及其艺术理念

李三达 /84

戏剧事件与戏剧真理:阿兰·巴迪欧的戏剧理论

艾士薇 / 96

动态研究

谁害怕传记?

——当代西方“反传记”批评辨析

梁庆标 / 107

论当代苏格兰盖尔语诗歌的民族性

何 宁 / 121

马华文学的历史流变与“关键词”的阐释边界

蒋成浩 / 131

作家研究

朱利安·巴恩斯小说中的“毛发”书写

肖辰罡 / 139

论澳大利亚和解小说的叙事伦理

——以《抱歉》为例

詹春娟 / 149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来稿须知 

/ 160 



2022年第2期  内容提要

后殖民文学中的记忆、语言、异质性与地方性

——古尔纳的创作与批评思想解析

张 峰

内容提要  202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不仅是一位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关于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思想散见于其文学评论、随笔、访谈录、演讲等类型的文本中,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书写记忆与重塑历史是流散作家难以抗拒的使命;第二,后殖民写作中的语言选择是个人经历与现实需要协商的结果;第三,对非洲文化民族主义的批判;第四,对“后殖民”与“世界文学”的反思与超越。本文结合具体文本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古尔纳的思想观念置于后殖民文学研究的语境中,探讨其独特价值和贡献。

关键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后殖民  记忆  异质性  地方性

“这片土地在人类成就史上无足轻重”

——论古尔纳新作《来世》中的历史书写

余静远

内容提要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2020 年的新作《来世》以一战前后德英等西方殖民国家在东非的争夺为历史背景,讲述了战争对个体和集体生活的影响。本文结合新历史主义观点,从历史的过程、历史的叙述、历史的认识三个层面对《来世》中的历史书写进行解读。在历史的过程层面,古尔纳注重其特殊和复杂性,用空间化的历史去映照个体的身份困境和选择的矛盾;在历史的叙述层面,古尔纳结合“大”“小”历史并进的叙述方式,用战争的残酷去反衬群体生存的力量;在历史的认识层面,与欧洲中心主义话语的进步史观不同,《来世》体现了一种循环的历史观。

关键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来世》  新历史主义  历史书写

跨越深海之隙

——新现实主义视阈下古尔纳小说的难民主题探究

周博佳

内容提要  难民和流亡是 2021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作品的重要主题。于古尔纳而言,流亡既是一种生命经验,也是其文学作品的书写对象。古尔纳在作品中以新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深入历史、身份和心理的深隙审视难民的生存困境,在民族解放和进步的叙事话语之外营造了兼具历史和存在意义的“空间 - 时间性”,进而在文学文本中生成了历史和心理的“新现实”。古尔纳笔下的难民书写不仅为当下欧洲难民问题提供了历史的反思,也与当代欧洲难民文学和电影进行了对话,在展现作家文化立场的同时凸显了文学直面和记录现实的责任。

关键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难民  非洲  新现实主义

科幻背后的美国现实批判

——以欧茨的新著《漂流在时间里的人》为例

韦清琦

内容提要  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新作《漂流在时间里人》以一个时空穿越的科幻故事为框架,发展了奥威尔、阿特伍德以降的反乌托邦书写,不但预见未来的危机,更着力借助时空传输的科幻媒介来深入探究历史。故事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向读者清晰展示出:所有当代甚或未来的果,都可以在历史里找到必然的因;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晚期的那种黑暗,完全可以在早期找到其必然的压迫逻辑。欧茨对科幻小说的成功尝试彰显出,时空穿越情节的严肃意义或许正在于以史为鉴、批判当下、拯救未来。 

关键词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漂流在时间里的人》  时空穿越  现实批判

历史书写的现实意义

——以《积恨成仇》为例

宗笑飞

内容提要  巴以问题生发的历史思考始终是阿拉伯文学世界的重要主题,叙利亚著名作家穆罕默德·布尔汉的新作《积恨成仇》便是其中一部代表性作品,它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并且有意采用了交替叙事方法。小说通过串联历史、校勘手稿,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可资深思的启示。本文通过剖析小说中所体现历史意识、书写方法和现实关怀,揭示作者的历史观及其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想主义情怀。  

关键词 《积恨成仇》  穆罕默德·布尔汗  历史书写  巴以冲突

“现实主义的后现代主义”

——评安东·乌特金的历史小说《环舞》

侯 丹

内容提要  《环舞》是一部虚构的历史小说,作品在问世之后在俄罗斯获得了多个文学奖项。作者乌特金以非凡的想象力和精确的细节描写构建出一个真实的历史空间,带领读者回到了遥远的过去,重新发现了那个充满冒险精神和传奇爱情的 19 世纪。小说的独创性在于作者将 19 世纪的文学材料纳入到一个全新的哲学轨道上,对经典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进行了后现代主义的重塑。 

关键词 《环舞》  安东·乌特金  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历史是怎么制成的:沃达拉兹金《岛的辩护》中的历史叙事结构

颜 宽

内容提要  本文借用海登·怀特的元史学理念剖析《岛的辩护》中的历史观。小说中交替出现的两种体裁,即岛屿的编年史与个人历史解读,形成了公共 / 私人话语对照的文本结构。它们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传统历史观的片面性,其本质是受视角限制、受动机影响的叙事加工。但作者并未因此偏向后现代语境下的历史相对主义,而是将道德确立为人类共有的历史阐释标准,构建了以道德为发展动力的历史观。本文认为,小说具备新现代主义的创作特征。与此同时,小说也富有深刻的东正教精神内涵。 

关键词  沃达拉兹金  《岛的辩护》  元史学  新现代主义  东正教 

“橱窗小说”:斯捷潘诺娃小说《记忆记忆》的叙事艺术探索

胡 焕

内容提要  如何处理好叙事策略与记忆真实之间的关系,是记忆小说创作无法逾越的问题。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小说《记忆记忆》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在当代俄罗斯文坛独树一帜,被视为是对材料进行非叙事性再现的一种尝试。作家拒绝构建传统叙事策略,自创独特的“橱窗小说”(роман-витрина)叙事模式。为实现尽可能客观的真实陈列,作家通过“橱窗”对记忆“展品”进行了双轨时空、四线并行的多重展示,同时为避免将读者拖入家族记忆创伤的感性漩涡,采用了反沉浸、反共鸣的方式将读者隔离于橱窗之外,营造了文学欣赏的“间离效果”,在展示自己家族记忆、放过创伤之旅的同时,唤起读者的审美思辨,赋予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记忆记忆》   “橱窗小说”   间离效果 

复数的独异性

——论南希的存在论及其艺术理念

李三达

内容提要  让·吕克 - 南希的艺术哲学和政治哲学均建立在其存在论的基础之上,而他的存在论既脱胎于海德格尔的“共在”“在 - 世界 - 之中 - 存在”等思想,又吸收了梅洛 - 庞蒂解释海德格尔时所产生的“朝向 - 世界 - 存在”的思想以及对身体作为主体性一部分的思考。南希具有原创性地将触觉作为考察的重点,进而生成了“复数的独异性”这一具有强阐释性的概念。这一概念与他关于总体艺术和诸种艺术之关系的论述具有同源结构,后者本质上源于南希讨论世界和感觉之关系时对超验性的拒绝和对内在性的坚持。

关键词  让 - 吕克·南希  世界  感觉  复数的独异性  身体  触觉

戏剧事件与戏剧真理:阿兰·巴迪欧的戏剧理论

艾士薇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巴迪欧归纳的戏剧双重认识系统,即分析元素(戏剧的物质构成,包括地点、文本、导演、演员、装饰、服装和公众)与辩证法(政治与伦理层面的戏剧认识系统,包括国家、表演伦理和观众)探讨何为真、伪戏剧,以及生产戏剧事件的契机;同时也详细阐释了巴迪欧所认为的内在于戏剧且具有独特性的戏剧真理应当具有的四个维度,即事件维度(理念的潜在效果)、体验维度(永恒与瞬间的构成技术)、准政治维度(理念的集体召唤)和放大维度(与历史现场的相遇)。

关键词  阿兰·巴迪欧  戏剧事件  分析元素  戏剧辩证法  戏剧真理

谁害怕传记? 

 ——当代西方“反传记”批评辨析

梁庆标

内容提要  传记是“非虚构写作”的主要形态,西方传记似乎也正处于“黄金时代”,但长久以来的各类反传记批评依然不容忽视。在各方质疑中,最具威胁的是来自外部的攻击:传主及其亲朋抵制、毁灭传记;批评家嘲弄、消解传记;小说家颠覆传记。为进行辩护性回应,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传记具有的民主功能和进化力量,从科学、法律、伦理、学术等角度促进其良性发展。概而言之,在这场复杂而持久的“反对与维护传记”的角力中,传记召唤出各种能量,从而在吸收历史合力中不断拓展。

关键词  反传记  审美  伦理  民主  进化

论当代苏格兰盖尔语诗歌的民族性

何 宁

内容提要  当代苏格兰盖尔语诗歌自 20 世纪 70 年代进入英国文学主流的视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当代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索利·麦克林、安格斯·麦克尼凯尔和克里斯托弗·怀特等诗人的创作承继苏格兰盖尔语诗歌的古老传统,以具有民族色彩的独特视角来书写当代苏格兰的各种社会问题,并在艺术风格和形式上对苏格兰盖尔语诗歌加以拓展,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推动了苏格兰盖尔语文化进入当代英国社会文化生活。当代苏格兰盖尔语诗歌发展中呈现的民族性,让人们得以反思当代苏格兰主流民族文化的形塑,进一步丰富了当代苏格兰民族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  苏格兰  盖尔语  当代诗歌  民族性

马华文学的历史流变与“关键词”的阐释边界

蒋成浩

内容提要  马华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大多数华文文学研究者而言,马华文学依然是比较陌生的领域,它处于“边缘之边缘”的状态。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以往的研究范式多受限于“离散书写”“身份认同”等理论话语形态,此种话语范式往往对“鲜活”的马华文学现场造成一定程度的遮蔽。因此,有必要廓清马华文学的历史流变,并对此研究领域业已形成惯习的“关键词”进行再辨析。 

关键词  马华文学  研究范式  阐释边界  关键词 

朱利安·巴恩斯小说中的“毛发”书写

肖辰罡

内容提要  朱利安·巴恩斯小说中存在着诸多关于毛发的书写,它既是小说人物追寻真相的重要物证,也是人类身份的复杂多元性的外在标识。毛发的可写性更在元叙事层面表征着巴恩斯的文学观:作为肉体死亡后的遗存物,毛发如同作者留下的文本,成为我们对小说进行“转喻式阅读”并寻找寓意的关键线索,其自身的天然性与修饰性则暗示着文学中真实与虚构的辩证关系。毛发这一意象所包含的诸多异质性的共存,体现了巴恩斯对文类边界的思考。 

关键词  朱利安·巴恩斯  毛发  真相  元叙事

论澳大利亚和解小说的叙事伦理 

 ——以《抱歉》为例

詹春娟

内容提要  澳大利亚和解运动的兴起,带动了和解小说书写和批评。其中,白人和解小说因为特殊种族背景和创作手法而受到格外关注 , 这类小说聚焦土著“他者”和种族矛盾,积极介入民族政治叙述,但是在写作立场和批判力度上往往并不鲜明。本文认为这种模糊书写是应对当下复杂种族问题的一种伦理策略,因为如何书写历史、如何叙述殖民暴行与叙述者的伦理意识、伦理身份及伦理选择有重要关系。本文以盖尔·琼斯的《抱歉》为例,重点探讨小说中故事层面的伦理意识和伦理困境,叙事层面的伦理构建,以及叙事背后的伦理选择及和解思想,并指出只有澳大利亚现代社会真正摆脱伦理困境约束,直面白人祖先犯下的过错,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 

关键词  盖尔·琼斯  《抱歉》  和解小说  伦理困境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2年栏目介绍及稿约说明


往期回顾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2年第1期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 点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