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指着空房间说“有人”?不是迷信,父母最好能知道
网上看到的一个事情,说是小朋友指着空荡荡的房间叫“小哥哥”。就算平时不信鬼神之说的,听到这样的描述,也可能会觉得心里发慌。
其实,孩子有假想出来的人或朋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诡异或可怕,这甚至可能是对孩子有好处的。假想朋友到底怎么回事?如何看待?如何应对?什么情况要引起重视?今天这篇就简单来分享。01
什么是「假想朋友」
顾名思义,假想朋友是孩子想象出来的、虚拟/虚构的朋友。一般来讲,是不需要担心的。
孩子的假想朋友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可能是孩子根据某个熟悉的人虚构出来,也可能是故事书里的人物,甚至可能是一只毛绒玩具。假想朋友也有可能是孩子完全凭空编造出来的一个朋友。大部分情况下,假想朋友是一个人,但也有可能是动物。
假想朋友,有的是持续存在的,有的是来来回回、断断续续存在的。另外,假想朋友也可能只是在某个特定地方存在,比如某个过家家的小屋子或小角落。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02
多大会出现假想朋友?
持续多久?
最早的,可能在2.5岁左右出现假想朋友,而且孩子可能会有不止一个假想朋友。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也就慢慢停止与假想朋友玩耍。假想朋友大多只存在几个月的时间,当然,也有久一些的。
03
为什么孩子会有假想朋友?
对孩子来讲,假想朋友可能是:
愿意倾听、总是支持自己的
愿意陪着一起玩
能做一些孩子自己做不了的事
对孩子来讲非常特殊,而且只属于孩子的
不会对孩子做评价、或批判孩子
作为假想朋友,孩子可以决定这个假想朋友做什么,说什么,与谁一起玩,所有这些特质,对孩子来讲都非常有吸引力。
假想朋友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虚构世界里探索。孩子与假想朋友说话或玩的过程,其实也可能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包括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等。
事实上,相比其他孩子,有假想朋友的孩子,可能想象力更丰富,有更好的社交能力,不容易害羞;在现实中,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也可能更有同理心。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04
被孩子的假想朋友困扰
怎么办?
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假想朋友而受困扰,比如遇到以下情况:
01
要求为假想朋友做事
因为有假想朋友,孩子可能会让家长为假想朋友开门,准备小点心,铺床叠被等。这时候,与其家长“代劳”去做这些事情,不如鼓励让孩子自己来完成,比如自己为假想朋友开门、铺床叠被、准备晚餐等。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觉得我们接受孩子有假想的这个朋友,同时也让孩子参与比较的“家务活”“照顾人”。
02
事事征求假想朋友意见
有的小朋友,不论做什么,都要向自己的假想朋友征求意见。比如,家长问孩子,孩子会说“我先问问XX(假想朋友)”。有时候,孩子甚至会让家长直接问自己的假想朋友,而不要跟自己说。
如果这种情况非常令人困扰,则可以试试直接跟孩子说,妈妈更想听听你的想法,而不是XX(假想朋友)的。
03
做错事就推脱给假想朋友
有时候,孩子可能会做一些不符合规则的事情,或者说一些不应该说的;然后发现自己闯祸了,就推脱说这是假想朋友做的。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告知孩子,假想朋友不可能做这些。然后仍然要求孩子,按照家庭规则,对于做得不合适的事情,需要承担后果。比如自己弄乱的弄脏的,自己收拾好。
05
什么情况下要引起警惕?
假想朋友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不需要担心的,但是有一部分孩子的假想朋友现象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原因。
比如孩子经历创伤事件,或者孩子的假想朋友是充满恶意或令人讨厌的,这时候家长要引起重视,及早寻求专业帮助,及早排查及早放心,必要时也可以及早干预。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育儿过程的一些现象,可能会令我们感到担忧、甚至害怕。但如果我们平时能多积累一些知识,也许就不至于乱了阵脚。今天关于假想朋友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有帮助,也请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家长阅读。
我是珊珊,关注我,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END-
如果觉得有用
分享给更多人阅读
孩子或家人的个体化健康问题,包括儿科、皮肤科、妇产科、临床营养、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等,欢迎关注公众号:祐苗,自“咨询”菜单,向祐苗的靠谱医生咨询。在祐苗上线的医生至少有5年国内三甲医院或者海外同等级医院工作经验、有循证理念和服务意识。
往期回顾
设置星标,不再错过我的推送:
1.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澳洲妇幼Dr韩”
2. 点击右上角“...”
3. 点击“设为星标”
长按关注,阅读喂养|睡眠|养育|孕产科普
让更多父母看到
让更多孩子受益
分享 点赞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