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掘三尺,探寻沈阳百年“地下网络”

点击关注→ 沈阳指南 2021-05-14



鳞次栉比美伦美奂的城市地下,
都藏着看不见的“网络”。
回溯一百年前,
近代都市之风西来,也曾让人茫然。
新式城市是什么,
电灯电话,地上地下?
这些城市华服下,
是血管密布的“网络”。
那时,传统的沈阳城,
与众多城市一样,
并无现代供排水系统。
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01 



沈阳的建城史,
从战国候城到如今已超2300年。
尽管,候城仅限于军事守望。
但是,城便意味着人的集中居住。
密集群居,吃喝拉撒总是最基本需求。
好在,几千年传统已有一整套完备的打井汲水技术。



沈阳最早传说有三口大甜水井。
八王寺井、老龙口井和老北市井。
三口井功能各异,
八王寺井做饮料酱油,
老龙口井之水用于酿酒,
老北市井则多为茶馆所用。
三口甜水井见证了旧时代沈阳人的吃水史,
也藏有隐情。


甜水井之所以让沈阳人记忆深刻,是因那时的井许多是“苦水井”。这事今天才明白:不是水苦,而是井打得不深,为地表脏水雪水污染浸入水中,造成氯碱酸等物质混入井水中影响口感。这种水未经地层充分过滤,有害健康。


有人曾言沈阳古城供水不强排水超强。其实,彼时的沈阳人口不过五六万,排污水主要依赖街路明沟暗道。沈阳故宫是因建于城市制高岗脊上,加之暗渠排水系统完备,自然无水涝之虞。清人咏沈阳“不愁春雨涨连城”,是因城小人少,城外有大量的泡子湿地储蓄排水。但是老城区人招待客人是要买甜水的。



买水喝在当时许多城市都很常见,明清小说亦多此类桥断。甜水人人乐饮,却难个个解囊。皇家有八王寺水专贡,乾隆皇帝御赐“ 东北第一甘泉”一点不奇怪。供排水卫生讲究,是近代涌入的观念。



 02 


城市供水实质亦是人工过滤净化过程。这种技术随着列强殖民一同进入沈阳。1900年,沙俄在沈建成谋克敦车站,于浑河左岸建直径17尺、深16尺的大口水井以供车站用水。这是沈阳自来水的开端。



1906年,日本“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对沙俄原铁路用地全面规划建设。1910年10月,新建的奉天驿竣工。在火车站南面建了高达37米的水塔,开掘12尺的六角水源木井,配备泵房给车站内机车供水,兼及周边居民商业的生活用水。1911年,奉天驿周边实现自来水使用。



新建的水塔与奉天驿三个绿穹顶加红砖白线脚的辰野式建筑,明显有些不搭调。1915年,满铁于“附属地”内建成了千代田水源(今中山公园)及供排水管网。1923-1935年,“附属地”内建成四处水源,水井6眼,日供水能力2.6万立方米。入户铺设输配水管路84.4公里,由“满铁”经营管理。但满铁服务的仅是铁路及日本8.3万居民。



1934年,伪满奉天市政当局开始在老城区内建设市政水源。1936年伪满奉天市政公共水道局成立。到1943年,沈阳建成水源10处,管径75毫米以上的管网414.1公里。供水面积30平方公里,日供水能力7万立方米,供水人口25.4万人,普及率15%。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成立自来水管理处,统一进行市政水源、供水、营业的管理。沈阳解放前夕,日平均供水能力下降至2.67万立方米,供水人口7.8万人。



 03 



清末至民国,沈阳形成了老城区、商埠地及日铁路附属地组合格局。商埠地的开放,日、美、英、法、俄、德的商人纷至沓来。列强们不仅在此设领馆,还建起英国商会、美国民国团、日本商工会议所等组织。自来水建设成为商埠地建设自然配置。



1914年9月,奉天省长公署收到一份呈请。商人孟福安等要求设立“奉天保安自来水公司”。呈请言:省城西关辟为万国商埠,日本自来水业向其间渗透,是为占据整个奉天。“査奉民吃苦井水,多碱酸性质大易染时疫,甜水价昂便于富人,不利于常人。”地方商民欲挽商权,是民族资本的觉悟与觉醒。


按说这种于民地两益的呈请应得到支持。可是,1914年正是奉省地头蛇与袁世凯势力争权最激烈的时刻,此时,奉省财政亏空高达千万,遇上各方经费筹措困难。直到1923年,沈阳自行修筑的商埠地水塔及上水工程逐渐完善,并在商埠地内供应自来水。商埠地是阻止日本人向东部老城侵食的堤坝,奉省倾尽全力不敢怠慢。


最难的是屋密人多的老城区。1930年12月,《盛京时报》称:“沈市自来水,前因经费无着迄未兴工”。实际上,奉天当局在1929年提出筹资官商合办的构想。1929年 成立的“沈阳市自来水计划委员会”,选定4处水源地,以小河沿、八王寺为一期工程。纵使不能铺装入户也要引甜水进城供水。



1930年12月,省建设厅长彭济群对老城供水尚信誓:“议定决于明年四月兴工”。可翌年,“自来水前由建设厅筹备办理,旋因经费中止⋯⋯由市政公所主办。”当时附属地、商埠地早用上了自来水,市民一腔希望遭九一八事变而成奢望。



 04 



沈阳城排泄雨水及污水以往靠自然地势。废水通过街两侧明沟排入周边72个水泡洼地,再排往城外护城河及浑河完成排放。但清末护城河完全淤塞,排水功能全失。排污成了这座城市必须解开的难题。



老城下水改造牵扯太多,新建区反更易突破。商埠地街路率先配套排污下水道。1908年,埠内日本领事馆西侧修建了一条下水暗沟。第二年,又在法国领事馆到大西关大什字街修了一条暗沟。1911年11月,满铁附属地和商埠地的车站、商辅、学校、浴池等均安装下水道与市政排水设施相连。



到1918年,市内排水网户900家,延长线达26180米。《奉天二十年史》载:1924年,从小河沿上游到大南边门外建第一下水分道,从惠工到大西门外建第二下水分道。两条下水道在大西边门外汇合再通往干道排入浑河。由小西边门向大西边门外又建一条下水分道,在山东会馆处汇入第二分道。这套系统共投资5.9万元,极大改善城关、惠工及商埠地排污能力。



直到今天,我们许多城市排水尚未实现雨污分流。商埠地排水系统一筹建便对标世界最新的排水理念。1926年,商埠地重要街路埋设口径3尺、1.5尺下水管,“长度为0.8万丈”。这些下水道分净水道、污水道流入浑河以利排泄。1930年10月28日,商埠地2847米排水干渠竣工,设有渗水井19个,沉淀箱(即雨水井)42个。


相对洁净的雨水用来补充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脏水则排掉。雨污分流利于用清除污的理念至今流行。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看中是舟车便捷的地理优势,但这仅构筑城市的下限。几百年后人口数十倍增长,下水道系统却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上限。近现代经济离不开供排水关这一键要素支撑,历史烟云过眼,如今沈阳地下排水管网已3700公里,百年前是不可想像的。比起地面上的高楼和通达的马路,密布地下的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每一段下水道都关切公共卫生安全,更是城市深藏地下记录历程的记忆。


信息来源:沈阳指南   沈阳新社区

                                                                      

沈阳热点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