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神秘 “三角地区” 的前世今昔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克俭”之名意味深长。在沈阳,克俭是沟通皇姑、铁西与和平,被铁路三面包围的三角地区,狭小地面上挤着6000多户人家……
从一些老照片上“回顾”若干年前的克俭地区,是令人眩晕的——铁道从棚户区中间穿过,低矮破败的各式趴趴房凌乱地挤成一团。小烟囱林立,电线拉起的蜘蛛网密布,房顶上堆满了砖头、煤坯、油毡、破车圈,宛如一个垃圾场。
在许多老人的记忆里,克俭地区当时叫兴隆街,主要的居民几乎全是搬运工人,拉人力车的、打零工的,拣破烂的……听老人们说,街名是老百姓自己起的,图个吉利盼望兴隆,可那个年月老百姓始终也没兴隆起来。
沈阳解放后改称克俭地区,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没有煤气、供暖管网,供电、供水严重不足,缺少学校、医院、商店和公交线路。当时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火车门前过,胡同特别多,路无正方向,下窖破房舍”。沈阳其它地方也有一些棚户区,但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克俭棚户区比较特殊。具体表现是——
颤动的家:首先是房子离铁路特别近,该地区位于老道口以北,在不足0.6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区内,有不同方向的四条铁路主干线穿插而过,平均每隔3-5分钟通过一列火车,由于距离铁道特别近,有的房子近到距铁路仅3米远,重载货车开过来时,屋里的地面和火炕都跟着颤动,习惯了,照样睡着觉。
死胡同多:没有一条东西或南北正方向的胡同,还有一些“死胡同”。记得1998年6月的一天清晨,离我家不远处的邻居老赵家,由于用火不当。发生了火灾,铁西消防队出了两辆消防车,沿着珠江桥底下前来灭火的时候,刚好沈山线将要开来一趟火车,铁道口栏杆放下,消防车过不来,等10多分钟火车开走了,消防车才开过来,又因胡同特别狭窄到不了老赵家,消防员干着急也没办法,邻居们手拿着盆、桶打水灭火,水又供不上,杯水车薪,眼看着赵家的房子烧塌了,那时这类事件不时发生。
房子下窖:有的人家屋里地面比屋外地面低一米左右,冬天一上冻,地面冻得隆起,连房门都打不开关不上。老百姓家没有象样的院子,几乎家家都有堆放破烂杂物、劈柴、煤坯的小棚,早晨起来,家家生火做饭,整个克俭地区便被烟雾笼罩,遇到气压低,没有风的天气,还经常发生煤气熏人的事情。老百姓没有自家的上下水,很多小胡同,家家都有黄土堆、煤堆和垃圾堆,早晚时间到户外公共水笼头接水要排长队。上公共厕所也要排长队,邻居们半开玩笑地称上厕所是去了趟“伦敦”。春天刮大风尘土飞扬,夏天雨季一下雨,道路泥泞。雨大的时候,倒灌雨水漫土炕。秋天,家家拉黄土,打煤坯,每块煤坯上都贴一块白纸,为的是防止夜间人们走路看不清踩了煤坯。冬天,到处是污水和炉灰冻成的冰山,大雪天堆的雪堆比房子还高。
解放后,政府关心克俭地区的群众生活,一到春天,政府就组织大家刨“冰山”,除雪堆,清运垃圾,到了汛期,组织人员疏通积水,抢救危房,市、区两级政府都曾经多次研究论证,一直想解决克俭棚户区问题,政府想的也是老百姓盼的,但难度实在太大了!
首先,由于整个地区被铁路干线所分割包围,开发环境极为恶劣,同时居住人口过密,拆迁比过高,如果从事商业开发,估计会亏损1.8亿元。其次,当地居民受经济条件限制购房拿不出钱,加之眷恋故土,大部分不愿意异地安置。
多年来,当地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不断,人大代表每年向市、区两级政府提出议案和建议,渴望尽快改造克俭棚户区。2000年被沈阳市政府列入市政府重点开发项目。2000年3月开始拆迁,总计投入资金6亿元,2003年10月工程竣工。5272户拆迁户得到回迁安置。
新改造后的克俭新区总体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设计格局以多层为主,高层为辅,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回迁安置的愿望。克俭新区新建33栋居民楼,全部装有代步电梯,设专人管理和维护,24小时服务。建筑设施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施工中采用现代技术和先进工艺,楼房安装塑钢窗、电子防盗门。规划绿地15万平方米,包括公园、绿地和各种树木。还精心设计了庭院式绿地,形成一个花园式小区,达到绿、静、美、安的标准。新区内设超市、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商业和服务设施,全方位实行物业管理。现在克俭新区是一个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具有现代标准的新型居住区。
同时,一座公园在小区旁边建起——克俭公园于2002年3月开工建设2003年5月1日竣工开放。公园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公园设有带状休闲广场、旱冰场及滑道、彩绘墙区域。公园的建成极大改善了该地区的环境,改善了空气质量,深受居民称赞。
克俭公园,在沈阳可以说是一个铁路味十足的公园了。
你就说吧,哪个公园里能让火车开进来?在沈阳,估计除了克俭公园,就不会找到第二个了。
好端端的一个公园会有一个锈迹斑斑的火车?甚至还有铁轨?据了解,克俭公园中的那节绿皮火车足足有20多米长,火车皮下面还铺着铁轨。
当时,“火车”正式在公园里亮相时,特别受小朋友的青睐。据说若干年以前公园着过火,火车皮就被烧成了空架子,一直摆在角落里,锈迹斑斑。如今离老远就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变成了公园“地标”。
因为公园离铁路很近,并且还被铁路贯穿。因此在公园的建设之初,就特别采用了这种“铁路元素”。在2012年的公园改造中,对这些铁路景观进行修复。不过因为考虑到这节车厢的时间实在太久,已经老化,火车车厢内部就不对游客开放了。铁路景观是克俭公园的一大特色,如今已经很难再看到绿皮车了,公园方面也在竭力地保护它。
克俭公园最早是在2010年6月建成启用的,但是在公园北侧入口处却有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发生地”的三洞桥——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事件发生地正好处于公园北侧,现在还有一块“皇姑屯事件发生地”的石碑。
曾几何时,皇姑区内的克俭、寿泉、华山、明廉、向工……这些棚户区曾有同样的称号———“沈阳最大的棚户区”。随着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的加快,这些老牌“最大”被彻底改造了。
信息来源:沈阳指南 今日头条历史囧哥
沈阳指南热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