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 纽约市区划条例的百年流变(1916-2016)

于洋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4

作为全世界第一部综合性区划条例,诞生于1916年的纽约市区划条例即将走过它的百年历程。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纽约市区划条例已成为全世界最综合、最复杂的区划条例之一,整部条例厚达近4000页,堪称一部区划百科全书。自诞生之日起,纽约市区划条例便始终引领着美国乃至全世界区划条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的相关实践。然而,对于大部分国内学者和规划师而言,对纽约市区划条例的印象主要还停留在大学期间教科书中介绍的1916年初创时期的模样,殊不知经过100年的发展,纽约市区划条例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纽约市1916版区划条例》中关于建筑高度的控制


站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间节点,本文回顾了纽约市区划条例走过的百年历程,并将重点放在1961年之后激励性区划的发展。1961年对于纽约市区划条例,甚至对于全世界区划发展史,都是一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它标志着区划发展由刚性转向弹性。纽约市的这一转变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区划发展的历史轨迹。


由于纽约市区划条例的内容十分庞杂,本文选取公共空间建设作为切入点。因为对公共空间的迫切需求是激发纽约市区划条例诞生的原动力之一,以它为线索的梳理将有助于我们从区划条例诞生的逻辑起点出发,通过一个贯穿始终的纵截面审视纽约市区划条例走过的百年历程,并将激励性区划的半个世纪发展历程放在百年跨度中重新审视和思考,这样做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当下中国也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围绕公共空间建设这条主线,本文以纽约市《1916版区划条例》、《1961版区划条例》、《1975版区划条例》、《2007版区划条例》这四个重要的转折点将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与彼时彼地的具体问题进行解释,试图将读者带回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去体会和了解纽约市区划条例的演进轨迹和内在逻辑。


纽约市POPS(私有公共空间)的分布


随后,本文详细剖析了纽约市私有公共空间现行的制度框架,包括奖励制度、审批制度、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并详细介绍了这套经过不断试错得来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如何运转的。俗话说“魔鬼往往隐藏在细节中”,本文特别对其中的制度细节和亮点进行了重点介绍,从中会引发读者对完善当下中国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现实性思考。


最后,在总结和评价纽约市区划条例百年发展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激励性区划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纽约经验对当下中国的若干启示。当然,针对可能面临的关于两国制度差异导致对可借鉴性的质疑,本文重点谈了笔者对此的看法。与大多数学者持有的中美土地制度环境泾渭分明的论点不同,笔者提出一些自己不同的看法和理由,即中美间的土地制度环境是同大于异的。如果抛开在法律层面上仍面临身份性歧视的集体土地,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中国的土地国有制与美国的私有土地制在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

作者:于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微信号:Journal_of_UPI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国际城市规划”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upi@vip.163.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