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行思 | 【连载】冬冬看法国(一)两个人的文化遗产(上)
【编者按】继本号推出《日本城市史漫谈》、《走遍美国》和《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几个大国的城市观察系列之后,今天开篇的《冬冬看法国》系列将带我们从一个规划研究者的视角走进法国。
随着国际旅游越来越容易,法国和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一样,早已不再是传说中的地方,而是说走就走的目的地,甚至是很多国人出国游的首选;但是短暂的旅行往往是走马观花,难以看到景色背后的故事。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独特个性,这种丰富和独特浸润在每个角落,因此一个小小场所的解读就能带给我们极其丰富的启思。《冬冬看法国》系列的作者是正在巴黎拉维莱特国立高等建筑学院访学的范冬阳博士,她硕士期间就读于巴黎政治学院城市规划系。带着专业的眼光和思考,冬冬走过了法国的许多地方。在这半年的访学期间,勤奋的冬冬愿意在做博士论文之余写些短(bā)小(guà)文章,轻松愉快地给大家传递另一个时空的意义和价值。
2017年,中国又新增两项世界遗产——鼓浪屿和可可西里,遗产总数排名世界第一啦。
排在中国和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是法国。截至2016年底,法国共有3项自然遗产、39项文化遗产和1项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有趣的是,与大山大河大教堂大宫殿这些天工与群智相媲美的,是仅有的两项根据作者个人名字收录的系列作品遗产——沃邦的12个设防工事/城市,勒·柯布西耶的17个建筑作品。
沃邦和柯布,一个在17世纪,一个在20世纪,虽然相隔300多年,却都在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用自己迷一样的才华、精力和意志,为法国开拓了一片历史性的疆土,被载入文化史册。
一、沃邦其人
沃邦(Sé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 1633—1707)这个人可以说是法国的达芬奇,路易十四时代的鲁班。说他是达芬奇,因为他多才多艺还受到国王路易十四的器重。他建造进攻和防御工事的能力堪比鲁班,可他不光能建造,还能作战,是个百战百胜的军事家。
沃邦人生的第一步站错了队,好在是欲扬先抑,之后53年一路开挂走向巅峰。他出身乡村小贵族,17岁就参加了投石党,反对路易十四的摄政母亲和马萨林主教的势力。不到三年投石党失败了,1953年沃邦下狱,之后大难不死成为路易十四的“国王工程师”。
图1 沃邦画像
因为有了在投石党的作战经验,他专注于思考与战争相关的主题,也不断被赋予相关任务,在图尔奈、里尔等地战役的胜利让沃邦崭露头角,之后就接到了给国王建造里尔军事城堡的重要任务。1668年开始他负责法国陆地边防,与负责海防的大臣共同守卫王国。1673年提出了法国“铁腰带”的边防计划,并从1678年开始全权负责陆地和海岸线的边防,军防建设的增建修补都由他管理,在一个靠马车运输的时代每年跋涉4000公里往返于全国各地的城防工程。
晚年他根据实践经验用几十年时间完成总结自己军事思想的著作《论围城与攻城》(Traité des sièges et de l'attaque de places),其中提出著名的“十二步攻城法”——这个类似《孙子兵法》的理论体系更多是战术层面的,讲述如何通过围困、逼近、求缺到最后猛攻的过程攻下一座城。思考进攻的同时也自然认识到了防守的要害,沃邦认为,没有任何一座城是不能攻克的,所以防御工事最重要的作用是震慑,让对方找不到可趁乘之机,真正的防御功能反而越少用到越好——所谓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也。
和孙武不同的是,沃邦把所有的思想化为具体的战斗行动和军事建筑作品。他一生主持了100多项防御工事的规划建设,遍布法国国境,同时亲自指挥了40多场作战,几乎每战必胜。
攻城与守城,或许沃邦的大部分生命都在思维中与自己激战。
二、法国的“六边形”和“铁腰带”
为啥有那么多仗要打?怎么有那么多军防要建?
沃邦的职业生涯与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紧密相连。
17世纪是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时代(Grand Siècle)之一,君权鼎盛、国土扩张堪比我国的康熙帝国时期,同时战事不断。“法荷战争”(1672—1678年)让法国东北的国境线成了最重要的战场。
此前的法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常在敌友之间转变,国界时常移动,边境不连续、疆界属性不清晰同时设防无序,这是沃邦所不能忍受的。1673年,他提出了自己的著名观点:“国王陛下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加固的双层防线’(Pré carré),现有的军事布局敌友不明很没用,要么用协约,要么好好打一仗把疆界固定下来!”(图2)
图2 法荷边境的“加固的双层防线”
沃邦所说的“加固的双层防线”,是指在法国与邻国之间,沿着国界设平行的两排防御工事,作为加固的双保险保证国土的完整、稳定和安全。之前沃邦做的单个的军防建筑都有比较明确的特点——防御工事和城市统一规划建造,城内功能分区明确,包括市民居住空间、商业空间、手工业作坊的空间和兵营,外城防御的部分包括城墙、菱堡(bastion)、半月形城垛(demi-lune,图3)、护城河或城壕,只通过少量城门和门外护城河上的吊桥与外界联系。然而此时点状军事城堡的完整坚固已经不够了,沃邦要下一盘更大的棋——把整个法国装进一个堡垒。
图3 沃邦发明的防御工事“半月”,用于对外射击
资料来源:https://fr.wikipedia.org/wiki/Demi-lune
http://rosalielebel75.franceserv.com/fortifications-historique.html
1678年沃邦掌握国防大权后,就开始实施这一战略,首先从东北部国境开始,规划两排各13个军事城堡和2个堡垒,随后在沿海沿边各处也开始落实,规划将这些军防建筑用运河联系起来,既起到军事防御作用,又发挥交通物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它们在法国的六边形边界上连成线,仿佛两道点状的“长城”。这是沃邦为路易十四,也是为法国提出的最重要的国防战略——法国的“铁腰带”(Ceinture de fer,图4)。
注:左图——蓝点代表海防线上的工事,橙点代表陆地上的工事,橙色文字为需重点防御的国境线;右图——白色圆点为法国重要军事要塞,沃邦在此布局了防御工事,构成铁腰带的骨架
图4 沃邦工事给法国系上“铁腰带”
资料来源:http://letaodumigrant.hautetfort.com/archive/2011/12/18/l-invention-du-pre-carre-construction-de-l-espace-francais-s.html
路易十四时期法国通过战争吞并了现在国土东北部的阿图瓦、洛兰、阿尔萨斯、弗拉什孔泰地区的土地,形成了今天所谓的“六边形”(Hexagone,法国的代称)的雏形,至此法国国土面积到达新高,之后在18世纪一度继续向东北扩张,19世纪初又恢复至大约路易十四时代的范围并保持稳定。虽然由于时间和技术原因,“铁腰带”仅作为理想模型而存在,并非国境的每一处都实现了这一构思,然而不可否认,是“铁腰带”的稳固给法国今天的“六边形”奠定了基础,让后来的变化找到了坚固的依据(图5)。
沃邦的时空,比达芬奇动荡,比鲁班宏阔,他用自己的作品定了乾坤。
图5 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领土变化
资料来源:http://theudericus.free.fr/Vauban/Vauban_France/Vauban_France.htm
三、身后荣耀
同长城的命运一样,在冷兵器结束、远程火炮出现之后,沃邦的军防建筑不再具有实际意义,逐渐被人们遗忘。这种遗忘和军方建筑本身的“抵抗”属性,让它们得以静静保存,直至几百年后其遗产价值重见天日。
1707年沃邦逝世,1808年他的心脏被放入法国荣军院,作为对他历史地位的最高认可。
1703年,沃邦被路易十四封为“法国元帅”(Maréchal de France),这是法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头衔。而世人认可的沃邦还是军事建筑师、工程师、水利工程师、城市规划师、文学家、农学家……总之,他是法国17世纪的达芬奇。
吞舟之鱼都是大时代的弄潮儿,达芬奇代表着文艺复兴,沃邦则与太阳王的启蒙运动相伴。“他的作品展露了利用数学和科学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能力”[1],封特耐尔(Bernard Le Bovier de Fontenelle, 1657-1757, 法国启蒙时代的作家、科学家)在沃邦的葬礼上说。他是启蒙思想的发端之一。
四、列入世界遗产的沃邦作品
2008年,沃邦的12个军事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图6),认为其“是沃邦作品的最杰出代表,是西方经典防御性军事建筑的顶峰之作,沃邦本人在军防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直到19世纪中叶都对欧洲及其他大洲的军事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这12个作品中有设防城市、军事城堡、城墙及防御工事、城塔、碉堡、炮台和联络站等,分布在“铁腰带”的重要节点上,其中许多已经成为旅游胜地。
图6 列入世界遗产的12个沃邦作品所在地
另有很多沃邦的作品模型作为永久陈列,在巴黎的法国荣军院缩尺模型博物馆(Musée de Plan-relief)展出。
虽然沃邦在包括军事、政治、农业等许多主题上著作颇丰,却从未写过一部关于军防建筑的著作。路易十四曾要求他写写,被他耿直地拒绝了,他说,每个建筑都是根据所在地的现实条件完成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不可言说(图7—图13)。
图7 贝桑松(Besançon,法国东部)
资料来源:https://fr.wikipedia.org/wiki/Citadelle_de_Besan%C3%A7on
图8 布里昂松(Briançon,法国东南)
资料来源:https://fr.wikipedia.org/wiki/Brian%C3%A7on#Politique_et_administration
图9 沃邦设计的布里昂松18世纪末的设防城(模型)
资料来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Briancon_NO_detail_-_plan-relief_1736.jpg?uselang=fr
图10 雷岛(l'île de Ré,即图6中的Saint Martin de Ré,法国西海岸)
资料来源:http://www.campingdesdunes-iledere.fr/237-a-decouvrir/298-les-fortifications-de-vauban.html
图11 路易斯山(Mont-Louis,法国南部)
资料来源:https://www.mont-louis.net/patrimoine/ville/
图12 新布理萨克(Neuf Brisach,法国东北部)
资料来源:
https://s-media-cache-ak0.pinimg.com/originals/23/eb/e3/23ebe30095317a0f12f3a6dd4c886e04.jpg
图13 圣瓦斯特拉吴哥(Saint Vaast la Hougue,法国西北海岸)
资料来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3/Tour_Vauban%2C_Tatihou%2C_Saint_Vaast_La_Hougue_02.jpg
参考文献
[1] Sébastien Le Prestre deVauban. [EB/OL]. (2017-06-25)[2017-07-20]. https://fr.wikipedia.org/wiki/S%C3%A9bastien_Le_Prestre_de_Vauban.
[2] http://www.sites-vauban.org.
[3]https://fr.wikipedia.org/wiki/S%C3%A9bastien_Le_Prestre_de_Vauban#Les_douze_phases_du_si.C3.A8ge.
[4] http://theudericus.free.fr/Vauban/Vauban_France/Vauban_France.htm.
[5] https://fr.wikipedia.org/wiki/Brian%C3%A7on#Politique_et_administration.
[6] http://whc.unesco.org/fr/list/1283/.
作者:范冬阳,巴黎政治学院城市规划系硕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巴黎拉维莱特国立高等建筑学院访问学者。245880840@qq.com
订阅号编辑、排版:张祎娴
——to be continued——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