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水海刚《口岸贸易与腹地社会:区域视野下的近代闽江流域发展研究》

作者:水海刚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内容简介

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区域核心地位的奠立与其作为沿海地区进出口贸易的中心密不可分。在口岸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下,区域社会变迁渐次推进。然而,近代通商口岸贸易的国际背景使得区域社会变迁过程中,呈现出各部分间的弱互动性及整体上的弱均衡性特征,这在近代福州及闽江流域的发展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口岸城市及口岸贸易对区域社会变迁的推进力度有限;另一方面,腹地贸易的特性也使得口岸城市的自身发展举步维艰。而以区域史的视域来看,福州与闽江流域的近代变迁过程实际上也是两者弱化与亚洲海域内部原有城市和贸易网络关系的过程,其近代之义不言而喻。


作者简介

水海刚,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本硕博毕业于厦门大学,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林则徐研究会理事。科研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中华民国史、区域社会经济史、环南中国海华人跨国组织与跨国网络,目前在主要关注的有:宋至清武夷山区的开发研究、环南中国海地区华人商业文献整理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代变迁。近期论文有《国家与网络之间:战前环南中国海地区华侨小微商号的经营策略》,《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年第2期、《公用与民营:近代鼓浪屿租界公用事业研究》,《城市史研究》(第38辑),2018年04月、《战时缅甸归侨的战后复员——以“国家—社会”关系为考察视域》,《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6期。《新华文摘》全文转摘,2018年第6期、《跨界与构界之间:海外华人与现代中国-基于华人社团网络的分析》,《华人研究国际学报》(新加坡),第九卷,第一期,2017年6月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