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朱鲜峰《“学衡派”与近代中国大学教育》

作者: 朱鲜峰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5245138

本书简介

在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史上,以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为代表的“学衡派”力主“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本书以“学衡派”的人文教育思想和实践为研究中心,对这一学派在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作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本书充分利用哈佛大学、浙江大学、中正大学等高校的档案等新史料,梳理 了“学衡派”成员求学与执教的经历;充分借鉴文史哲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学衡派”置于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史的政治、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



作者简介


朱鲜峰,湖南汝城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学士、博士(直博),师从肖朗教授。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联合培养一年。现任职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概念界定
四、文献史料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初露头角:留美学生与“学衡派”的发轫
一、“学衡派”成员与传统人文教育
二、留美学生与“两种文化”
三、梅光迪、吴宓等人在哈佛大学


第二章 风云际会:“学衡派”与东南大学
一、东南大学与20世纪20年代高等教育格局
二、《学衡》的创刊与“学衡派”的教育主张
三、“学衡派”与东南大学的人文教育
四、东南大学风潮与“学衡派”的困境


第三章 群英散落:“学衡派”的分流与重组
一、“学衡派”与东北大学
二、吴宓与清华大学
三、中央大学与“学衡派”的重组


第四章 东山再起:“学衡派”与浙江大学
一、“学衡派”的阵地转移及其动因
二、“学衡派”与浙江大学的人文教育
三、“学衡派”与抗战后方学术圈


第五章 别求新声:胡先骕与中正大学
一、中正大学的创办与胡先骕的上任
二、文化与政治之间:胡先骕的办学理念与实践
三、“《民国日报》事件”与胡先骕的办学困境


第六章 曲终人散:“学衡派”的谢幕
一、萧墙之内:“学衡派”的隐忧
二、梅光迪病逝与“学衡派”的再度分裂
三、“学衡派”与武汉大学


结语
一、“学衡派”的人文教育理念剖析
二、“学衡派”与中西人文教育传统
三、“学衡派”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政治文化语境
四、“学衡派”的教育成就与局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