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舟《诗礼传家:江南家风家训的变迁》出版


作者: 叶舟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年: 2021-7
页数: 427
定价: 9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5820652


本书简介

本书以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传承、发展、创新为研究重点,通过全面收集江南地区的家风家训文献,对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形成、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的讨论,并对家风家训与江南区域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江南地区传承优良家风活动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叶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江南社会文化史。近年来在《史林》《社会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4部,古籍点校4部,译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2项,荣获江苏省哲学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次。新修《上海通史》“上海建县至明代”分卷主编,《中华大典历史典》清总部主编,《常州通史》副主编。

目录

出版说明
总序
绪论
一、概念与定义
二、家风家训的历史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传统社会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发展
一、传统社会江南地区家族的变迁
二、传统社会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传统社会江南家风家训的经验
一、传统社会江南家风家训的特色
(一)修身立人
(二)崇文重教
(三)务实致用
二、传统社会江南家风家训的局限性
(一)纲常秩序的等级观
(二)男尊女卑的性别观
(三)明哲保身的处世观
第三章 近代以来江南地区家风的发展与变革
一、近代变迁下的家族
二、与时变通:近代江南家族组织的改良
(一)“改良族制”:族会的创立与宗族组织的调整
(二)宗族活动的改良
三、近代江南家风家训的变迁
(一)近代江南家风家训转型的社会动因
(二)近代江南家风家训转型的内容
第四章 新时代长三角地区优良家风的探索与思考
一、新时代长三角地区优良家风建设的成功经验
二、新时代优良家风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我对家风家训的研究始于2018年。这年上半年,在我工作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支持下,由历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和院图书馆联合组成调研小组,对上海地区家风家训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探讨,撰写了专报,刊登于本院的《新智库专报》中。是年底,我以“江南家风家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为题,申报2018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江南文化系列课题,并幸运地获得立项。由于本人一直致力于族谱文献的收集和家族史的研究,之前有一定的史料积累,工作开展得较为顺利。至2020年初,这项工作基本完成,并通过了市社联组织的验收,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这本书就是此研究过程的一个小结。同时,本人还在此期间进行了江南各地区家风家训文献的整理,其中江苏常州地区的家风家训文献,在常州市天宁区政协的支持下,已经以《常州家承》为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地区的家风家训文献汇编,在本院创新工程的资助下,也即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日后,这一工作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希望能够为对江南地区的家族史和家训史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当然,我心中也明白现在这个研究,疏漏乃至错误所在多有,这些不足之处,尚祈海内外专家以及读者不吝斧正。

本书从立意到立项到结项,一直受到上海市社联和我工作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及历史研究所的支持和帮助。在编纂过程中,我的研究生刘雨佳帮助进行了资料收集工作,研究团队中的本室同事王健、陈磊、秦蓁、张晓东、池桢、徐佳贵以及院图书馆高明、刘海琴同样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上海书店出版社的邓小娇编辑仔细审阅了全稿,使书稿质量有所提高。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图书馆、常州家谱馆朱炳国先生、常州家风馆陈建萍女士等人的支持。熊月之、马学强、王振忠、范金民等先生以及各位结项评审专家均对这一研究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在此,我要一并向以上提到的以及没有提到的所有人表达自己最诚挚的谢意。如果这一研究有一点的价值和意义,其实是和他们的给予的帮助分不开的。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家庭和家风,但是百年前鲁迅提出的“今天怎样做父亲”对我来说依旧是一个难题,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将此书献给我最可爱的女儿,感谢她给我带来的快乐,祝愿她健康成长,也希望我能在她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好一个合格的父亲角色。

本书的最后撰稿始于2019年10月,完成于2020年3月。动笔之初,我正于香港中文大学访学,搁笔之时,则在上海家中避疫。从沙田到沪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五六个月间有一大半时间均处于坐困愁城状态。这也许给了我相对充分的写作时间,但也曾感慨不已,胸中似有千言万语,可最后却都凝于笔端,欲说还休,只是想起当年乡贤刘逢禄曾言“天地之心,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谨以此语自勉。

叶舟

二○二一年初夏于沪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