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是不可能买保险的,我们聊点别的吧。”
我们就聊了些别的。
那是我刚入职明亚的第一个月:2019年的初夏,某个周四。在悠唐煮叶聊了2个多小时“别的”,我回公司,他回公司。
泛利的电梯总是难等。
当我还在等电梯时,我们不得不又聊回了保险。
他就近去了家门口的健宫医院,初步检查结果让人惶恐:疑似肺癌,建议复查确诊。公立医院普通部的检查要排很久大家都知道。花钱买时间吧,自费去协和国际部是他唯一的选择。又断断续续治疗了一个多月,全面康复。之后我还算顺利的给他和他媳妇配置了长生人寿的重疾险,50万基础保额、多次赔付、有加费、两人年度保费支出接近4万。那会儿他也考虑要不要把高端医疗也给配置上,无奈创业初期用钱的地方太多,先缓缓。直到2021年的12月,他终于下定决心把自己的高端医疗险买上。选择了MSH的个人精选计划,每年保费1万6千左右。我也不太知道他为什么对高端医疗心心念之心向往之。大概是那次协和国际的就医,双重刷新了他的就医体验和医疗费认知。2022年的初秋季节,他觉得脖子不舒服,间歇性轻微头疼。他经常没日没夜的加班,再加上大环境的影响,创业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多去做做按摩,不行去医院看看呗。你有高端医疗,也方便。”高端医疗便捷的预约及就诊体验让他完全不用操心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就算是去开点膏药也行。起初我们没当回事,感觉就是久坐电脑前常见的职业病而已。初步MRI平扫检查未见异常,但是MRA结果不乐观:影像结果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小突起,需要进一步做CT头部平扫+CTA+CTP+CTV等一系列检查。更加万幸的是,他有高端医疗。如果没有高端医疗,很少人会因为那种程度的头疼去医院,也自然不会发现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危及生命的病灶:颅内动脉瘤。起初我建议他去天坛国际部或天坛普华医院住院手术,毕竟高端医疗可以直付。可惜将要给他主刀的那位主任既不出诊国际部,也不出诊普华。而天坛的特需部,只有门诊没有住院……在客户和家人的反复权衡下,他们决定就在天坛普通部接受手术,然后走高端医疗的事后报销。“你这趟不去国际部或私立,给保险公司省了不少钱。”生病手术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在难搞的日子里找些乐子笑出声来也算是我能给到我的客户的额外福利。在普通的单次赔付重疾险里,像他这种未破裂的动脉瘤手术是不在保障范围内的:毕竟是个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我以为至少要住上十天半个月的院。在他手术期间,我算了算重疾轻症的理赔金:17万5,这部分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权当他给自己发了个红包。大头在后面:当初配置保险时给他做了夫妻互保,夫妻双方互为投保人。这么一个轻松的重疾轻症,还将触发投保豁免条款。也就是说:他俩未来未交的16年保费总计61万3904元,全部不用交的同时,俩人的重疾保单还继续有效——甚至连重疾重症的额度还没有占用。理赔过程毫无亮点可言,写出来就像我的工作流程汇报。期间没有争议,没有申诉。就像他的手术过程、就像更多人手里那些落了灰的保单:没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住院时怎么不吃好点?”看到这3天不到92块的餐费我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