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牢记嘱托、向海图强,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丨“向总书记报告”系列报道之一

陈穗 北海日报 2022-07-30



 编者按:


5年前的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调研,首站来到北海。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在铁山港公用码头,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每一处都留下了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博物馆要突出特色。”“打造好向海经济,要想富先建港口。”“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习总书记在视察中提出的向海经济、生态环保等理念,为北海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给北海人民以巨大鼓舞和鞭策。5年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勠力同心,勇毅前行,珠城大地焕发出了崭新气象与蓬勃生机。


为全面反映北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激励北海人民以更大决心与干事热情一起向未来,加快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即日起推出“向总书记汇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北海,要求我们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为北海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北海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打造向海经济,交出优异的“向海”答卷。

五年来,北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7%,近五年海洋生产总值均位居全区第一。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开展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国家十大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全区第一,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95%。北海获得“2018—2020年度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市”“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2021年上半年广西工业投资先进市”等荣誉……

陆海统筹、向海发展,

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繁忙的铁山港码头。李君光 摄

港口不只是港口,更是陆海统筹、融入全球的重要支撑。打破思想桎梏,港口提升、动车加速、海铁联运,陆海统筹、向海发展,北海逐步构建海陆空立体大通道体系。北海动车已通达全国,邕北线上动车组列车提速,北海至南宁东之间的旅行时间压缩至1小时,向海大道、向海互通立交全面建成,廉州湾大道一期建成通车,冯家江大桥贯通,西村港跨海大桥合龙。玉林至铁山港铁路、铁山港进港专用线成为广西首条铁路与港口电气化直通的组合线路,实现了公铁、海铁联运零距离接驳。北海机场成为广西首个通过核心能力复核的空港口岸,北海至涠洲岛首条水上飞机实现常态化运营。北海港域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铁山港1#—4#泊位实现开放,开放泊位达16个,2021年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322万吨,同比增长15.71%。北海至香港航线普货集装箱实现常态化运输,“北海—美国”烟花出口海运直航顺利开通。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提升,为北海市向海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龙头引领、向海图强,

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北海信义玻璃产业园项目(资料图)。李君光 摄

工业强则城市强,产业兴则城市兴。北海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成功创建广西首个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打造绿色化工、电子信息、林浆纸、能源等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升级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传统海洋产业,培育壮大物流加工、智能制造、文旅大健康等腹地向海产业,创新升级新材料、新能源等向海新兴产业。

中石化北海炼化、惠科、冠捷、信义玻璃、新福兴、太阳纸业、玖龙纸业、北港新材料、神华国华广投等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一批批海洋新兴产业项目企业纷纷入驻北海,向海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绿色化工、电子信息、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高端造纸、能源等六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球最大的智能电视机、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高端造纸三大产品生产基地呼之欲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工业总量从全区第五跃居第三,工业投资增速年均增长30%以上。


生态立市、绿色发展,

北海生态成为城市名片


工业是北海的脊梁,生态是北海的生命。北海始终坚守生态环保底线,“零容忍”对待破坏生态行为,实行“提前介入”“一票否决”制度,严格对产业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北海产业绿色化、品质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市4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个园区被认定为绿色园区,11家企业获得“广西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标杆”称号。北海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共生共赢的绿色崛起之路,享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8—2020年度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市”等多项荣誉。

北海坚持生态立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完成对涠洲岛、沿海沙滩、矿产资源立法保护;强化红树林保护修复,五年来共新增红树林74.78公顷、修复红树林267.57公顷,截至2021年底我市红树林资源面积居广西首位;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修复岸线47.65公里。2018年3月7日,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PPP项目,在冯家江畔正式开工,25亿元资金投入,让这条昔日“纳污河”华丽转身成为“绿色动脉”,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翩翩成为冯家江的新标志。



要素集聚、创新驱动,

向海之路越走越宽


向海图强,科技创新是关键。北海积极建设各类创新载体,打造创新高地,吸引创新资源迅速汇聚。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落户北海,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获批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清华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的涉海科研机构入驻北海,广西一半以上的涉海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汇聚北海,成立北海向海经济研究院、京东云(北海)向海智库研究院。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近海立体综合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桂台(北海)农渔业合作双创园等项目成效明显。渔业品牌效益不断增强,“北海生蚝”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北海沙虫”“北海象鼻螺”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南珠(资料图)。许振国 摄

南珠是北海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承载着北海两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浓厚的人文情怀。2017年,北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振兴南珠产业”的重大决定,五年来,全市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以扩大养殖、种苗提升、管养优化、生态保护、加工提质、规范市场、完善配套、融合发展、扶持奖励等九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南珠产业快速恢复、持续向好,创建南珠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3个,南珠养殖面积超万亩、年产量逾1000公斤,不断续写南珠振兴新的传奇。

开放共享,成为北海科技创新的关键词。2019年北海市启动建设北部湾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立足北部湾、面向东盟、链接国内外,面积4520平方米的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崛地而起,区域性国际化技术转移转化生态圈不断完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激荡耦合,形成“人才、技术、资金、服务”四要素高地,众多科研单位、创新人才、企业家从中受益,北部湾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两年累计完成技术交易1260项。

“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在北海举办。

(资料图)王健 摄


开放的北海,越来越吸引全球关注。2019北海南珠节暨国际珍珠展、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研讨会、向海经济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果展示交流会、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北海赛段、“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首届澜沧江—湄公河地方政府合作论坛等一系列规格高、影响大的活动在北海成功举办,展示了北海风采,提升了开放形象。

向海图强风帆劲,勇立潮头踏浪行。今日的北海,不负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奋力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往期精彩荐读




广西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壮族三月三”和清明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2035去北京》!合浦籍音乐人萧全联合台湾歌手发布新歌
铁山港公安拦下一辆轿车,后备箱有不明来源香烟380余条!
北海掀起新一轮市容整治热潮!助力创城市容整治专项行动正在开展
北海公布2月消费投诉举报热点!集中在质量、食品安全和售后服务



审核 | 李维维编辑 | 詹燕萍校对 | 赵锦妙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