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持生态立市,擦亮北海生态金字招牌丨“向总书记报告”系列报道之二

朱迎归 北海日报 2022-07-30


 编者按:


5年前的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调研,首站来到北海。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在铁山港公用码头,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每一处都留下了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博物馆要突出特色。”“打造好向海经济,要想富先建港口。”“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习总书记在视察中提出的向海经济、生态环保等理念,为北海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给北海人民以巨大鼓舞和鞭策。5年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勠力同心,勇毅前行,珠城大地焕发出了崭新气象与蓬勃生机。


为全面反映北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激励北海人民以更大决心与干事热情一起向未来,加快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本号推出“向总书记汇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

五年来,北海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厚植北海生态优势,高举生态立市大旗,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冯家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吴杰 摄

2017年来,北海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年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四年排名全区第一;2020年水质考核达到“4个100%”(即市、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均为100%),2022年1月—2月水质优良天数比例为95.19%;冯家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获广西宜居城市建设优秀范例奖……北海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北海生态优势“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作为城区最大的水系和主要排涝河道,冯家江流域原分布363个雨污直排口、2000亩虾塘和24个养殖场,每天都有大量的污水和养殖废水排入江中,一度造成水环境恶化,湿地生态系统衰退,银滩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安全遭受威胁。2018年—2021年北海市共投资25亿元,在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再生水资源利用—坑塘湿地深度净化”一体化水污染治理基础上,结合滨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对冯家江湿地进行分区分类、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同时,作为国内首个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PPP项目,采用“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极大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也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国家十大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2021年冯家江水质达到或优于准四类地表水的标准。流域分布的17种红树林植物生长状况明显好转,银滩海水浴场水质优良率从2019年度的20%,大幅提升至2020年度的64.28%。流域沿岸鸟类累计监测到182种,比2017年之前增加了46种,且多次监测到世界极危鸟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沿岸滩涂底栖生物种类由2017年之前的66种增加至153种,入海口处发现中华鲎、绿海龟等海洋珍稀动物。

白鹭在红树林里栖息(资料图)。许振国 摄

五年来,北海市积极开展海洋保护区和生态整治修复项目建设,在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全市分布的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状态,每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均保持在90%以上。组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修复岸线47.65公里。推动银滩中区咸田港“退港还滩”,海洋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大力加强红树林片区保护修复,共新增红树林74.78公顷、修复红树林267.57公顷,截至2021年底我市红树林面积居全区首位。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北海市坚守生态红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北海。五年来,北海市累计投入资金70余亿元,强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助推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连续两年获得广西设区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

协同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抓好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和秸秆禁烧,做好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城市扬尘治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四年保持全区第一。统筹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综合施策,建立覆盖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统筹推进南流江、西门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断面水质考核达标。

西门江治理后景色迷人(资料图)。林启波 摄

完成市内3个黑臭水体、41个直排入海口和56个雨污合流排放口整治,结束了污水直排入海的历史,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牛尾岭水库向北郊水厂供水,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双水源”供水安全格局。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市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完成提标改造,17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在全区首先实现所有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严格落实“土十条”,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工程,严格管控农业面源污染,五年来全市土壤环境安全稳定。

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率先在广西实现城区道路保洁垃圾收集一体化和城乡垃圾收集转运一体化全覆盖,稳步推进垃圾焚烧发电PPP和餐厨垃圾PPP项目。



完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北海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2017年制定出台《推进生态立市行动方案》,建立“一项重点任务、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明确市直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切实保障工作落地生效。印发实施了《北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方案》《北海市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年度考核办法及考评细则》《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从制度源头上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步入良性轨道。

 大美涠洲(资料图)。陈华倩 摄

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进行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制定实施《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北海市矿产资源保护条例》《北海市红树林保护条例(草案)》等涉及沙滩、红树林、海岛、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法规,划定海岸线300米控制线,在控制范围内临海一线未出让用地不得建设居住、工业仓储性质建筑,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增强法律保障。

严肃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生态环境“春雷”专项执法行动。推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2020年我市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磋商工作取得成功。2018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立案377件,下达处罚决定书316个,处罚金额3636.724万元,移送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案件10个,移送公安部门进行行政拘留案件5个;全市司法系统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236件,审结218件,判决365人,判处罚金1234万元、生态损害赔偿金1388.29万元。

过去五年,北海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北海生态优势金不换;未来五年,北海将力争成为全国生态最佳、环境最美的城市之一,不断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向总书记报告”系列报道往期精彩回顾——





往期精彩荐读




牢记嘱托、向海图强,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丨“向总书记报告”系列报道之一
北海“三月三”+清明假期天气:2日大风3日停雨转晴!
广西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壮族三月三”和清明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2035去北京》!合浦籍音乐人萧全联合台湾歌手发布新歌
北海掀起新一轮市容整治热潮!助力创城市容整治专项行动正在开展



审核 | 李维维编辑 | 詹燕萍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