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丨北海文化名家聊“读书”
“一日不读书,百事荒芜”今天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北海日报带来特别策划
北海文化名家和您聊“读书”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我读书时,是贴在教室墙上的。我的体会是,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你只要亲近他,他不会冷落你,不会低看你,不会嫌弃你!人生的顺境和逆境,都是书籍与我一起度过的。我以为,有阅读的人生,至少是少了一些遗憾。因为阅读里有慰藉、有教诲、有鼓励、还有指引。我曾经在外国的地铁里,看到60、70岁的老人在静静地看着很厚的书,而不是报纸杂志,我对他们肃然起敬。我们所说的一个学习的民族,她是从日常的阅读开始的。而我们现在的阅读已经碎片化了,少了阅读经典的经历。所以,现在的年青人,往往有知识,但缺乏常识。
我最喜欢的书是《易经》,这本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直陪伴我到现在,常读常新,但书页已经翻破了!我也写过一些学易的专著,在韩国、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以不同的文字出版发行。
关于读书的推荐,可不好说。从阅读经验说,离我们远一点的经典应多读,但生活近处的书籍也要浏览,我们读书是想要有见识,有思考,不人云亦云。姑且列几本,也算不上推荐,《老子》《圣经》《西游记》《菜根谭》《朝花夕拾》和瓦萨里著的《名人传》、加来道雄的《平行宇宙》,读了这些书,世界朦胧向你走来,你起码看到了一个朦胧的世界。
梁思奇:
读书是一种缘分。世上人如恒河沙,世上书也如恒河沙。之所以读书不辍,简单的体会无非是:我读,因为书在那里。我是认字就开始读《三国演义》,开卷有益,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我觉得如果有什么要分享,一是开卷有益,尽可能广泛地涉猎,书能益智养气。二抛开功利心。无用即为大用,除了读《计算机编程》《百科全书》《家庭装修需知》《阿二靓汤》之类,尽量多读些人文类书籍,如小说、传记、历史等,能让你对世界感受到多些趣味和温情,人生不那么单调和苍白。至于说哪本书影响大,就跟问一个胖子你到底吃什么长了这身膘一样。《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反杜林论》《湖南农民考察报告》《南方来信》《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边疆晓歌》《林海雪原》《苦菜花》《少女之心》《三言两拍》《金瓶梅》《安娜卡列尼娜》《第二十二条军规》《五号屠场》《梦的解析》《百年孤独》《倚天屠龙记》《国富论》《黄金时代》《国画》《废都》《巨流河》……读过的都有影响。有的书长知识,有的书得趣味,有的书明是非,有的书解人事。我在浙江湖州张静江老屋曾经看到一副抱柱联: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每个人读书,爱好不同,方法不同。
《哈佛中国史》《王鼎钧回忆录四册》和《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有空读一点历史,让人浪漫而宽容。
董晓燕:
阅读的价值不只是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思考能力是通过知识、经验、阅历慢慢积累起来的,这一切都离不开读书。通过读书,了解古今中外,了解世界。通过每天的点滴积累,就会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犹如前行的路上有了一处灯盏,向往与寄托。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简·爱》,对少女时期的我影响比较大。当时我的父亲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很远的地方去劳动改造。母亲是外乡人,从上海嫁到重庆一个小县城,她将自己的全部心血付诸家庭,为了四个儿女含辛茹苦。由于父亲的问题,子女们受到一些不公待见和政治歧视。当我读到《简·爱》这本书时,心情很不平静,挑灯夜战地读,小说诗歌般的抒情的对话,浓郁的自然描绘,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立自强、不向困难和命运低头、追求自己幸福的勇气,深深感动着我,读完久久不能释怀。《简·爱》对自己的学习、婚姻及人生思考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以至于今天还重温,真不愧为文学经典,魅力无穷。
刘喜松:
阅读实际上是与自己心灵对话的一个过程,是用另一只眼观照世界,若说体会,我想还是莎士比亚讲得透“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滋养了心灵,书使苍白的内心变得丰润起来。还有就是书中藏有绝代精华,有你不曾经历过的体验,人生如船,书就是领航者,会使你在幽暗中走向光明的纵深。读书是一个人一生须臾不可离弃的、自觉自动自发的举动,每一次读书的过程都使自己披挂光亮,照亮通透自身,同时也导引着自己去行更宽畅的路。这几十年,我伴着书走着,书籍和阅读令我把握住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三赴英伦,又赴美国法国韩国,在国际权威讲坛讲述北海故事,传播北海声音,书是哺育滋养我成长的美娘。可能是受工作影响,和医学史有关的书我都喜欢,对我影响较大的书籍是意大利作家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著的《医学史》,这部融医学思想史、医学现状史和医学人物史为一体的传统医学史著作,深刻阐明了医学进步与文明进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做自己的医生》《身体是灵魂之镜》《脂肪的秘密》,这几本书,会让我们对身体、疾病、脂肪有新的认知,让人懂得身体是灵魂的外部表达。
我还推荐《托斯卡纳乡村生活》,阅读过程仿佛是在享受一场令人心醉神迷的语言盛宴,引你到田园深处慢慢踱步,淡淡呼吸。还有《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每部作品都是人生某种境况的缩影,都值得读。
无为:
阅读是识字人都会有的事情,普通而常见。我最早的阅读兴趣是从看连环画开始的,这也许是五零、六零后读者的共性吧。后来成年了,不满足于连环画的简单,再去读原著的。九十年代爱上写作之后,阅读就成了分内之事,方法也是赶潮流式的,比如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行了,我就读《百年孤独》;作家余华火了,我就读《活着》。边读边模仿着写作,读了二十多个当红作家的作品,自己也发表了几十篇稿子,算是混进了文坛的底层吧。现在我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小了,主要是围绕写作去阅读相关的作品,最近因为写作的需要,我对人性的问题有了兴趣,为此选读了休谟、尼采等哲学家的著作。这些经典能够让自己在思想上顿悟,对生活有所启发,后悔读得太迟了。其实,这些经典作家和作品并不高深莫测,对于每一个读者而言,永远是开卷有益。要说对我影响最大,阅读和思考最多的书籍,当属《红楼梦》,二十多岁时读它,是冲着名气去的,不怎么能读得进去,读完也稀里糊涂。后来看了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又收看了央视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再去阅读此书,算是接受了别人的引导,重读后百万字的内容竟然能够了然于胸。《红楼梦》对我的文学修养起到了夯土奠基的作用。
文青:
我的阅读面很广,但最喜欢文学方面的书。阅读是一件很有滋味的事,也是一种精神的游历和冒险。阅读使我更加有内涵,使我为人处世的思维更加活络。我经常品味哲学家培根说的一句话:“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辨。”对我影响很大的书很多,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我产生影响,可以说,是书,塑造了今天的我。其中,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断地鞭策着我不能虚度此生,要有所作为。
我和女性朋友分享一个书单吧,希望对她们在自我成长、建立亲密关系、教育孩子等方面有所帮助:苏轼、李清照的诗词,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司汤达的《红与黑》、霭理士的《性心理学》、利奥•巴斯卡利亚的《爱的智慧》,还有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庞白:
生活在当下这个手机时代,人们都看手机了,读书的人少了,买纸质书的人少了。但于我而言,阅读兴趣是否有变化这方面,影响不大。我还是喜欢读书,只是多了一种手机阅读的方式罢了。读书仍然是我的生活习惯,仍然觉得读书是生活中的至乐。读书会上瘾,喜欢上之后,要戒,不太容易。我就是这样一路读来的。算算,自己喜欢读书,喜欢读闲书,至少也在三十年以上了。通过阅读,可以看到很多事实,也能看清自己。有时间捧读一本喜欢的书,我会觉得心里踏实,人生了无趣味,至少一册在手,它可以让你喜欢也让你悲伤,让你兴奋也让你消沉,让你激奋也让你退缩。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书莫过于《基督山伯爵》。这套书,让我以前喜欢过的传奇类书籍一下子全部逊色了。近年自己颇看重的书,是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条通道,后来,我又找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大历史》、许倬云先生的《中西文明的对照》《台湾四百年》及费正清文集等作品来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遨游了一段时间,很多郁结于心里的硬块软了,甚至消失了。
我推荐《老人与海》《漫长的告别》《红楼梦》《庄子》《不安之书》,从这些书中,学到思考、体会和感受世界,像《老人与海》告诉我们“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不安之书》会让人重新学会审视。
采访整理:韩丹
摄影:许振国 海报设计:蒋兴媚
往期精彩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