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有太湖人,你还记得起太湖的这些老式手艺吗?

2018-01-09 禅源太湖

太湖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以往在县各大乡镇集市司空见惯的情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已经渐渐消失了。重温过去那些场景,爷爷奶奶说她们以前是这样过日子的。

补锅

      

小时候家里都是用这种大铁锅,放在土灶上用柴火烧饭吃滴,那个时候的人贫,这个铁锅用旧了了,有些地方就会变薄坏了,一般这个时候就会到乡下街上有补锅的地方去,花个几块钱就可以把大锅修好了,不过,现在由于大家都用煤气灶、天然气,这种大铁锅都很少用了,所以现在补锅的人也没有了,这个行业很难见到了。

补鞋



记得小时候那种胶鞋,都能补遍了。补鞋这个行业,现在还是有的,但是补鞋的也大多都是老人了,年轻人一般鞋子穿坏了都扔了,再者,过去鞋子少,经常穿一双,容易坏。

打铁


在以前,家里的一切锅铲、菜刀、剪刀、柴刀、农耕用具等几乎都是铁匠师傅手工打造的,现在看看以前铁匠师傅工作的地方都快拆了,甚至是根本就没有了,只剩下满满的回忆。

手工布鞋


听妈妈说,在我们小时候,外婆经常在煤油灯下或灯草下一针一线做布鞋,满满的感动,一双手工布鞋要花费多少个日日夜夜……(如今还有很多妈妈习惯“打暖鞋”给家人穿)

手工织毛衣


现在还穿手工毛衣的孩子,请举手,小编想说现在还能穿上手工毛衣的孩子,你好幸福哦,妈妈满满的爱都穿在身上!

修伞



现在都是伞坏了就换新的,以前都是拿去给修伞的爷爷修,修完跟新的一样好用呢。

推磨


推磨,这可是一件不想干又不能不干的活,70后很多都是吃这个东西磨出来的米饭的。在农村生活没用上机器磨、电磨之前,都是用石磨来推磨大米、玉米、黄豆的。

制称


小时候我们去当街买东西全部用的是这种称哦,就是有时候会少称。现在都用电子秤了,自然做称的师傅也都转行了。

牛耕田


现在全都是机械化了,耕田都很少用牛了,都是用“铁牛”了,乡下的老一辈人都感叹:每年村里培养几个大学生,20多年居然没有培养一个农民出来,没读书的都外出打工了!

钉被子


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钉被子就算是在农村也已经很少见了,也只有一些传统的妈妈和老奶奶的巧手会做这些。

编草鞋


曾经在农村很常见,用稻草编织而成,几乎没有成本,下雨天走泥地还特别防滑。现在,穿草鞋的人已经没有了。一双精美的草鞋,成了不错的工艺品,挂在家里,也有点怀旧的意思。

裁缝


想起小时候看到街巷中带着眼镜的老裁缝坐在缝纫机前,一边踩着脚踏板,一边来回送着布料进行缝合。现在都已经习惯到商店里买时尚衣服。现在的裁缝很多,会用老的缝纫机的基本上没有了。不过有的地方还有一些裁缝师傅仍在坚守传统的经营模式,而另一些裁缝师傅则开始转变经营方式。

篾(miè)匠



在农村,许多生活用具都是用竹子加工而成,如提篮、筲箕、撮箕、箩筐、背篓、筛子、簸箕等等,牢固结实,经久耐用。小时候我们都很崇拜竹篾匠,因为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很多篾制用品,做这行是真的需要一手技术活。

剃头



以前我们都叫剃头发,现在时尚的说法叫理发,如今遍地都是发廊,小编只知道家老街那边里有一家这样的店子。那时剃头只要一块钱,现在,这门老手艺即将失传···

木工



老百姓都得靠木匠做家具,箱子、桌子、柜子、床、板凳什么的,当时木匠还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在普通老百姓中间,木匠们算手头比较宽裕的一群人。

弹棉花


以前女儿嫁妆的棉絮都是新棉所弹,一般人家也有用旧棉重新弹加工的。弹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前些年我们那边还有!

做扫把


这项手艺也已经很少见了,扫把一般都是用高粱、竹子等。做扫把只有两道工序:捆紧和削齐!然而捆紧同样是个技术活儿,经过削齐整形,很快就能刨出一把把笤帚或炊帚。

上瓦


曾经农村大部分都是瓦房,瓦房上面盖的瓦,要是常年不整理就会漏雨,所以过年以后春雨来临之前瓦匠师傅都很忙。

修表


小时候,每个集市上都有一个摆着小桌子低头修表的人,那一桌子的手表零部件,像古董。但现在这也似乎是一项快要消逝的传统工艺。

其实,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手艺许多都是现在人们已经不需要的、用不到的,当然还有许多老手艺,小编只是拣选几个。

将这些老手艺拿出来说,想让大家重温这些渐行渐远、快要消失的老手艺,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猜你喜欢

@90后,00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关注】2018年,太湖有这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头条】今天,太湖人都在给这个地方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