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月余,我重温了一遍泰坦尼克号
2020年,新冠肺炎来势汹汹,疫情闹得人心惶惶。对于不少企业家而言,更似一场“噩梦”,不仅丢了春节黄金档,开业还遥遥无期,租金人力成本持续支出,囤得满满当当的仓库也令人头痛。
至于员工管理,固然可以借助远程办公试图进行约束、引导和反馈,但离开了传统体系,很多方面也无法落实。比如如何确保到厂隔离的工人在宿舍里不出乱子,销售人员在尽心尽力维持客户,研发人员待在家里工作而不是追剧?就算是核心经理们,有没有人在忙着盘算企业破产后的下一份工作?
疫情当头,企业前路未卜,人心不稳,恐慌蔓延,员工的行为也可能会失控,这该如何是好?
一
想要了解极度恐慌下人类的行为,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海难沉船。身处逐渐被狂风猛浪吞噬的巨轮上,只有争分夺秒逃到为数不多的救生艇上,才能求得几丝希望;否则孤身流落在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上,哪怕是游泳健将也难以幸存。
虽说“百年修得同船渡”,但生死关头,人心惶惶,任何人都受着巨大的求生欲的支配。极度恐慌下,人往往变得自私自利,为了有限的生存机会而不遗余力,拥挤、推搡、踩踏甚至动用武力都频频发生。而在这“人人为己”的丛林法则下,掌权者和强壮者更可能胜出。
在船上,船员是掌权者群体。他们更早知晓事故的发生,掌握救生艇等逃生资源与引导乘客的权力。而在乘客中,男性乘客则代表强壮者群体。他们比女性乘客和儿童力气更大,动作更迅速,更容易逃出船舱,率先抢登救生艇。由此推断,船员相对乘客更有幸存优势,男性相对女性更有幸存优势,成年人相对儿童更有幸存优势。
事实也正是如此。
乌普萨拉大学经济学教授麦克·伊兰德(Mikael Elinder)和奥斯卡·埃里克森(Oscar Erixson)分析了1852~2011年间全世界发生的18起海难事故,涉及超过30个国家的15000余名乘客和船员的生死。他们发现,在海难中,乘客的幸存率显著低于船员,而在乘客中,女性和儿童的幸存率又显著低于男性:
扎心。典型的丛林模式。
不是说好“船员的责任就是保护乘客的安全”吗?全世界不都在倡导“妇女儿童优先”吗?这些责任和规范都到哪儿去了?
二
令人宽慰的是,并非18起海难都是这种残酷的丛林模式。有一艘船,用它的沉没,彰显出在灾难到来时,人类社会与丛林的不同。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号”。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满载着2207名乘客和船员开始首航。而4天之后的凌晨,它不幸撞上一座冰山,2小时40分后船体沉没,造成迄今为止在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海难事件,共1517人丧生。
但是,丛林法则在这儿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文明社会的秩序。
危急关头,船员恪尽职守,将乘客安危放在自身安危之前;成年男性发扬骑士精神,把生存机会优先让给处于弱势的妇女儿童。
泰坦尼克号891位船员中,最终仅有212名幸存,幸存率为24%;而1184名成年乘客中,432位幸存,幸存率为37%,足足高出13个百分点。
而在782名男性成年乘客中,132位幸存,幸存率仅为17%;在402位成年女性乘客中,300位幸存下来,幸存率高达75%。
电影中,因为爱情,杰克把一线生机留给露丝,这凄美的一幕令人潸然泪下;而真实的历史比这个虚构的故事更加令人感慨:女性乘客们被优先送上了救生艇,而且并非出自爱情。
同样,在133名儿童乘客中,68位获救,幸存率达51%,也超出船员27个百分点,超出成年男性34个百分点。而38位带儿童的妇女中,有36位获救,幸存率达到令人震惊的95%。而她们,本应该是丛林法则下幸存率最低的群体。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艘巨轮上的人们,在生死关头的表现如此不同,维护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尊严?
三
与区别在于逃生时间这一观点不同,分析研究了这18起事故后,伊兰德和埃里克森认为,关键因素是船长的行为。
船长是否明确指示“让妇女儿童先走”,会显著影响人们的逃生模式是按照丛林法则,还是文明秩序。
邮轮在公海上航行时,船长是维持秩序的最高权威,拥有绝对权力。如果船长明确下令,就在恐慌中建立起区别于丛林逃生的文明秩序。
泰坦尼克号的船长爱德华·史密斯(Edward Smith)在决定放下救生艇时,曾明确指示,让妇女儿童先进入,并下令开枪射击那些争抢的男性。
为了维持这个秩序,船长必须亲自监督规则执行,否则船上会重新回到无序的丛林状态。
史密斯船长坚守到最后一刻,选择和泰坦尼克号一起沉入冰冷的海底,英雄般地离去,留下了伟大的情怀,动人的故事和不朽的人生。
四
沉船这种分秒间生死抉择毕竟是少数。然而泰坦尼克号上发生的事情,却警示我们,灾难临头时,领导者能否像史密斯船长一样,挺身而出,发号施令,对于秩序的维持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疫情之下,企业家就像是船长,惊涛骇浪中,一艘艘大船小船会不会沉没,与企业家在此时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
17年前的非典,马云隔离在家,刘强东关了十几家店,俞敏洪欠债七百万,王卫的顺丰几近停滞;疫情过后,淘宝网横空出世,京东多媒体诞生,新东方生机重现,顺丰航空送件一骑绝尘。这一切,正因领导者的坚韧心性与一腔孤勇,危机中稳住局势,带领企业寻求创新与突破,最终柳暗花明,置之死地而后生。
前段时间,上海交通大学张新安教授在EMBA学生群中发起了一项简短的调查,问了4个问题。
第一,疫情给你的企业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体现在什么方面?你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第二,你现在每天在做什么?
第三,你的心理感受怎样?
第四,你有什么计划?
二十几位企业家同学用文字或者语音方式给了回复。整理后,我们对这些企业家船长们满怀信心。
有一位做专业和技能培训业务的同学,企业规模在一千人左右,他说:
“第一,疫情影响很大,我们是培训行业,现在停止了收入,房租和人工成本的支出却不变,感到压力很大。最担心的事情是,如果疫情持续3个月以上,到时学员要退费,公司可能面临的就是破产了。
第二,现在每天主要忙三件事情,首先是稳定团队信念,每天都要求有视频会议和学习培训;其次是对所有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全宅家里,保障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最后是加速将面授课程变成线上课程,稳定面授学员的学习持续性。
第三,心情感受上,坚定相信疫情会很快结束,但有时候也担心疫情有第二和第三波爆发。
最后,在计划方面,现在发动各个校区卖线上课程,只要有微薄的营收,那就不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做成本节约规划,校区每一毛的支出都必须经过总部审批。”
中国有这样一批掌舵的企业家,是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收获吧。
固然凛冬已至,但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船长们挺住,相信我们终将迎来春暖花开那天。
作者简介
李奕,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
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