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原创 | 《民法典》:财富管理与财富传承的新时代
本文共计1788字,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
作者:韩良
2020年5月28日, 举世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以下简称《 民法典》)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 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 背后渗透的权利理念和相关制度, 将会对我国每一个家庭的财富管理与传承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国《民法典》 在立法中秉承了传统的婚姻家庭价值观。《民法典》 对婚姻家庭的保护与尊重, 将会使我国社会以家庭为单元充满持久的财富创造活力, 也将会为社会提供合格、 心理正常的劳动力资源。同时《民法典》 也弘扬了健康、 平等、 文明的家庭精神。中国传统家庭的男尊女卑、 封建家长制、 一夫多妻等落后习俗造成了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缺乏关爱、 难以协作、 活力窒息等问题, 出现了家庭财富传承“ 富不过三代” 的普遍现象。只有具有互相忠实、 互相尊重、 互相关爱精神的家庭才会聚合全体家庭成员的智慧和能力, 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家庭财富, 才会使家庭财富更好地传承下去。《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 弘扬家庭美德, 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 互相尊重, 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 互相帮助, 维护平等、 和睦、 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家和万事兴, 稳定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是财富传承的基石,《民法典》 倡导的弘扬家庭美德, 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的理念将会增进亿万个家庭的幸福感, 促进财富的有序传承。
毋庸置疑, 受到法律保护的财富才能传承下去,《民法典》 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国家、 集体、 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民事权利的确权与保护是财富传承的前提, 有恒产者有恒心,《民法典》 从法律的角度赋予对私人财富与国家、 集体的财富平等保护的权利, 这对增强私人对于财富的安全感、 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民法典》 具有“定分止争” 的功能。民事主体一定要按照民法典的上述规定,合法确定自己财产的权属边界以及行使权利的边界。合法区分家庭财产与企业财产、 合法区分夫妻共有财产, 合法行使企业股权、 物权、 债权等民事权利, 合法行使居住权、 亲属权等新型的权利, 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财富管理, 使财富发挥更大的功用并传承下去。
现代社会正经历从“身份到契约”, 再从“契约到信赖” 的深刻转变。从“身份到契约” 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但在监护、 婚姻、 收养、 继承等涉及亲属关系的领域, 单纯从契约的角度来分析上述亲属关系中的财富管理与传承法律关系并不合适, 因为彼此之间并不是民事行为能力对等以及信息对等的契约双方, 而是建立在一定亲属关系基础之上的忠实关系。而建立在信托法、 公司法、 代理法、 合伙企业法、 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在内的广泛的民商事财富管理关系, 由于委托人本身能力不足或者时间不允许, 需要借助信任的专业人士, 需要“受托人” 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种法律关系被称为信义关系,要求受托人履行信义义务—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善管注意义务)。我们可以将上述基于亲属关系与信任关系形成的财富管理关系称为广义的信义关系。
在信义关系中, 无论当事人如何事无巨细地约定财富管理受托人的义务, 也无法使受托人的义务确定化。如果受托人不遵守忠实和勤勉义务, 不承担不尽责后的损害赔偿义务, 处于弱势一方的相对人利益就会受到侵害。基于此,《民法典》 率先作出对基于亲属关系基础之上的财富管理人承担忠实和勤勉义务的规定, 保护了弱势一方的权益, 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建立我国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财富管理关系中的“信义制度” 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民法通则》 刚刚施行时, 我国的居民还很穷,《民法通则》 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而在《民法典》 时代, 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人均一万美元, 迈向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居民和家庭的财富管理与传承需求非常旺盛,《民法典》 的问世正逢其时, 将会对居民和家庭财富的保护、 增长与传承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京都家族法律事务中心主任 韩良
首席专家,民商法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担任多家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和投资基金的法律顾问。擅长于信托与投资基金架构设计、家族治理、财管管理业务。
往期推荐:
1.团队原创 | 域外法下的托管受托人和管理受托人机制探析(上)
8.团队评析 | 被我们玩坏了的“可撤销信托”“不可撤销信托”
FAMILY TRUST LEGAL AFFAIRS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