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到底怎么建?|HND实践考察报告(三)
点击蓝字关注我 ↑↑
每个人记住乡愁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或者是一首歌,或者是一首诗,或者是每次回到故乡那深刻在记忆里的一幅村庄画卷。
村庄印象
▼
七星村
七星村的村标让人印象深刻,将字拆开和稻田景观相结合,需要特定的角度才能看见七星村三个字。
犁和牛的素砖雕很朴素,给人一种原始朴素的感觉,建筑通过增加山墙、挑檐、柱廊等,丰富了建筑立面的变化。
▼
小朱湾
小朱湾建筑立面用青、红砖/石块搭配砌筑,既经济又美观,通过砖砌空间和木构空间的合理搭配,使建筑空间的虚与实得到合理的运用。
▼
桃源村
建筑以石块砌筑而成,旁边搭一草棚用作休憩,及小院旁菜园子,构成一幅漂亮又朴实的画卷,空间感十足;
院里门前有树,乡间路边有水,田野麦香虫鸣,这些就是记忆中真切的乡村感觉。
▼
金岭村
建筑的细部构造做的很细致,再者撇去传统的开窗做法,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将新旧很好的结合起来,并没有让人感到突兀;
普通的一砖一瓦传递着传统乡村的气息。小径两旁的花草,院落之间的穿插,曲径通幽,每一处转角都是惊喜。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面。
▼
郝堂村
通过增加挑檐及柱廊,使建筑的立面变化很丰富,农家小院通过矮墙及高树构成虚虚实实的变化,使建筑遮遮掩掩的半露着,让人一眼望不尽。
景观很美,桥、流水及远处建筑一起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
标示设计与景观小品
标识以实木为主,其次是竹编,石材,茅草,土墙,都能更好的融合进乡村景观里。
为了不影响整体的乡村感,给空调做的遮挡,美观实用。
比如在院墙上有意思的小寓意:出人头地,还有随处可见的可供游客拍照的创意小景。
路边供人休息的地方,自然纯朴。
▶ 篱笆类
从五个村来看,大部分篱笆采用竹子或者木头的形式进行围挡,不用可以设计的形式,利用当地原生态材料做出来的既有乡村感也有美感。
▶ 院墙类
这次考察看到了很多种院墙,大部分采用当地毛石堆砌而成,加以茅草或者青瓦压顶,甚至有的直接用自己家的簸箕或者其他木头等废弃的原材料,在以后我们自己的设计中,这种材料的搭配形式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 铺装类
这次铺装是我关注较多的,从材料上看包含了瓦、砖、石等,感觉到有些铺装虽然好看但是在下雨天可能不防滑,容易长青苔,所以以后自己在设计上要考虑到材料的防滑性,不能因为好看不考虑人的体验性。
▶ 景观小品类
不同于做城市楼盘的景观设计,乡村里面的景观小品大都采用当地废弃材料,如木船、石磨、陶罐等,不用可以雕刻,摆上便是风景。但是自身还学了解各种废弃材料的加工过程。
▶ 构筑景墙类
在这几个村里面看到的景墙种类大多是木材的、石材的,但是没有一个景墙形式是重复的,采用陶器与毛石、瓷器与毛石、毛石与木头等多种结合方式,甚至直接采用农家已经废弃的农具,这也提醒我们在设计前,前期调研是很重要的,了解当地本土材料,在设计上进行运用。
对比与思考
▶ 景观墙
相对于七星村的景观墙,桃源村的墙体上部加了压顶和装饰构件,处理更完整。右边为七星村残墙,石材和红瓦则看起来都比较新。
▶ 墙面装饰
很简单的黄色涂料结合局部的青砖,和纯粹的青砖建筑相比,这个感觉更加古朴自然。黄色涂料表面的颗粒感也很有感觉。
用老青瓦搭接出来的窗洞和墙体本身的配合很漂亮,既能为室内采光有很有观赏性。墙面上部的条形内凹雕刻装饰,让墙体看起来很精致。墙裙部分用稍大点的红砖打底,让墙体色调更活泼,但体量上却又更厚重。
▶ 村庄维护
改造后的村庄也需要人为的维护,应尽量选用耐久适用的材料,提升村民这方面的意识和素质,否则时间久了,也是一幅破败的景象。
户外木地板的使用应特别注意屋面的滴水问题。
政府注重公益建设,带动农家乐的发展,使美丽乡建与生态旅游相辅相成;美丽乡村建成后促进经济效益、农民收入有所提高,百姓更积极、更热情。
其实每个村庄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当地有着非常浓厚的民俗文化、民风,可以打造出符合本土文化特色的农村景观;一花一树、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人流连忘返,为美丽乡建实践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