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个“巧克力”魅影,你见过吗?
相信大家对音乐剧《歌剧魅影》并不陌生,这部经典已经风靡全球30年了,众多实力派演员都曾为我们奉献了各具特色的魅影。
但是,这样的“巧克力”魅影你见过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p03543shjms
视频中的魅影扮演者,是美国著名音乐剧演员Norm Lewis,史上第一个扮演魅影的黑人演员。巧克力般质感的肤色和音色,让他成为独树一帜的“巧克力”魅影。
让黑人演员扮演原本设定为白人的角色,
是戏剧界选角多元化的进步。
但是,让欧美戏剧舞台上出现
更多少数族裔面孔,并不是一件易事。
长久以来,戏剧舞台上少数族裔的演员比重一直都很小。而且,但凡他们获得了登台机会,饰演的也大多是配角,这些角色无不充满白人对少数族裔的成见:黑人是会飙高音的小丑,亚洲女人是没有主见的玩偶,等等。
△左:Salonga《悲惨世界》;右:Essiedu《哈姆雷特》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少数族裔演员得以扮演原本设定为白人的角色,这在业内叫做“色盲选角”color-blind casting。可是,这样的例子只是昙花一现,并不能扭转根深蒂固的偏见。饰演过芳汀和爱坡妮的菲律宾女演员丽雅·萨隆加,早已是首屈一指的音乐剧明星,可当她想面试《窈窕淑女》时,却被拒之门外。理由很简单,你终究不是白人,我们不能想象一个黄皮肤的伦敦淑女。
△左:《蝴蝶君》剧照;右:《黯然神伤》剧照
既然少数族裔的演员扮演白人角色注定“违和”,何不推出一些讲述少数族裔故事的剧本呢?的确,欧美舞台上有过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华裔美籍剧作家黄哲伦的托尼奖获奖作品,讲述二战期间法国大使和男扮女装的京戏名角的爱情的《蝴蝶君》;比如今年百老汇首部由黑人创作并演出的,反映利比亚内战的《黯然神伤》。
然而,这些剧本登上百老汇或西区舞台的前提,就是要找到肯投钱的制作人。通常一个制作需要投入成百上千万美元,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它卖座。别说是讲少数族裔故事的剧本,就算是符合主流审美的以白人为中心的剧本,制作人也得三思而后行。所以谨慎的他们往往选中那些貌似少数族裔的故事,实则充满白人意淫的作品,比如《西贡小姐》~
△左:全黑人版《尤利西斯·凯撒》;右:亚洲人版《芝加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作保留白人写的故事,而在卡司上选择“一片黑”或“一片黄”。在白人眼里,这种效果比单独让某个黑人演员扮成哈姆雷特更辣眼睛;而对于少数族裔来说,这些戏讲的还是白人的故事,并不能真正为自己的民族发声。
有没有一种办法,写一个面向所有种族的戏,不限定角色的肤色,而是将重心放在剧本所传达的思想上呢?今年托尼奖的超级赢家音乐剧《汉密尔顿》做到了。虽然讲的是美国的建国故事,而且主要人物都是确有其人的开国元勋(白人),但音乐风格是起源于美国黑人区的嘻哈风,选角集合了各色人种,主旨就是创造一个多种族大熔炉式的美国。这给未来的人创作更有包容性的剧本开辟了道路。
▽ 《汉密尔顿》2016托尼奖表演片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g0354xoykgk
戏剧舞台的多元化虽然任重道远,
但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到那时,
多元化会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特例。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