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铜场分享会 | 第一期:聊一聊那些艺术界的“搬运工”

铜场Tproject 铜场Tproject
2024-08-30



艺术家做过的那些令人费解的事:


把工作室搬进工厂?

把小便池搬进美术馆?

甚至搬进一间厕所?

观众可以带走的作品?

...


带着这些疑问,

我们开始了此次分享会的主题







...


铜场策划组成员Tteam基于展厅空间原有的场景进⾏ 了⼀次跨越不同时空的艺术分享


聊一聊那些艺术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搬运工”并邀请了身边的创作者分享他们⾃⼰的创作以及相关的故事


同时,在活动的开始我们邀请⼤家参与了⼀场与“搬运”有关的“艺术行为”







在分享会现场带一件物品进来,内容形式不限


将物品放置在展厅内指定的位置上


并给出带这件物品来的理由!




“搬运”行为全程与分享会同时进行,我们将“带来”“留下”、“带走”的过程记录了下来


物品收集过程

视频制作:尚龙


P.S:文末分享了大家带东西的理由,请耐心阅读





在大家摆放物品后 我们进行了一张大合影!


分享会合照


分享者:

彭胤瑞 

蓝欣悦 

⻩照野 

俞宗成 

周洁坤

赖佳文

蒋雨龙

李多 

(名字按分享顺序排列)



我们将乒乓球台放在现场中央作为舞台,营造一种“对峙感”






彭胤瑞

/

安迪沃霍尔

声音计划

岭南bnb



在案例分享的开始彭胤瑞给⼤家简单介绍了开场“搬运⾏为”的来由,⼀⽅⾯是呼应此次分享会的主题,另⼀⽅⾯它来⾃于铜场的⼀次声⾳项⽬,疫情爆发后铜场在线上征集有关于“空间”的声⾳。 


点击收听项目所有声音


此后他分享了安迪•沃霍尔对“空间”的多重定义与实践 ——“银⾊⼯⼚”——既是⼯⼚也是派对空间还是乐队排练间的艺术家⼯作室。接着他介绍了“声⾳项⽬”结束后,铜场在深圳进⾏的展览项⽬“岭南bnb”,将岭南⼈⽇常⽣活起居的家具搬进了美术馆并重新定义它们,艺术家的创作既是展览作品也扮演着具有不同功能的家具的⻆⾊。 

“岭南BNB”在路上·2020 On the Road展览海报

链接:展览现场 |“岭南BNB”在路上·2020 On the Road




蓝欣悦

/


We are synchronized ,now and forever.

信计划


冈萨雷斯·托雷斯


作品 信计划

作为“岭南bnb”的参与者之⼀,蓝欣悦分享了她当时创作 “信计划”的感受,并结合她分享的艺术家案例——冈萨 雷斯•托雷斯的作品《无题/罗斯的画像》《无题/完美情人》等谈论了她对艺术创作的看法。




黄照野

/

杜尚

野展The Field

链接:野展[2021]001号文件

先前介绍的许多现成品之所以能成为艺术,与⻢赛尔·杜尚脱不了⼲系,他将⼀件⼩便池变成了作品带进了美术馆,⻩照野围绕这⼀事件向⼤家展开分享了杜尚的故事。在分享中途有同学对美术馆体系产⽣疑问,提出了“作品脱离了美术馆还能不能成⽴”的问题,⻩照野则⽤野展⼩组在美院外路边进⾏展览的⼀次尝试回应了她。 



  周洁坤

/

莫瑞吉奥•卡特兰



周洁坤给⼤家分享了卡特兰的经典作品——⼀尊⻩⾦⻢桶《美国》以及相关的故事,并分享了艺术家的其他作品,卡特兰极尽所能地使⽤挪⽤的⽅式进⾏创作,就连19年在上海由他策划的展览“艺术家在此”的名字与海报也照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展览。








嘉琳 /        

supe

r

f

l

e

x




赖佳文介绍了“艺术家在此”中来自艺术小组SUPERFLEX的参展作品——《权利盥洗室》,他们把联合国的厕所一比一复制,并放置在展厅的必经之路上,使观众不得不穿过这个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该作品邀请其用户质疑原始与复制、排他性与包容性之间的关系,并最终质疑权力的基础形式及其日常表现。基于这件作品,赖佳文讲述了自己对于艺术小组的看法,并与她的伙伴张嘉琳一同分享了她们正在创作的《一人一风铃》,邀请现场观众即刻就参与进公共艺术项目中。


作品链接:《一人一风铃》

《一人一风铃》作品





俞宗成

     \

《废墟上的字》

《⽯节⼦的美术馆》

沿着刚刚讨论的话题,俞宗成分享了⾃⼰在户外场所进⾏的创作经历《废墟上的⽂字》和《⽯节⼦的美术馆》,有时作品背后的故事也常常能触动⼈⼼。 


废墟上的文字系列—HOPE

2017 

混凝土、钢筋 

尺寸可变

石节子的美术馆,2017

钢筋 

尺寸可变

甘肃石节子,石节子美术馆是国内第一个乡村美术馆。其宗旨是尝试通过艺术的方式改变村庄。村中13户人家为各个分馆,于是乎我为每个分馆制作其标识系统。

作品链接:《废墟上的文字系列——HOPE》

          《石节子的美术馆》



        蒋雨龙

             \  

 003号方案

参与式的艺术创作有的需要明确邀请,有的则在⼈们不知不觉时参与其中,蒋⾬⻰的创作则属于后者。他分享了他的社会介⼊式艺术实验“003号⽅案”以及之前的创作经历,并将作品带来了现场。


作品链接:阵风现场|003號:蒋雨龙 - 拷贝

003號方案



创作过程



李多 / “风口”驻地项目

李多代表雄⻛艺术⼩组向⼤家分享了此次驻地项⽬的创作想法、场景布置、在铜场进⾏的第⼀场活动,雄⻛⼩组将“健身房、办公室、会议室”三种场景搬进展厅,并希望展开⼀场共同体实践。


项目链接:

预告 | “风口”——雄风艺术集团驻地计划

现场 | 雄风艺术集团开业








感谢老板娘的小蛋糕





左右滑动

“搬运行为”现场


在分享会的最后,⼀部分同学各⾃分享了⾃⼰带东⻄的理由以及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分享会以轻松的⽅式收尾。

活动结束后有的⼈把带来的东⻄带⾛了,有的⼈把东⻄留了下来……





彭胤瑞—农夫山泉

回应“搬运工”的梗。



云鹤—小节不知名的树枝

我一开始在思考“搬运”到底意味着什么,我需要怎么表现它,然后我突然想到了远行,我认为“远行”本身就是一种搬运,搬运了行李、远方、记忆甚至人本身,然后我想到灰姑娘中“我希望你能把第一根碰到你帽子的树枝带回来。”于是我想,我也这么做吧。我打算去找第一根碰到我头发的柳枝,但是在动身的时候,被不知名的树枝拉住了。“请带我走吧”它仿佛怎么说着。于是我把它搬运了过来。





周洁坤—铜场设备间钥匙


因为我爱铜场





unique雅哥—冰凉贴

因为我是大一的,其实就只会死画画,也不会想太多关于昨晚这么创意的事情,但是昨天晚上那个会真的感觉让我开阔了好多,哦原来艺术可以这样玩。其实我带这个东西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认为来这个地方的人一定都是对艺术抱有热情的,甚至有些人热情到需要用冰凉贴降温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于我而言,我是个平时很好动的人,画画就像冰凉贴一样会让我立刻冷静下来。








echo—袋装过肺空气


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一个人类无法生存的小空间。





孙雨萌—空的可口可乐瓶

可口可乐比百世可乐好喝并且我的爱好是喝酒喝戒酒…

最近半个多月每天都熬夜画画到四五点,不怎么吃饭也不睡觉,莫名很亢奋。因为认为熬夜和喝酒都占会死,所以不知不觉好久没喝酒。今天结课了,就在可乐里兑了酒。从宿舍带到教室和掉了,又把空瓶带到了展厅。把可乐瓶留在展厅是因为觉得还是得戒酒。





c351—空调遥控器


因为开空调很爽





孙一单—蓝色衣架

把衣架中部掰开卡在头上,脑袋会自己旋转,这种现象或许和头部压力感受器有关;当我们自己的思维处于一个固定模式下的时候,生物电会顺着固定的神经元传递,正如禁锢在衣架之中、不得不旋转的脑袋一样。





张光辉—一副猪皮手套


因为天很冷,我骑车过来必须要戴手套,而到了铜场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不需要这副手套,所以我把它们放进了那个三角形的区域。


黄铮—竹剑

外面玩的时候发现被丢在垃圾堆里面,感觉它还有未完成的使命,希望有缘人能拿它做点什么。





袁至琪—红楼梦(下)本



我把它翻到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中间那页,摆在展区里。我想,前八十回是艺术品,后四十回虽是续作里的翘楚,却也像后人捏造的维纳斯断臂。书的那一页,或许就是一道分界线。


梁晨茜—睡觉用独角兽玩偶

抱着很舒服







柯锦荣—榔头跟狼尾


寓意有始有终。





汪凌—头发 头盔



我带来了两个物品,一个是用彩色颜料抄写满祭侄文稿的破裂的头盔,另一个是一把我的头发。想通过这组物品纪念我的上一次哲学性自杀。两个物品的特征象征着一种给强调自我符号的生活方式,在每天佩戴的头盔上抄写了一段苦大仇深的文字,像是紧箍咒一般戴在头上,还有多年不舍得剪去的头发。世界的无常和荒诞之中,逐渐固化的思维不断被打破,人们不断推翻重建价值感,以填补不安全感和空虚不安。考虑到这次分享会以当代艺术史中现成品的搬运和挪用为切入点,现成品运用的开始可能是一种戏谑与调侃的态度出现,但被人们作为一种认真的艺术语言进行发展应用,工作方法本身也被过度解读。今天大家带来的物品可能是轻松的,或者无意义的,随意的,但我想用一种突兀的沉重感来对抗,希望大家对我们在这里侃侃而谈的一切保持警惕。


张嘉琳—风铃




为了求学,我被“推着”离开了故土,被便利的交通工具发射到另外一个城市中,虽然切实的踩在这片土地上,恍惚地感受着不实际感和陌生感。虽然被人群淹没,身处繁华的城市中,我却感到无比的荒凉和孤独,这里的人和环境仿佛都与我有一层隐形的隔阂。

我像寄居蟹一样紧缩在“壳”内,想断绝外界给我内心带来伤害的所有可能性。但这没有治愈这脆弱不堪的内心,而是让我沉浸在忧郁的泥沼之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在大二阶段性的课程中,我使用了风铃作为风的语言。风穿过风铃间隙拨动短册,清脆的叮当声萦绕在树枝间。用叮当的声响赋予风诉说的权利。在悬挂后的日子里,树上的风铃的短册经历了被强制拆除的事件,但是与我同校的却素未谋面的同学们用红色的落叶代替短册,风吹动风风,铃叮当声依旧。我被一种不同于寻常表达方式的温情沁润着内心…后来我把新做好短册和落叶一起穿在了风铃上。春去秋来,落叶虽然已经掉落,但是那一股温情一直停留在我心中。每每当我站在风铃树下,不管我当时有多么落寞和消极,听着风铃叮咚,感受风拂过我的耳边时,自然和人的温情的力量默默融化着我低落的情绪。树下的脆弱心灵被慢慢治愈,我找到了我灵魂上的归属和依靠。

现在树下的风铃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破损,我想以风铃认领的方式再搭建一个属于大家共同的灵魂港湾。以默默“无言”的陪伴方式拥抱着一个个美丽的灵魂。

树是载体,风是材料,风铃是我们的语言。


陆美羲—千纸鹤


周洁坤说它很像我…

其实是落铜场寻求某个答案。





刘恒媛—书

社会契约论,一本读完觉得吸收不进去的书。







推送编辑:陆美羲 高诗音

文字整理:陆美羲 彭胤瑞

视觉设计:赵梦瑜 陆美羲

现场拍摄:赖佳文 张嘉琳 尚龙

现场统筹:周洁坤 曾朝炜 任超 尚龙

特别感谢:朱丽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铜场Tproject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