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系列四|迈向2060,最值得关注的六大气候创新路径
格拉斯哥时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大会 COP26终于在“加时赛”一日的艰苦谈判之后,达成了“妥协性”协议:所有缔约方通过了一份名为《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成果文件。
这个成果究竟算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还有希望实现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的气候目标吗?(可以提前剧透的是:理论上可及,但脉搏微弱……)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哪些创新路径?小博将为大家带来 COP26的最终成果播报,并为大家分享曾在2009年参与哥本哈根 COP15、Impact Hub Shanghai 联合创始人费晓静最近在 TED x Dapuqiao 的有关气候创新的演讲精彩内容。
图源:COP26
01
“脉搏微弱”的1.5摄氏度
“我很高兴地宣布,所有在场缔约方都已经同意这份《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我们让1.5摄氏度存活了下来(keep 1.5 alive)。”大会主席 Alok Sharma 在闭幕致辞中说,“但是我会说,1.5度的脉搏是微弱的。”
这段话可以说是很好地概括了本次 COP26的成果。
在 COP26之前,根据各国的承诺和对技术变化预期,科学家预测,世界正处于2.7度的变暖轨道上。而在过去的两周里,缔约方对203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5%达成了共识,通过了关于碳市场的决议,一些关键国家提出了新的减排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大幅增加适应资金的条款写入了条约,而且首次明确同意将逐步减少(phase down)未经减排处理的煤电项目,并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
当然,这一切离1.5度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Sharma 在宣布最后成果的时候表现出感激的同时,也表达了些许失望。
图源:Twitter
《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共识:2022年在埃及召开的 COP27上,所有国家会将现有的 NDC(国家自主贡献)再重新评估一遍,使全球气候目标能尽可能向1.5度靠拢——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因为根据《巴黎协定》,新的气候计划为每5年更新一次,但如果下一次更新 NDC 将是在一年之后,这意味着至少1.5度还存在着微弱的脉搏。
除此之外,《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也是我们格外关注的亮点,这可能是本次COP26上最大的“惊喜”。宣言表示将在减排法律框架和标准、清洁能源转型社会效益最大化、鼓励终端用户脱碳行为、推动循环经济、部署和应用 CCUS 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还强调了减少甲烷排放的行动计划。
中国气候特使解振华和中国代表团
图源:COP26
02
艰苦的工作现在才刚刚开始
虽然有一些人认为 COP26的结果“令人失望”,但从联合国的新闻报道来看,这些代表团依然认识到,“考虑到各国的分歧,在这个时候达成协议是平衡的。 ” 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Patricia Espinosa)则表示:“谈判从来都不容易……这是共识和多边主义的本质。”
但是,根据过去各届 COP的经验,我们早就知道,谈判中的承诺并不总是意味着能落到实际的行动。正如大会主席 Sharma 的致辞最后一句说道:“艰难的工作现在才刚刚开始 ( The hard work starts just now)。”
2009年,当时还没有成为 Impact Hub Shanghai 联合创始人的费晓静是一个积极关注气候变化的年轻人,和许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一起进入到气候领域,带着满腔热血参与到推动哥本哈根 COP15谈判进程的工作,但是最后的结果让很多人在现场抱头痛哭。
2021年,晓静的身边拥有了 Impact Hub Shanghai 这支团队,以及更多关注气候变化的伙伴,大家依然怀着相同的热情关注着格拉斯哥的 COP26——但如今,她更关注的是谈判之后的创新与行动。
11月13日,晓静在🔗 TED x Dapuqiao 上以《迈向2060,最值得关注的六大气候创新路径》发表了 Impact Hub Shanghai 最新的观察和思考。以下是她演讲中的部分内容,与同样关注这一领域的伙伴分享。
03
最值得关注的六大气候创新路径
双碳目标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中国要走一条以1.5摄氏度为目标导向的深度脱碳路径,意味着我们的整个能源电力体系要变革:2050年之前我们要实现电力部门的净零排放,以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要达到总发电量的80%以上,而煤电的份额要从现在的60%下降到5%左右。工业、交通和建筑部门要在2060年降到现有排放量的95%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投入至少139万亿元。
看到这些数据大家可能更加清楚,为什么有人会说碳中和是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实现碳中和需要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资源和生产方式的深度变革。而这一变革除了政策行动和资金投入以外,还需要一系列的技术创新。
国际能源署(IEA)2020年发布的《能源技术展望报告》在评估了全球800项气候变化减排相关的技术之后发现,如果要实现2050净零排放的目标,所需的一半减排量要来自于今天还没有进入商业阶段运营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创新的需求既是实现碳中和的挑战,也是创业和投资的机会。
图源:IEA 《2020年能源技术展望报告》
如果对这一领域感兴趣,可以从以下六个路径来关注相关的技术创新。
第一个路径是能源供给端的绿色转型,也就是清洁电力。要形成一个规模化、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市场,首先需要能够进一步降低现有光伏和风电全产业链的技术成本;第二,需要依靠分布式光伏、储能和智能电网技术提升电力供应稳定性和绿色电力的可获得性;同时,对于不能用电力替代的用能,也需要发展氢能、生物质能源等作为替代燃料。
图源:IEA 《全球能源部门2050年净零排放路线图》
➡️ 了解更多有关 IEA 报告,点击阅读《国际能源署发布重磅报告,化石燃料时代真的会就此终结吗?》
第二个重点是电气化改造,就是用电力取代原来直接用化石燃料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通过使用清洁的电力来减排。比如在工业领域,钢铁行业可以通过推动电弧炉工艺来替代高炉炼钢;在交通行业,我们提升电动车性能的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更多的电动车投入使用;在建筑行业,则可以用热泵技术替代燃料供热系统。
图源:IEA 《全球能源部门2050年净零排放路线图》
第三,在实现清洁电力和电气化改造之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通过效率的提升来减少能源/电力的使用。比如在建筑领域,通过绿色设计和节能改造,提高节能效率,来减少建筑运营中碳排放,还可以使用智能化管理体系来增加工业流程、建筑运营和交通调度的管理效率,从而减少碳排放。
BIM 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运用
图源:STW Architects/Bouygues UK
第四是材料的替换,对于工业和建筑等行业使用的高碳排或者石化基的原材料,可以通过寻求更低排放的替代材料实现减排。比如在生产塑料的过程中,用生物基的原材料来替代传统石化材料,或者建立循环经济的模式,用回收材料来进行生产。
图源:Makeable
➡️ 了解更多有关塑料创新方案,点击阅读《深入研究了102条塑料包装创新方案,我们为创业者划出了这些重点》
前段时间,用二氧化碳制造淀粉的技术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兴趣,这就是这一方面的应用。此外,在建筑行业,对于高排放的混凝土材料,可以用更加低碳的材料来替代在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石灰石原料,或者寻找更加低碳的混凝土替代物,如无水泥的混凝土。
➡️ 了解更多这种新型建筑材料 DETON ,点击阅读《TECH & TREND|新型建筑材料将取代传统混凝土》
第五,在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供应的情况下,通过电气化、燃料替代和材料替代等方式可以减少绝大多数的碳排放。但在有一些比较困难的减排领域,最终需要利用 CCUS, 也就是碳捕捉、封存和利用技术去实现零排放。通过在生产过程或者直接空气捕捉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捕集起来,再将其应用于不同工业过程中或者直接进行封存。
图源:https://hydrogeneast.uk/ccus-vital-to-global-transition-to-net-zero/
➡️ 了解更多有关 CCUS,点击阅读《我们能想到的终极浪漫:下一枚钻戒,用二氧化碳做吧》)
除了以上的这些技术方向之外,还有第六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是行为改变,在《全球能源2050净零排放路线图》中指出,行为改变,尤其是在发达经济体,可贡献约 4% 的累积减排量。这些行为改变包括以步行、自行车或公共交通代替汽车出行、放弃长途飞行以及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因此能够促进这些行为改变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创新机会。
图源:IEA 《 全球能源部门2050年净零排放路线图》
➡️ 了解更多有关低碳行动,点击阅读《今年地球日(以及每一日)最666的低碳 Style》
我们应当如何去推动或者参与到这些激动人心的创新中去呢?要推动零碳转型这个重要挑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第一个是技术,是否有这样的创新技术?去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创新技术?第二个是场景,谁会需要这些技术?他们是否愿意现在去应用?第三个是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的钱从哪里来?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在这三个点之间,其实可以有不同的支持方法和工具。针对早期技术创业的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可以撬动影响力投资的资金来进行投资。在技术和场景的对接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式创新的方式,连接有应用场景的产业方和创新技术的企业去共创解决方案。对于希望应用这些创新技术进行试点的产业,可以对接绿色金融的资金进行支持。
图源:Makeable
在过去的四年里,Impact Hub Shanghai 一直基于这个模型在建设我们的创新生态系统,与不同的合作方开展合作的尝试。基于这些合作的基础,明年 Impact Hub Shanghai 将会推动建设一个从气候愿景出发的创新加速器,以创新技术公司为立足点,并邀请有共同愿景的投资者和产业方一同来推动零碳转型领域的关键创新落地和推广。
04
结语
COP26 已经落下帷幕,但正如晓静在分享中强调,所有的行动都只是刚刚开始。中国的零碳转型需要有更多拥有共同愿景的伙伴来一同发起与推动,而我们也将持续以 COP26为出发点,进行气候创新行动的探索、观察与思考。
本文为此系列第四篇。
➡️ 阅读第一篇《COP26系列一|COP26要使“煤炭成为历史”——因为人类真的没有时间了!》,了解 COP26背景与气候科学背后的事实与数据!➡️ 阅读第二篇《COP26系列二| 承诺鼓舞人心,但行动更加重要》,了解 COP 26第一周议程进展与中国碳排放的现状与挑战!➡️ 阅读第三篇《COP26系列三| 气候变化,从来都不是“中立”》,了解气候适应、气候中的性别问题与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参考资料:
https://ukcop26.org/cop-president-concluding-media-statement/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1/11/1094442
IEA 《 全球能源部门2050年净零排放路线图》
IEA 《2020年能源技术展望报告》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年第30卷第11 期
点击,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