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可能打破“多铁多愁”困局的二维多铁材料 | NSR研究论文

国家科学评论 知社学术圈 2022-09-22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多铁性材料可以兼具铁电性和铁磁性,但无论是I类多铁还是II类多铁,都难逃“多铁多愁”的困局:强铁电/铁磁性能与强磁电耦合不可兼得。I类多铁中磁和铁电的起源相互独立,基本没有磁电耦合;II类多铁中铁电起源于磁序,有较强磁电耦合,但铁电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等性能都远不尽人意。


近年来,随着二维功能材料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在原子厚度的二维体系中实现多铁功能。一系列理论预测表明,与三维体系相比,二维多铁中的对称性要求不再那么严酷,可能拥有更加丰富多样的磁电耦合方式。


在此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吴梦昊教授课题组别出心裁,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预测了一种既不是I类也不是II类的二维多铁材料:CuCrX2(X=S, Se)磁性薄层材料。


其中,Cu离子的空间四面体配位构型产生了稳定的垂直铁电,其极化还能增强Cr离子磁性并与之产生耦合。这种铁电、铁磁产生模式是一种在三维材料中很少见到的新模式。有趣的是,这种模式下,铁电和铁磁居里温度都可达到室温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能将这一理论思路付诸实现,那么该类二维多铁材料很可能可以克服铁电和铁磁的矛盾,兼具铁磁、铁电和强磁电耦合,打破传统单相多铁中三者无法兼得的“多愁”困局。


除此之外,磁性薄层的层间耦合系数分布呈现出一定的梯度,而不同层数的薄层中可呈现多样的磁电耦合。在某些特定层数的体系中,铁电翻转时,磁矩也发生180度翻转,翻转磁矩可达2.62  µB/f.u.,可用于实现高效的“电写+磁读”。


该研究以“Room-Temperature Multiferroicity and Diversified Magnetoelectric Couplings in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为题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钟婷婷和李晓勇、吴梦昊教授和南京大学刘俊明教授。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论文原文。

扩展阅读

 

npj: 普通铁弹材料—如何绣出多铁性-导电性畴壁之花?

多铁性专题:做出不可能 | Ising专栏

多铁性首现于硅表面 – 郭万林团队重要发现

NSR专访: 多铁材料的前生今世 | 尚郁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