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估南极臭氧洞恢复的可能延迟时间 |《自然-通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Nature自然科研 Author Nature自然科研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Delay in recovery of the Antarctic ozone hole from unexpected CFC-11 emissions显示,如果近期发现的三氯氟甲烷(CFC-11)排放增长持续下去,可能会让南极臭氧洞的恢复时间延迟十年以上。虽然CFC-11的排放水平和变化趋势仍有许多不确定之处,但快速停止排放或能将延迟时间控制在几年以内。

三氯氟甲烷(CFC-11)在过去和未来潜在的排放量。 | 来源:Chipperfield et al.

在排放到平流层的源于人类活动的氯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CFC-11,其产量一直受到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控制。议定书生效后,科学家预计南极臭氧洞将于21世纪下半叶早期恢复到1980年的损耗前水平。然而,2018年有报告称CFC-11排放自2005年以来并未出现预期的下降。这可能与中国境内未经上报的泡沫使用导致的排放有关。

英国利兹大学的Martyn Chipperfield和同事构建了详细的大气化学输送模型,研究了这些额外排放对极地臭氧恢复造成的影响。作者研究了CFC-11排放的三种可能趋势:一是立即停止排放;二是以一定的排放水平继续;三是在未来十年里逐渐停止排放。模拟显示,排放对臭氧洞的影响迄今较为有限。但是,如果排放以一定的水平持续,臭氧恢复至1980年水平的时间或延迟约18年。如果排放在未来十年里逐渐减少,延迟的时间约在两年左右。
© nature
Ncomms | doi:10.1038/s41467-019-13717-x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论文原文。

扩展阅读

 

吃恐龙羽毛的昆虫 |《自然-通讯》

程晓在南极: 讲述冰雪世界的激情岁月

芯片神经元 |《自然-通讯》

科学家发现擅攀鸟龙科恐龙化石,翅膀类似蝙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