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式非升即走和非典型的独立PI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近日,因为一场凶杀案,让中国高校非升即走的人事改革进入了大众视角。各色人等都能从中找到引子借题发挥,吃瓜吃馒头者众。而真正理解学界生态的人,并不多。
美国高校的Tenure制度,或者说准聘长聘制度,有三个成功的要素:
给予准聘教授充分的资源,在物质上保障其成功,包括启动经费、实验室空间、博士生博士后招录、以及工资福利等,不会让人因学校投入不够而失败。这一点,其实是相对简单的—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现在基本就不是问题。 给予准聘教授充分的地位,在精神上保障其成功。一个院系的助理教授,在学术上和资深的椅子教授,完全是平等的,很多时候其实比资深教授更厉害,也有充分的自由去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不必看人脸色。这一点,在国内学界壁垒森严的阶梯现实下,克服的势垒相当的高。 给予Tenure体系充分的程序正义,在制度上保障其成功。一个典型的美国高校晋升案例,在外审、系、院、校各个层面,都面临多个委员会的审核。即便穷尽了学界内部的流程,也还有司法诉讼程序可走,在相当程度上保障了准聘教授的利益。这一点,看似不难,可是在国内却多流于形式,要大幅度改观,也并不容易。
上述三大要素,可以凝练成独立PI制这一个点。而国内高校恰恰是在这个关键点上,面临巨大的挑战,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子。
此处省去823字。。。
中国高校准聘长聘的人事改革,起步于清华北大,目前还没有大面积推广。从老的团队制转型到新的独立PI制,面临诸多的问题。但新型大学如上科大南科大,一张白纸开始,并没有老的包袱。国内独立PI制所面临的困难,在这些学校身上体现的更为彻底。
当别人都在团队作战的时候,独立PI如何去接大项目,做大问题,出大成果、发大文章,戴大帽子,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才有某校招几个校区临时工之说 —一将功成万骨枯!
即便如此,上科大南科大的人事体系,应该是最接近真正意义上的Tenure体系。因为其充分的物质、精神、和制度保障,让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然而最终适应中国国情的体系,应该是一个非典型的杂化独立PI制。其形态究竟是什么样子,恐怕现在也没人知道。
您觉得呢?不妨留言与大伙分享。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