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德华超晶格:段镶锋团队NSR观点文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科学杂志社 Author 《国家科学评论》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段镶锋教授研究团队(任华英,万众,段镶锋)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发表观点文章“van der Waals superlattices”,介绍和总结了一类新的超晶格材料——范德华超晶格。


半导体工业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当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水平。该技术的肯綮是一系列关键器件的性能提升,例如与计算通讯直接相关的三极管、固体照明和光伏相关的二极管等。而经过复杂设计的异质结和超晶格对半导体器件的正常工作运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基于此,如何通过设计材料的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而实现电子能带结构可调的异质结与超晶格,是材料科学界长久以来持续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

传统的超晶格材料通常由外延生长的方法制备,其不同组分的界面处由共价键相连接,多有晶格失配导致的位错问题,进而影响到超晶格材料的性能。而范德华超晶格与上述超晶格材料不同,其二维层状材料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结合,并与其他材料进行周期性复合,从而形成没有位错影响的超晶格。

传统共价键异质结(a,b)与范德华异质结(c,d) 

自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原子尺度的二维材料家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类材料的基本物化性质十分丰富,单从电学性质来说,就可以横跨从电介质到超导的区间。通过合理地选择二维材料及其他构成超晶格的功能性的原子、分子、粒子、二维材料,即可实现这类超晶格材料结构上的及其电学性质的广泛调控,从而在技术上切实解决当前器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具有诸多新颖物化性质的范德华超晶格材料更是探索发现新物理现象的切入点。      

范德华超晶格具有清晰明确的重大应用前景,以及诸多需要探求的基础物理现象,但是高质量、结构可调、功能化的范德华超晶格的制备仍然是目前技术的瓶颈。近十年来,大部分范德华超晶格都是通过逐层转移或者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借助不同二维材料本身的周期性堆叠得到的。但是这两种方法中,前者效率低下并且具有引入污染物的风险,后者则需要高温环境,生长时间缓慢,且较难实现单层的周期性生长。

最近,研究者建立了利用毛细作用力的自卷曲效应制备范德华超晶格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出两种或三种层状材料周期性交叠的超晶格,以及零维、一维与二维材料复合的超晶格。除此之外,该领域其他制备技术,诸如电化学插层、化学插层、剥离再组装、离子交换等针对范德华超晶格制备的一系列方法近年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升。

范德华超晶格的不同制备方法

范德华超晶格是具有丰富性能,结构可设计性很强的新材料体系,有望使原子结构、能带、层间耦合、手性、自旋选择性等多方位的调控付诸实现,为复杂的电子自旋相互作用的探索打开新的大门,进而推动电化学、电磁、铁电、光电、超导等基础研究方向的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文。

扩展阅读

 

PALME平台,让蛋白质化学合成不再有“疤痕” | 微生物所&费森尤斯NSR

NHC催化剂“框进”MOF材料:新型通用策略 | NSR

水凝胶“人造皮肤”:可拉伸77倍、可自愈、可3D打印、灵敏度超高 | NSR将M-

光子轨道角动量的精确三维调控——方向、大小皆可控 | NSR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