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女王”Elisabeth Bik获得2021年度约翰·马多克斯奖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荷兰微生物学家、前斯坦福大学研究员 Elisabeth Bik 是一位著名的学术侦探,因其坚持不懈的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图像和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而广为人知。最近,由慈善机构 Sense About Science 和 Nature 杂志联合主办的约翰·马多克斯奖宣布她为2021年度的获奖者,奖金为3000英镑。
Elisabeth Bik
对于 Elisabeth Bik 的获奖,评委们表示,3000 英镑的奖金是对 Bik 博士发现图像和数据操纵、抄袭和方法论问题的不懈工作的认可,她发现的问题令许多论文被撤回和更正,并促使学术出版商更好地筛选论文手稿中的图像。评委之一、The Economist 健康政策编辑Natasha Loder 说:“我们非常感谢 Elisabeth Bik,多年来,她孜孜不倦的努力工作,一直在检查科学论文的完整性,因为有她为科学的某些黑暗角落带来了光明,科学的世界变得更好了。”
Elisabeth Bik 通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她发现的问题,这份工作并没有报酬,因为科学诚信监督工作“通常不被认为是科学事业的真正组成部分,几乎没有资助项目,也很少有奖项”。对于知社的读者来说,Bik 的名字并不陌生,中国第一篇被Science 撤稿的论文事件中,主角之一就是她——Bik 在知名学术打假平台PubPeer上提出,该论文可能存在数据真实性问题,文章中的两张图片与此前该文作者此前发表的论文中的数据图非常相似,引发学界震动。(再创灰色纪录!Science昨日首次撤稿中国学界论文),而在此之前,她和她的志愿者团队发现一组400多篇论文中存在大量雷同的图片,进而指出这些论文可能出自同一个论文工厂,其主要客户来自中国。(Elisabeth Bik又出手,论文工厂浮水面)
Bik的工作也为她招来了许多指责甚至是更大的麻烦,就在今年,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传染病专家Didier Raoult与其同事结构生物学家 Eric Chabriere,在法国马赛起诉了 Elisabeth Bik,他们指控 Bik 对其进行道德骚扰并试图敲诈勒索他们。Bik声援者认为,Raoult 此举是为了报复 Bik 揭露其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打假还是敲诈勒索?当“新冠特效”遇见Lisa Bik)
全球每年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的论文持续增长,各个国家对科研工作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是井喷的发表数量未必能够带来实质性的进步,更无法避免许多滥竽充数的“灌水”行为,学术不端不仅浪费大量公共资源,甚至可能导致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被埋没在论文列表的沼泽里。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像 Elisabeth Bik 这样自发揭露学术不端的“游击队”,更需要常态化监督的“正规军”。
论文链接: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一个青年长江的中国式撤稿 | 附南大声明
抄袭因抄袭问题论文而被撤稿的论文的论文,不用撤稿?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